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瓜州坛城遗址概说

时间:2024-05-16

李宏伟

(瓜州县文物局,甘肃瓜州736100)

瓜州坛城遗址概说

李宏伟

(瓜州县文物局,甘肃瓜州736100)

坛城遗址位于瓜州县渊泉镇,是西夏时期的密教坛城遗址,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和文物保存价值。本文从地理位置、建筑规模、修筑方式、历史价值等方面对坛城遗址进行了论述。

瓜州;坛城遗址;密宗佛教

一、坛城遗址的地理位置

坛城遗址位于瓜州县渊泉镇东北6.5公里,312国道南550米处的砾石戈壁上。南距疏勒河约360米,北距312国道约380米,西距瓜州机械林场约1.3公里,距离最近的村庄是西湖乡城北七组,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坛城西北侧50米处有一条高压输电线路,北侧550米处312国道东西向穿过。

二、坛城遗址环境气候特征

坛城遗址处在砾石戈壁中,降水少,蒸发量大;日照长,昼夜温差大;夏季炎热,冬季严寒,风多沙大。

三、坛城遗址建制形式及规模

坛城遗址由外墙、方坛、金刚环、小圆坛、方形台基组成。外墙平面呈正方形,四边长均为142米,高0.9米,砂砾堆积而成,四面各开一门,外连瓮城;方坛位于外墙内侧,距外墙17米,呈正方形,长、宽均109米;大圆坛居于方坛正中,距方坛30米,直径49.4米;大圆坛中间偏北处建有方形台基,距大圆坛20米,东西长9米,南北宽7.2米;方形台基北侧3米处有直径4.5米的小圆坛与通道相连。外具方城辟四门的金刚墙,中间是正园形的金刚环,内有圆形和长方形的坛城遗迹。

从坛城的形制和中间核心部分的方坛、园坛略偏中心点以北,园坛略高于方坛的情形来看,园坛是安放尊像的神圣尊位。另在方城的四墙内侧,还发现有数量不等的小土堆,直径1.2米左右,残高0.2米,这些遗迹也说明了北墙以内,方坛以北的重要性,也是该坛城以北方为上的又一佐证。从以上考证分析:这处坛城应有正门,正门即南门,形成以南门为起点,在中轴线上分列内金刚环、方坛、园坛的布局,展示了密教作法事的坛城建筑规制。南门若为正门,就是做法事时进入坛城的起点,是做法事时僧侣的毕经之处。按建造金刚坛的仪轨,是以西方为上,但该遗址是以北方为上,形成了坐北面南、以北方为上为尊的格局。从外城的现存遗迹看,外墙坍塌较为严重,估计墙体当时的高度1.6~1.8米。

四、坛城遗址修筑方式及使用材料

坛城遗址就地取材挖掘遗址外侧的沙砾石堆筑而成,四周形成了类似于护城河的沙沟。方城的四周正中各筑一方形瓮城,并突出于墙体之外,北瓮城门向西开,南城门向南开,东、西瓮城门向南开。方城内的方形金刚墙和和圆形金刚环以及正中的方坛、园坛均从城外取沙土堆筑而成,城址内地平面保持了原始状态。

五、坛城遗址保存现状

坛城遗址四面墙体保存较好,惟有东瓮城略残损。由于雨水冲刷,风沙侵蚀,加之年久失修及人为破坏,造成坛城部分墙体的损毁。

六、坛城遗址修建时代及历史价值

根据遗址特点,我们反复与榆林窟、东千佛洞、旱峡石窟的十几幅西夏、元代壁画中的坛城做了对比分析,又查阅了大量有关密宗佛教的典籍与记载,发现坛城遗址的形制与榆林窟西夏3窟南壁西侧壁画中的坛城基本相同,该画面为37尊胎藏界曼陀罗。曼陀罗意译为坛场或坛城,是密教的主要图像,该图中央画中台八叶院九尊,莲花中胎及八叶分设九座,中胎座上为大日如来,是密教的至尊。周围八叶中,东、南、西、北四方之叶分别为宝幢如来,开敷华玉如来、无量寿如来、天鼓雷音如来、表如来之四摄。八叶四隅之叶座普贤、文殊、观音、弥勒四菩萨,与中胎的大日如来共表如来之五智。整个曼陀罗图案方圆套叠,并以四个三角和四个半圆组合成形,象征无所不包的佛法。由此推断该遗址是西夏时期的密教坛城遗址,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和文物保存价值。

七、坛城遗址发现意义

一是从现有资料看,该遗址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坛城遗址之一;二是该遗址为目前我国发现古代坛城中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形制最为清晰的坛城遗址之一;三是该遗址与榆林窟西夏3窟壁画中的坛城基本相似,尤其是与榆林窟第3窟南壁西侧的壁画37尊胎藏界的坛城相同;四是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密宗佛教的产生、发展和历史演变,提供了实物资料;五是如此重要的遗存,可能与历史上的重要的政治活动、宗教活动有关。

K878.21

A

1005-3115(2015)14-0068-0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