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探究

时间:2024-05-16

史锦珊

1.广西大学,广西南宁 530004;2.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广东清远 513200

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了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延续。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发扬,整理和挖掘非遗的潜在价值,能促使新业态形成,助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工业不发达,但文化底蕴丰厚,深入研究和利用连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对推动连山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 连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概况

(一)基本情况

连山位于广东北部,地处粤、湘、桂三省交界,属清远市管辖,县内有壮、瑶等少数民族,是广东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也是全国唯一壮族瑶族自治县。全县面积1265平方公里,总人口12.3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64.7%[1]。

自 2006 年开始,连山文化部门对县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梳理及申报工作,现有县级以上非遗项目 45 项,其中国家级 1 项:《瑶族小长鼓舞》;省级 4项:《瑶族八音》《婚俗(过山瑶婚礼)》 《牛王诞》《壮歌》;市级有《舞火狮》《舞龙灯》《抢花炮》等 15 项,县级非遗项目有25 项。申报列入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 2 名,市级传承人 14 人(其中已去世5 人),县级传承人 15 人。

(二)主要成效

1.非遗文化铸就新品牌。充分利用连山民族传统节日,举办民间艺术展演、非遗项目图文展览等活动,形成“一镇一节庆、月月有节庆”的文化品牌,成功打造出“瑶族盘王节”“壮族牛王诞”“七月香壮家戏水节”等一批高品质的文化品牌,成为广大群众了解连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窗口。

2.非遗研究成果取得新进展。近年来,印制、出版了一批连山民族文艺书籍,主要有《连山民族民间艺术集锦》《连山民歌集成》《连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画册》《连山节庆》等书籍,里面收录了连山壮族瑶族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相关文字图片,这些书籍将成为连山非物质文化理论研究和文艺创作的重要素材[3]。

3.非遗元素利用取得新突破。利用非遗元素进行文艺创作并获得丰硕成果,以民族传统非遗项目作为原素材创作了瑶族舞蹈《盖新屋》《舞龙灯》《哐哐镲》壮族[4]歌曲《敬你一碗壮家酒》,瑶族歌曲《盼哥来》《枯滴桃》,瑶族小舞剧《瑶妃忆》等作品。其中,瑶族舞蹈《盖新屋》获“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金奖”,壮族歌曲《敬你一碗壮家酒》获“广东省首届民歌民乐大赛金奖”,壮族舞蹈《山连山》获“广东省群众艺术花铜奖”,舞蹈《壮乡板鞋乐》《晒谷场》分别获得“广东省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一、二等奖”。此外,以非遗项目“抢花炮”为题材并在连山选景拍摄的电影《抢花炮》,已于2021年3月31日在全国电影院公映,这是一部集励志、爱情、民族体育、非遗于一体的电影,该片成功上映将有助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认识、走进连山。

二 连山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可供借鉴的经验

(一)高位推进,资金保障,夯实文化保护基础

一是成立非遗挖掘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委员会,建立“传承人保护制度”,出台《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方案》《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二是及时划拨上级专项资金,将上级扶持非遗项目的专项资金及时划拨至下级各单位,确保专款专用,支出完成率达到100%。三是设立县级专项资金,自2018年起县政府每年安排240万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一镇一节”文化品牌活动,这些举措有效地促进连山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加强建设,扩点拓面,筑牢文化传承平台

首先,通过“政府投入、上级补助和村民自筹”等方式不断改善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全县已建成可用于非物质文化传播的馆(站)舍面积有2.96万平方米、公共文化广场面积有7.7万平方米,非物质文化传播阵地不断拓展;其次,不断加强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做好传承人及非遗项目的分类、建档和跟踪服务;最后,文化部门积极为传承人提供非遗项目展示平台,不断强化传承人的传承能力,让连山的非遗更好地传承下去。

(三)融入生活,扩大交流,加强文化传播力度

将壮瑶文化元素融入乡村建设中,打造壮族、瑶族特色村寨,建设少数民族风情镇。连年举办“盘王节”“七月香”戏水节等“一镇一节”文化品牌活动,进一步传承和丰富了我县民族文化的内涵,得到广大群众一致好评。2012年起,积极组织非遗“进校园”活动,将“小长鼓舞”“瑶族民歌”“壮歌”等非遗带入校园,累计受益5千多人次。为进一步丰富和传播连山优秀的非物质文化,县文化部门主动与广东省东方现代美术馆洽谈合作,于2018年在广州举办“岭南非遗旅游文化节新闻发布会”,充分展示连山独特的民族文化,通过活动将连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出连山,走向全省,乃至全国。

三 连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境

(一)非遗保护人才紧缺

县非遗保护机构只在县文化馆挂了牌子,没有增加编制,无专业技术人员和非遗保护工作队伍,而非遗保护和传承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其工作内容涉及民俗、社会、宗教等领域,无专业队伍且当前工作人员身兼数职,直接影响到非遗工作的开展和提升,当前连山存在非遗保护队伍编制不足、专业人员少、素质不高等窘境。

(二)非遗传承形势严峻

连山非遗资源大多流传于民间[5],受生活方式、经费、平台的限制,很多非物质文化缺乏经常性、长期性展示,致使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失或已经消失。此外,传统民间文化项目参与人员也越来越少,传承者明显减少,许多民间艺术属独门绝技,传统文化在老年人中还有一定影响,而很多年轻人却对其不了解、不热爱,这种“青黄不接”的形势也制约着连山非物质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三)非遗保障经费不足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项长远的人文工程[6],不仅需要大量专业人才,还需要大笔资金作支撑。尽管近年连山县委、县政府逐年增加非遗保护资金投入,但对比现实发展情况,仍不能满足非遗项目常态化保护传承的资金需求。

四 连山非物质文化保护提升策略

(一)完善非遗保护机制

一是要健全非遗工作机构,切实增加编制,确保非遗工作有人员去落实;二是将非遗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的年度考核之中,倒逼各部门重视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落实专人管理、常态化展演,共同参与非遗的整理和申报工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保护与传承。

(二)加大非遗项目资金投入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县、镇人民政府要重视非遗工作,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做好本辖区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二是上级各部门要对民族地区给予资金、政策倾斜,帮助经济薄弱县做好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

(三)加强宣传展示,提升非遗保护意识

一是强化非遗展示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县文化馆、镇文化站、非遗传习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常态化开展非遗展示提供良好的传播平台;二是拓宽传播渠道,充分利用传统节日进行非遗展示,同时开拓非遗进校园、进景区、进军营等新渠道,让更多人了解优秀的文化,使更多人参与到非遗保护中来;三是依靠舆论引导和宣传教育,使非遗保护不断深入人心,营造全民参与非遗保护的良好氛围,提高全社会保护意识。

五 结语

近年来,连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受限于客观困难,连山对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梳理和挖掘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希望今后有更多部门及专业人才关注和参与到连山的非文化遗产保护中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