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宁夏葡萄酒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时间:2024-05-16

许文明 毛凤玲

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

引言

宁夏是我国葡萄的主产区,被公认为是世界酿酒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同时也是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区创建单位。促进宁夏葡萄酒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有助于宁夏地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有机融合,也可以促进乡村振兴的实现。比较国外,我国葡萄酒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研究相对较晚,开发模式也不够完善。因此,对宁夏葡萄酒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必要而迫切。

一 宁夏葡萄酒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S)分析

1 自然条件优势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宁夏能够生产高品质葡萄酒的优势之一。气候方面,宁夏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海拔较高,降雨量较少,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是葡萄生长的天堂。西面的贺兰山抵御了沙尘和寒流的侵害,贯穿境内的黄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障了葡萄的灌溉需求。土壤方面,以灰钙土、沙砾结合型土为主,土壤透气性好,利于葡萄生长。宁夏贺兰山东麓也被公认为是世界最适合葡萄栽培地区之一。

2 宁夏政府大力支持葡萄酒产业发展

宁夏政府高度重视葡萄酒产业发展并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2011年制定了《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发展总体规划》,《规划》指出要结合贺兰山东麓及其沿线的特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葡萄酒文化旅游,打造一条由葡萄酒文化城、葡萄主题小镇、特色主题酒店等组成的葡萄文化长廊。之后又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保护条例》《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列级酒庄评定管理办法》,并出台多项政策全面推动宁夏葡萄产业的快速发展。经过政府及葡萄酒庄自身的不断努力,目前共有8个酒庄获评国家A级景区。

3 区域文化优势

宁夏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西夏文化、沙漠文化、黄河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这些文化资源使宁夏天生就带有一种神秘色彩,对游客有较强的吸引力。宁夏葡萄酒产区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深入挖掘葡萄酒历史文化和宁夏地方特色文化,增强游客体验,提升区域价值。

(二)劣势(W)分析

1 专业人才匮乏

宁夏葡萄酒产区在国内和国际上均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来访的游客包含国内外不同地区,这就对从事葡萄酒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开发和服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专业要求。需要专业的葡萄种植栽培人才、品酒师、酿酒师、侍酒师、旅游开发者、导游及管理人才。而宁夏处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科技创新水平较低,创新人力和资金投入较少,2015年人均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仅有373元,R&D投入占GDP比重为1%,R&D人员全时当量为14.35人,在全国均处于较低水平[1]。且宁夏葡萄酒产区很多酒庄刚刚开始涉足旅游业,基于葡萄酒专业背景的旅游服务接待专业人才比较匮乏。

2 旅游产品开发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

目前,宁夏主要葡萄酒旅游产品包括葡萄园观光采摘、酒庄参观及不同年份、不同种类、不同工艺的葡萄酒品鉴。整体上与当地文化、旅游资源结合的不够紧密,缺少其他产品的研发,如具有节庆纪念意义的葡萄酒产品,带有酒庄标识的酒杯、开酒器及酒庄的特色宣传册。大部分酒庄旅游产品开发不足,种类单一,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化,宣传力度小,对游客的吸引力弱。

(三)机会(O)分析

1 国内消费结构转型升级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强,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如今,人们选择饮用葡萄酒不单是为了商业活动、朋友聚会等场合上的应酬,更多的是为了保健养生、放松心情、个人爱好及追求生活品质。此外,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旅游的方式来缓解社会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多重压力,人们对休闲旅游、文化旅游的体验意愿愈发强烈。宁夏葡萄酒产区要抓住此机遇,大力推动葡萄酒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2 宁夏葡萄酒产区不断获得国内和国际上的认可

2003年经国家质监局认可,贺兰山东麓被国家批准为“中国葡萄酒原产地域保护区”,成为全国继河北昌黎、山东烟台之后的第三个获此殊荣的地区[2]。2020年10月,世界葡萄酒旅游论坛暨“世界十大最具潜力葡萄酒旅游产区”评选活动在银川举行,宁夏贺兰山东麓被评选为“世界十大最具潜力葡萄酒旅游产区”。宁夏葡萄酒产区不断获得国内和国际上的认可,对于宁夏葡萄酒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四)威胁(T)分析

1 国内市场竞争激烈

宁夏拥有葡萄生长的绝佳环境,葡萄酒产业发展良好,但宁夏的葡萄酒文化旅游刚刚兴起,而国内巨头张裕集团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资金实力雄厚,文化底蕴深厚,同时拥有一流的酿酒设备、专业技术人才、较为完善的旅游模式及配套的旅游设施,占据了国内葡萄酒文化旅游的重要市场。除此之外,国内其他各大葡萄酒产区也都十分重视葡萄酒文化旅游的发展。如今,张裕、中粮长城、王朝等也都纷纷在宁夏建设葡萄酒基地,宁夏产区在发展葡萄酒文化旅游时,面临着激烈的国内竞争环境。

2 国外企业进入宁夏市场

宁夏葡萄酒产区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拥有先进技术、资金实力雄厚及品牌知名度较高的国外企业纷纷进入宁夏市场,如法国酩悦轩尼诗公司、保乐力加集团。同时宁夏本土企业还面临着被国外企业所收购的压力,如贺兰山品牌被保乐力加集团收购。国外企业进入宁夏市场,对宁夏的葡萄酒及相关产业发展造成巨大冲击。

二 葡萄酒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

(一)深挖葡萄酒文化内涵,注重文化推广

葡萄酒文化内涵极其丰富,不仅包括葡萄酒产品本身,还包括葡萄栽培、酿酒技术、葡萄酒器、酒俗酒礼、葡萄酒节庆及历史人文等,它们的诞生及发展都有着其特定的条件和独特的意义,都是葡萄酒文化不断发展的体现。葡萄酒庄要深挖这些文化内涵,结合自身特点讲好它们背后的故事。不断探寻葡萄酒文化发展中的宁夏色彩,将生态文化、地域文化、酿酒、品酒、侍酒文化、节庆文化、艺术文化等有机融合,丰富葡萄酒文化内涵[3]。重视葡萄酒文化推广,加大推广力度,葡萄酒文化的推广对游客旅游意向有显著的积极影响[4]。强化导游培训,通过导游向游客普及基本的葡萄酒文化知识。举办葡萄酒文化节,开展葡萄酒文化真人汇演活动。利用好线上渠道,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百度、360搜索等平台宣传葡萄酒文化知识,方便大众了解、学习。依靠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拍摄、上传葡萄酒文化短视频。通过腾讯新闻、新浪新闻等媒体软件,编辑、推送葡萄酒文化文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探索适合自身的葡萄酒文化推广方案,实现快速、有效的葡萄酒文化推广。

(二)注重人才培养及引进

人才在当今世界的发展中仍然是重要资源,宁夏葡萄酒文化旅游若要取得良好的发展就需要培养、引进大量的人才。联合宁夏大学食品与葡萄酒学院、宁夏葡萄酒职业技术学院及相关培训机构,做好葡萄酒人才培训教育。派遣员工到国内外葡萄酒领域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高校和企业进行培养深造,利用其他地区丰富的资源培养视野开拓、葡萄酒专业技能水平过硬的人才。通过开展国际性的葡萄酒学术交流会议,与葡萄酒历史底蕴深厚、相关技术先进的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学习先进的葡萄种植栽培技术、酿酒技术、发展模式、管理方法等,培养新型葡萄酒专业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同时政府要引导企业建立起科学完善的用人机制,进一步规范用工制度,完善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福利制度,留住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5]。

(三)完善服务支撑体系

一是完善旅游路线。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应加强对酒庄、景点与各个交通枢纽的规划协调,制定合理的旅游路线,设立专用的交通工具,实施一战式的旅游服务,加强景点间的相互连接,实现葡萄种植园酿酒厂—葡萄酒庄园的有效衔接;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牵头做好目的地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道路交通等整体规划。宜人的气候、有良好标识的葡萄酒路径及特色文化产品会影响消费者的决策及相关的葡萄酒旅游体验[6]。酒庄和景点要从游客的实际需求出发,做好游客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特色餐厅、产品展览及购物场所、公共卫生间、标识标牌及住宿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5G网络部署,满足游客优质网络需求;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引进AI(人工智能)设备,建立AI系统,优化游客自主服务;做好绿化工作,优化周边环境,营造舒适的自然氛围。充分利用区域及自身优势和特点,丰富体验内容,延长游客的旅行时间,增强游客的满意度及重游意愿,为游客带来更加全面的旅行体验同时提高区域经济收益。

(四)结合科技手段,丰富产品种类,促进产品销售

市场需求是多样的,消费群体也是多样的,不同的消费群体对葡萄酒旅游产品的需求存在着差异性。要明确市场需求,细分市场,不断开发定位不同的旅游产品,丰富产品种类,拉开价格层次体系,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推出七夕、圣诞、元旦、除夕等节庆纪念版的旅游产品。打造葡萄酒文化周边产品,如T恤衫、伴手礼、公仔、玩偶等。利用科技手段,通过3D打印技术等现代科技,打造更加精美,更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重视游客旅行体验,影响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因素包括感知、兴趣、交互、反馈等多个方面,消费体验能够对消费行为产生重大影响[7]。通过DIY、SPA等使游客亲身参与到活动中,增强切实体验。利用VR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打造VR体验产品,丰富游客感官体验。与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建立良好关系,开拓销售渠道。依靠顺丰、京东物流、韵达等物流平台,实现产品快速配送。采用直播带货的方式,邀请信誉良好的主播主持进行,促进产品推广及销售。

三 结语

葡萄酒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很高的潜在价值,促进宁夏葡萄酒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宁夏乡村振兴的实现。我国葡萄酒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研究相对较晚,葡萄酒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国内更多学者更加用心地、深入地、全面地研究。同时,我国是酒业大国,白酒起源较早,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相信会对葡萄酒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