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探究高职院校教师如何成为有成效的课堂管理者

时间:2024-05-16

于玥

***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要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等职业教育受到国家的日益重视。育人为本是高等教育的重心任务,把学生作为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辨性与主动性能力。在这样大方针的指引下,全国高等职业院校都如火如荼的开展教学改革,以我校酒店管理为例,几乎所有专业课老师都开始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把新兴的教学模式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上,例如微课、MOOC(慕课)、翻转课堂等。这样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大大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我们学院不乏成功转型的课程。“教师”成为了课堂上的参与者,学生的引导者。

但还有相当一部分的课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下,出现在“放羊”的松散状态,学生无法自觉的完成自己的任务,或者自身能力有限,担不起“主体”这样的角色。最终的教学形式不得不回归原始的模式。笔者认为在这种教学改革趋势下,教师虽不是“主体”,但一定要胜似“主体”,要做“主体”学生的引导者、管理者。如何成为高职院校课堂上的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便是笔者要探讨的问题,这是任何一种教学形式的大前提。

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来了解一下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素质水平。简而言之,他们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比本科生薄弱许多,尤其是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多数是调剂过来的。进入大学以后,学生们的学习动力不足,令以往散漫的习惯没有改观,外界诱惑远比课堂来的有趣,最常见的就是沉迷于手机游戏无法自拔。教师不得不在90分钟的课堂上屡次提醒学生们遵守纪律,放下手机,不要玩游戏。但就这一点,就无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

继续以酒店管理为例,我们来探讨一下什么是有效的管理。教师对课堂的管理必须是有效的,否则这堂课就失去意义。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他的书中写过一句话:“管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的,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发生。”细细琢磨,这句话也可以用于课堂管理。教师的苦口婆心,严厉批评,各种惩罚从本质上对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没有太大帮助。不可否认,教师的谆谆教导,激情演说甚至大发雷霆,的确能触动学生,但这种触动不可能是长久的的,我们需要的是扎扎实实的建立避免“激情突发”事件发生的有效管理方法。

有效管理就是要防患于未然,将例外管理变成例行管理。试举一例,学生们课上玩手机的现象,在10年前的课堂并不常见。而今,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成了教师们最头疼的纪律问题。“屡禁不止”、“屡教不改”成为教师教研会议上的常用词。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授课教师只要在大一第一学期第一堂课上立好规矩就好了,上课时手机要静音上交。从心理学上讲,第一堂课立规矩是最管用的,学生们还处于茫然、紧张、无助的状态,人在这种状态下最容易服从。要让他们从入学伊始感受到课堂规则,并且必须遵守它。把课前手机要上交作为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而不是某个老师或是某节课“突然禁止”的事情。

有效管理就是要把“教师”重新进行角色定位。教师作为课堂管理者,他的价值不在于任劳任怨,服从领导,也不在于各种精专的知识、工具和术语,更不在于职称、头衔或地位,而在于依靠自身的知识、才干和贡献意识,促进自己的授课产生成果。所谓成果,就是下课之后你所讲授内容将以什么样的状态呈现给外部世界。如果每堂课之后,你都能以任何形式展示给外界看“这是我教的”。那么这样的课才是被有效管理的课堂,教师才是真正意义的管理者。作为教师在上课之前要思考,怎么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行动。学生的行动就是上完课的成果。比如《酒店职业英语》,项目一《前台入住常用口语》,在备课时,在上课前我都要思考一个问题,下了这堂课,不同英语基础的学生能说出什么水平的服务口语。这堂课我是否管理好了,就看能不能达成我预先设定的目标成果。我保证每堂课下来我都有成果展示。这和我用哪一种教学手段无关。“黑猫白猫,抓到耗子的就是好猫”。所以不一定要翻转课堂,不一定是微课。无论上课是什么形式,教师做好有效管理就好。有成果就是好课。

有效管理还要求教师善于发掘学生和自己的长处。备课也好,讲课也罢,教师设计出课堂任务(成果)。要设计好这个任务,使每堂课的任务都是大多数“普通学生”能完成的。如果一个任务大多数学生都做不好,那就是任务设计的不合理,教师需要改进。一个好的任务就是能让多数学生发挥出潜质,提升自身水平,并且获得成就感。任务也不能设计的过于简单或呆板,这样就让学生缺乏成长和成就感。一个有效的课堂管理者,要懂得如何把平凡的学生组织起来,做出一点“不平凡”的事。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整个班级的长处,班里每个人的长处。在实践中摸索正确的教学方法。同一个章节对不同的班级使用的教学方法可能不同,但效果是一样的。这才是有效的课堂管理。举例说明,以《酒店前厅服务与管理》这门课,外向型的班级(或学生)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表演情景剧的方式,让他们掌握为客人办理前台入住的步骤。内向型的班级(或学生)教师则可以让他们自己编写对话,并大声的朗读给大家听、同样也可以掌握为客人办理前台入住的步骤。与此同时,外向的班级(或学生)能静下心来编写剧本,内向型的班级(或学生)能在人前大声朗读,展示自己的风采。这样的教师才是课堂有效的管理者。“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要懂得利用学生的长处,并使学生的短处不发挥作用。

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明白一点有效的管理可以学会,但不可以教会。有效的课堂管理是一种挑战,一种实践,如果教师既不挑战自己的目标,又不应对学生的“挑战”,就不会有学习有效管理的动力和压力。如果教师想学习有效的课堂管理方法,又不肯在实践中思考课堂问题背后的问题是什么,不去探索创新,企图找捷径,等待别人交给你一个现成的理论或模式,那这名教师注定与有效的课堂管理无缘。如同禅宗里的一句话:“借来的火,點不亮自己的心灵”。

在有效的课堂管理上我的体会总结来讲就是,创新——求是——再创新。带着有效管理课堂目标去创新,再将创新的成果以求是的态度去探索规律性的东西,并在这个规律的指引下,继续创新,在不断的学习中成为一名有成效的课堂管理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