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寂寞无声

时间:2024-05-16

寂寞无声,只有相机快门咔嗒的声音在提示着时光的流逝,一望无际的冰原,那种美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瞬间无数思绪涌到心头,那一刻我望着眼前的山川冰原,让泪水默默地在脸上流淌。真心感谢生活给我的所有,那些无数可能的选择,最终让我选择了记录自然之伟大人类之伟大的职业。成为户外摄影师使我有可能走出烦扰的都市,深入到那些人迹罕至的狂野,让我跟随冰雪女王Ines记录她的攀登梦想。

Rocker

国内屈指可数的几位极限攀登摄影师之一,拍出过很多令人震撼的攀岩、登山作品。这次,他作为随队摄影师跟Ines和Luka一起来到西天山,目睹并拍摄了他们在Kyzyl Asker峰的成功攀登,用影像记录攀登,而一个攀登摄影师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经历。

驻扎在The great wall营地已经三天了,与夜晚寒风和刺骨的低温完全是另外一个极端,白天阳光晒在这片冰原,完全没有寒冷,温暖从四周蔓延开来,我坐在帐篷里,相机设置了延时拍摄,远处Ines和Luka正在阴影处抗拒着寒冷沿着冰迹向上攀登。冰川造就了这里多变的小气候,下午5点当Ines和Luka站在这条700米高的冰岩混合路线的顶峰时,天气一下子变坏,几乎瞬间山顶被云层覆盖,米粒大小的冰雹倾注而下,我的心里一阵纠结,为山顶的两个家伙担心。好在这两人艺高人胆大,晚上8点出现在了我的视野里,从早晨7点开始出发,他们用13个小时搞定了一条700米高的冰岩混合线路,而且在大风冰雹中安全下撤。

大本营的寒冷

9月21日,我们下撤到大本营休整,因为再次上到前进营地时我要背负航拍设备和三脚架以及10天的食品,所以我的帐篷和睡袋留在了前进营地,在大本营我将迎来第一个bivy(露营袋)的寒夜。下撤远比爬升轻松许多,就这样我们也花了三个半小时从海拔4300米的前进营地下撤到3400米的大本营。下午3点多到达大本营,厨师岳师傅晚餐准备的各种炒菜,让我把自己撑得挪不动步子。闲聊了一会儿Ines和Luka就进帐篷睡了,我也开始在炊事帐里收拾出一小片空地,铺了两块麻袋片,把bivy铺上,穿上了所有能穿的衣服准备跟寒冷抗战。显然我高估了麻袋隔冷的功效,在躺下去的瞬间一股透心凉从地面直达背部,一切都是徒劳,喀喇昆仑泥土的寒冷非我所能抵御。时间指向1点,离太阳升起照到山谷还有10个小时,无论如何也没办法睁着眼熬过去,于是侧身努力睡,迷迷糊糊又做梦了,梦见被外星人抓走,抓我的理由是他们国王想找个厉害的摄影师拍照。凌晨5点,手表里显示4小时内温度曲线从-3℃到-9℃……

此时真是再没法睡了,因为抖动的频率实在太高,起来打开做饭的煤气炉烧了一壶热茶。8点半Ines也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来看我,她摸了下那可怜的一层bivy袋瞪眼看着我摇头说:Tough guy(坚强的家伙)。我心想,老子不是tough只是没别的办法。

在大本营吃完早餐,等待阳光照进山谷,对于阳光的渴望估计他们都没有我那么强烈。终于11点时阳光带着温暖洒在炊事帐上,那点点温暖带给我仿佛是重新活过来的感觉。傍晚Ines用她的卫星电话查询了天气,坏天气在后天到来,70%降雪概率,所以我们还必须在大本营待3天等待坏天气过去。好处是又可以在大本营好吃好喝几天,坏处是我得在炊事帐里再熬几天。晚上Ines找出了她那个坏掉的充气防潮垫,相对于麻袋片这个气垫就是天堂,还有她的岩壁bivy袋,比我的厚了不少,而且里面有羽绒。一切看起来我不用再tough一晚了,终于睡了一个相对暖和的觉。

等待天气

9月25日太阳被云遮住到11点多还是没出来,天气预报比较准确,飘起了阵阵小雪。26日天气转好,晴朗的天气就是前往BC营地的信号,这次上去,他们要等一个好天气一把拿下线路,所以带了足够7天的食物。在拍摄准备上,我带了两部相机,一个24-70/2.8镜头,一个150-600/5.6长焦,还有航拍机、摄像三脚架,所有设备加起来近25公斤。所以我跟他们说,先走不用等我,我可能会晚到。背着这么重的器材爬升1000米太不轻松了,最难的是冰川那一段海拔上升400米、距离10公里,远远就能看见要接近的山,走起来却仿佛永远也走不完,这一段我走了六个多小时。等我到达营地时已经晚上8点半了。而因为前几天的暴雪,我帐篷里的睡垫睡袋都结冰了,趁着活动的热量还在,我赶紧把帐篷里的雪清理干净,然后在门口点起炉子先把睡垫和睡袋烤得稍微干爽点。等一切弄完就接近10点了,顾不上睡袋的潮湿,衣服没脱就钻进去了。14.5公里,海拔提升1000米,我觉得如果没有之前一个月跟王二去加拿大远征的经历,我不会有这个心理准备,也不可能完成这样的运输。

9月27日本来两人预计天气会好,他们爬一个短的线路,早上7点闹钟准时把我叫醒,拉开帐篷一看大雪弥漫,还有阵阵大风呼啸吹过,他俩的帐篷一点动静也没有。于是我就安心地继续睡。作为户外摄影师跟拍极限运动员,没有自己的作息计划,一切都只能根据运动员的计划调整。另外,所有的拍摄、生活装备都得自己搞定,因为运动员都得先为自己的运动计划准备,没有人愿意跟一个需要运动员来帮助的摄影师合作。

10点半,两人起来洗漱,完了就涌进我的帐篷开始期待享受一杯espresso。因为有喝咖啡的习惯,我带了一个可以做espresso的压力咖啡杯,所以他俩只要在BC营地就天天到我这里来喝咖啡,两人感慨从来没见过摄影师带这么多设备。其实带这个一半是为自己一半是为同行的小伙伴,一杯咖啡就可以拉近本来陌生的关系。咖啡时间结束后,营地周围逐渐弥漫起浓浓的雾气,不一会儿大风夹杂着雪花冰雹又一次把帐篷打得噼啪作响,风吹得帐篷摇摇晃晃,我总担心会吹垮。晚上,狂风夹杂着冰雹疯狂地拍打着帐篷几乎一夜没停,仿佛帐篷会突然一下子被击垮,在零下十几度的狂风中没有帐篷几乎无法生存。我穿着全部的衣服躲进睡袋里,期待着风停。

第二天早晨9点半,太阳照进了帐篷,风停了,天气稍转晴,远处的山峰逐渐清晰,他们决定到线路根部去看看。我待在营地,把三脚架架好,安上适马150-600mm的巨炮准备拍摄。刚拍了几张发现镜头起雾了,拍出来的图片中间都是雾蒙蒙的,这才想起昨天忘了提前把镜头放在帐篷门口了,导致在帐篷里进去了水汽。就在我忙着处理镜头雾气时天气又突然变坏,大风夹着冰雹呼啸而至,能见度只有四五米,拍不了了,于是钻进帐篷等他们回来。

当晚又是一夜狂风,临近早晨风停了,拉开帐篷一看晴空万里,看来好天气窗口来了。两人开始整理第二天攀登的装备,1200米的线路需要两天,所以除了个人攀登装备还要带bivy装备以及炉头,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下攀登,而且要夜里bivy在岩壁上,没有热食热水是绝对熬不过去的。傍晚临近7点,乌云爬上了山顶,愁容也爬上了我们的脸,Ines决定晚上再打个电话让朋友帮忙查下天气情况。晚上10点半朋友反馈,这个地区将有两天的好天气,大家得到消息后都很兴奋,钻出帐篷遥望顶峰已经没有了乌云,满天星斗。相机架好延时拍摄,自己赶紧钻进睡袋,离他们早晨出发还能睡5个小时。

拍摄攀登

30日早上不到4点,Ines和Luka就起来收拾装备了,我也赶紧从睡袋中爬起来。帐篷外的温度低至-14℃,还有阵风,身上虽然穿了很多还是觉得冷,他们选择这个时间出发我也只能表示佩服。看着他们渐渐远去的背影,祈祷两人顺利登顶安全返回。此时,由于光线的原因只能拍摄长时间曝光延时了,这个温度相机的电池耐用性只有常温的1/4,平时可以拍摄两个小时,现在连半小时都坚持不了,我准备了6块电池,两块一组,而且相机套了保暖套,即使这样也只拍摄了不到两小时,相机电池告急……6点半我只好钻进帐篷等待9点有些许光线时用太阳能电池板补充电能再继续拍摄。

早晨9点太阳还没有照到帐篷,但已照到对边岩壁,有光线反射过来了,于是赶紧拿出太阳能电池板来充电,充了20分钟后立即安到相机上,同时继续充备用电池,此时他们已经攀爬了大约500米了。10点半太阳照到帐篷上,充电效率高了不少。我把DJI的飞行器拿出来准备航拍一下,飞行器的最大飞行高度是500米,现在不飞就拍不着他们了。但这时的温度还是达不到飞行器起飞的5℃要求,打开气炉把电池尽量烤热,然后迅速放进飞行器,反复起飞了数次飞行器才离开地面,保持了两米高度让飞行器充分预热后开始向着高山飞去,此时他们已经爬到了700米的高度,飞行器只能望洋兴叹。这个山峰绝对高度1200米,飞行器也只能拍个大概了。

山峰如此之高,即使我把镜头焦段延长至1200mm,两人的身形也如蚂蚁般大小,很多伟大的攀登能记录下来详细影像资料的少而又少。

他们的攀登速度很快,基本上保持一样的节奏,先锋、跟攀每一步都保持高效率,下午4点半时接近900米高度,离顶峰不远了。高海拔攀登最不靠谱的就是天气,虽然天气预报显示大地区天气很好,但冰川作用下的局部天气却非常多变。下午5点半天气开始变得阴云密布,6点左右突然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在接下来的一个半小时里,天气由阴转晴,再到下冰雹来回反复了三次。晚上9点多云开始散去,天气呈现落日的余晖,但笼罩在峰顶的云一直不肯散去,直到10点多顶峰才显露出来,我从营地可以清晰地看到顶峰处头灯在闪烁,此时已满天繁星,看着他们的头灯在慢慢向上接近。11点天空再次被乌云遮住,只能心里默默期待他们顺利登顶了。

第二天一早8点就爬了起来,用长焦在顶峰附近来回搜索,没有发现半点痕迹,心想估计他们得10点以后暖和了才开始攀登。12点整个山峰上仍然没有踪迹,各种坏的念头在大脑里快速闪现,自己订下一个最后的时间,下午5点如果再没有他们的踪迹,就用卫星电话跟紧急联系人通话通报情况。

在忐忑的等待中,下午2点半终于在顶峰下方100米左右出现了他们下降的踪迹,悬着的心算是放下来了。傍晚7点半他们安全回到了营地,三个人来了一个结结实实的拥抱,恭喜他们完成这样一个伟大的攀登。就在我们还在意犹未尽地祝贺时,整个山峰已被乌云笼罩,在一阵霹雳声中,豆大的冰雹倾盆而下。

次日大雪,我们在漫天飞雪中下撤到冬季ABC,下撤的过程是我户外经历以来最艰难的一次,没有之一。六七级的大风夹着冰粒迎着脸打下来生疼,16公里背负接近30公斤,走过雪没过小腿的冰原,走过被积雪覆盖的乱石坡,最后两公里天色已黑,声声狼吼我以为自己幻听了,到了被借用当做冬季ABC的牧民的小房子才知道,有三只狼奔向了山谷……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