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6
刘一蓉 林星蕊
[内容提要]沉浸式戏剧能够充分激发观众的主动性和参与感,赋能文旅场景创新,引爆文旅产业燃点,促进传统艺术传承。但目前我国的沉浸式戏剧产业缺乏沉淀,市场存在剧本互动性不足、原创项目少、规模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加速沉浸式戏剧产业创新升级,持续发展沉浸式戏剧项目原创IP品牌,扶持沉浸式项目下沉非一线城市。
近年来,沉浸式戏剧在国内获得了一定的人气,但国内目前的沉浸式戏剧存在缺乏原创性、互动性以及商业化过重而戏剧底蕴不足等问题,在新时代文旅融合背景下,如何把握沉浸式产业发展创新深化文旅融合成为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本文研究近五年来文旅融合背景下沉浸式戏剧的发展状况、发展意义以及发展策略,并从实践角度分析沉浸式式戏剧带动文旅融合的案例,希望能为沉浸式戏剧创新深化文旅融合提供思路。
沉浸式式戏剧是来自西方的舶来品,最早起源于英国。它打破传统戏剧“镜框式”的观剧模式,观众进入剧场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跟随不同的演员观赏其人物表演,也可拿起道具翻看,甚至还有机会触发和演员的单独剧情。沉浸式式戏剧将演员、场景、剧情、音乐、道具、气味等元素融合,使观众身临其境,仿佛真正置身于戏剧之中,从而充分激发观众的主动性和参与感。
1 沉浸式式戏剧剧本缺乏原创性
目前我国现有沉浸式式戏剧分为原创和IP改编两种形式。我国于2015年6月引入沉浸式式戏剧,由于原创能力较低,目前的剧本创作主流形式是根据优秀IP改编。例如我国知名沉浸式式戏剧《不眠之夜》改编自莎士比亚经典作品《麦克白》;《秘密影院:007大战皇家赌场》改编自马丁·坎贝尔指导的《007》系列电影;《梦想之船“泰坦尼克”》改编自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泰坦尼克号》。西方国家线下沉浸式式戏剧的发展远超于中国,沉浸式式戏剧在这些国家已发展多年,刚开始他们的沉浸式式戏剧也是根据优秀IP改编,再将其本土化改革创新,随着成熟IP打磨多年,创作者有长期的戏剧积累,然后根据自己国家的本土文化进行剧本创作。
2 部分沉浸式戏剧与观众互动性差
沉浸式戏剧强调身临其境、互动性,沉浸式越剧版《金粉世家》编剧俞思含认为:戏剧概念泛化,如今一切皆可“沉浸式”,说明观众不满足于平面和远距离的观看关系,希望调动更多感官参与进去。中国近年来上演过众多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的好评度、观影人数、网络热度均名列前茅,而大部分的沉浸式戏剧只在固定时间展出,在网络上的讨论度也不高,原因在于《不眠之夜》创造的沉浸式感更能被观众认同,许多观众愿意二刷、三刷,而另一些沉浸式戏剧因缺乏与观众的互动,没有形成观众“黏性”,上映一段时间后不能吸引新观众,从而在互联网的世界里销声匿迹。一部优秀的沉浸式式戏剧需严格把控舞美装置、场景布局、演员的精彩演技等细节,更关键的是给观众提供融入剧情、投射情感的入口,让观众顺其自然地加入戏剧里推进情节,但又不会干扰戏剧的节奏和方向。
中国旅游业发展多年,旅游市场广阔,产业格局逐步成熟,文化旅游逐渐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我国旅游资源众多,形式丰富,但随着百姓的消费理念、消费形式发生改变,传统的旅游资源如形式单一的观光旅游不再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传统的营销手段不再适用于当代旅游市场,故文旅资源逐步转型,向文旅资源产业化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文旅资源产业化推动了以林业、农业为代表的第一产业,以建筑业、工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以文化和娱乐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人们旅游观念、消费观念的改变,收入的增加,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倾向于追求精神享受。文旅资源产业化已不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了有效促进特色文化和旅游经济的融合,提高旅游产品和服务,文化旅游产业开始转型向文旅产业内涵化发展,进而提升旅游产品与服务质量,推动文旅产业高效发展。旅游是游客认识自我的一种方式,也是满足游客精神需求的方式之一。因此,发展文化特色鲜明、个性突出、富有新鲜感、有深刻内涵的文旅产业更能受到游客的青睐。
为加快文旅管理机制改革,加强产业体系规划,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文旅产业的管理,进一步推进文旅产业发展,多维度完善产业基础,提升文旅融合软硬环境,分别从文化金融、文化消费、人才培养、资源建设等方面对文旅产业健康发展给予支撑和保障,对景区周边交通、基础设施、人员培训、公共设施、通信服务、周边营商环境大力提升,为文旅融合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与条件。
沉浸式戏剧对文旅场景创新的赋能主要表现在体验过程中持续消费与IP沉浸式化打造两方面。近年来游客对旅游体验的品质要求逐渐升级,但不少文旅景区仍停留在“门票经济”,沉浸式戏剧可被视作是摆脱其束缚的一条路径。它能让消费者在无形之中主动消费,使除门票以外的其他沉浸式体验消费顺理成章。沉浸式戏剧对空间与环境要求更高,所以能产生足够的沉浸式感以满足年轻人的精神娱乐需求,并使得消费链延展成为可能。近年来,艺术和科学的融合带来了交互方式的变革,将虚拟的场景搬进现实文旅场景,让观众作为角色活在剧集里。简而言之,沉浸式戏剧能在IP衍生上实现多功能、多维度的展现,满足了年轻人全新的消费需求。
沉浸式戏剧与文旅产业的融合有显著优势。当下,发展基于5G、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新一代沉浸式体验型文化和旅游消费内容已成热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科技在沉浸式戏剧的应用,助推了沉浸式戏剧所在的文旅产业空间规模的野蛮生长。截至2020年,全国已有数以千计的沉浸式体验核心企业,沉浸式戏剧已发展成为各年龄段人群都能接受的休闲娱乐体验项目。丰富的产品形态、多元的场景表现以及科技加持,让沉浸式戏剧成为引爆文旅产业的有效助力。
沉浸式戏剧近些年逐渐为大众所接受与喜爱,如上海的越剧、沪剧等传统戏曲融合创新的沉浸式戏剧演绎。沉浸式戏剧兼容诗词朗诵、书法表演,配以话剧、音乐与舞蹈,构成别出心裁的舞台形式,为观众带来了各样的视听盛宴。沉浸式形式的加入,令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戏剧,让传统戏剧爱好者得以进入角色、剧情,收获不同于以往的观剧体验,并利用新颖的演出形式吸引潜在爱好者,让其了解传统艺术。综上,沉浸式戏剧能促进传统艺术的推广与传承,在融合其他艺术形式的过程中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减少年代隔阂,扩大观赏群体,并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思考,进行现代化改良,升华其内涵,为传统艺术的存在与发展寻找更多的出路。
“沉浸式”让观众以一种更为主动的方式,去了解传统文学名著故事并参与其中。“梦红楼”系列沉浸式式剧场致力于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团队通过线下门店和线上各大媒体平台相结合的营销方式,通过《梦红楼》沉浸式剧场门票以及衍生文创产品实现创收。同时,团队将会定期利用《红楼梦》原著,二创并更换剧场内剧本,在保证沉浸式戏剧质量的同时,增加公司沉浸式产品的种类,如沉浸式集市、沉浸式剧本杀、密室等,以期在口碑和声誉的逐渐积累中,打造出一个成熟的、以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沉浸式戏剧体验商业案例(见图 1)。
图1 主题IP沉浸式式剧场设计与执行流程
关于沉浸式剧场的剧本设计:利用《红楼梦》名篇,在不影响原作品的本意、真实性和文学美感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二次改编创作,制作出富有文学性与故事性的剧本,让人们通过新颖的沉浸式戏剧了解《红楼梦》的经典文化。
关于沉浸式剧场的道具设计:沉浸式戏剧节目中将出现一些和传统文化相关的特色道具,并为游客提供推动剧情的线索,如食品、服饰、家具、家居等,一部分将由本团队进行原创设计并制作,其余的部分将和其他品牌产品联动,所有道具均确保符合故事背景。
关于沉浸式剧场的场景设计:除了景观布置,团队结合高新科技产品如沉浸式音箱、环绕屏幕、VR设备等,以科技视角实现高沉浸感。
游客需支付门票进入《梦红楼》沉浸式剧场,将针对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制定不同的票价。游客可以通过购买不同类型的门票自行选择是否体验原汁原味的清朝妆发,换上清朝服装,身临其境地沉浸在《梦红楼》剧本里,体验和戏剧主演的奇妙互动。观众不仅在看戏,也是在参与戏剧的演出,观众和演员都是戏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梦红楼》沉浸式剧场针对我国原创沉浸式戏剧缺乏沉淀以及剧本互动性不足的问题,利用《红楼梦》经典故事实现短期内高效的剧本创新,利用其他新兴体验项目,如沉浸式集市、剧本杀、密室等,形成体验消费链,给予观众真正完整的沉浸式体验,带动周边项目形成完整的文旅融合商业圈,鼓励更多原创剧本进入市场,鼓励各方面人才进入文旅融合沉浸式体验产业,不止需要剧本创作与景观美学相关人才,更需要机械设计、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程序设计、区块链等技术人才升级体验形式。
在该方案的基础上,我国文旅经济应加速产业创新与升级,注重以游客体验为核心,强调项目的体验性和文化性,而不能只有商业性。尤其在沉浸式项目上,剧本设计需贴合文化价值核心,互动设计需全面带动观众五感。充分利用文旅融合经济特性,结合国情对其形式进行改良。
针对我国原创沉浸式戏剧项目数量少、规模小、高新技术含量低、难以形成产业链、IP品牌影响力小等问题,《梦红楼》沉浸式剧场或许能提供新的解决思路。利用IP的联动效应开展品牌合作与广告植入,如在剧场展演过程中提供合作品牌的甜品、饮料和水果等食品,在符合剧本背景的基础上,在加强体验感的同时实现品牌合作。《梦红楼》剧场实施差异化的定价策略,受众面更广,在戏剧空间设计和互动内容上相应做出差别化设计,融合演艺模式、科技模式、综合效益、粉丝经济等商业模式,形成全方位、多领域的产业消费体系,提升商业性和经济效益。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沉浸式戏剧项目仍只存在于一线城市,应该扶持沉浸式戏剧项目下沉至二、三线城市乃至农村地区,促进非一线城市文旅产业发展。处于下沉市场的文旅融合发展需要借助沉浸式戏剧项目,以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到下沉市场的文旅经济体游览与体验,并将市场信息反馈到上游城市,以此鼓励更多人才进入下沉市场。相关行业应出台政策扶持沉浸式体验项目在下沉市场的发展,而成熟的沉浸式戏剧项目应聚焦下沉市场,借力政策扶持实现产业规模的增长和商业链的形成。
加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结合,既有利于把文化资源变成文化产品,让文化进入大众市场,又能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二者互利共赢,达到“1+1>2”的效果。沉浸式戏剧进入我国市场不过短短数年,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大力发展沉浸式戏剧能够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将古今中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经典名著和沉浸式戏剧融合,对经典进行致敬性与创新性并存的改编再创作,并将二创成果以沉浸式剧场的模式进行展演,给观众带来异彩纷呈的全新体验,让“庙堂之高”的经典名著重获新生,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使沉浸式戏剧成为一座城市对外宣传的名片,从而塑造城市的文化旅游新形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