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6
周志宏 李穗菡
摘要:学生就业胜任力的培养是旅游(饭店)管理专业衡量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本文分析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胜任力指标,讨论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对学生就业胜任力的重要性,调查发现实习基地建设的普遍问题,最后找出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旅游(饭店)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学生就业胜任力
实习环节在旅游(饭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实习环节的基础保障,其建设的质量,关系着学生实践能力的高低。学生就业胜任力的培养是旅游(饭店)管理专业致力开展的重要工作,也是衡量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但目前旅游(饭店)管理专业普遍存在学生就业胜任力培养不充分的问题,进而影响了毕业生的培养质量。
一、旅游(饭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胜任力指标
就业胜任力是一整套知识、技能和特质,它们能助力个人选择职业,被雇用,在就业市场上自由跳槽,获得升职,完成工作职责,奉献于工作,获得工作成就感,并实现个人的潜能。它包括学生的协作力、学习力、责任力、专业力、应用力和发展力这六大核心能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胜任力是强调学生具备能胜任旅游行业工作,并能在职业生涯中稳步提升的能力。树立“强化学生就业胜任力培养”的教育理念,从涉及行业领域的熟知度、促使自身成长的软实力和产生综合影响的价值观方面着手。首先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明确学生就业胜任力的核心能力要求,再提炼出具体可衡量的能力指标,并将能力指标作为实习结束时的绩效标准,以反推的方式指导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胜任力指标,如表1所示。
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对学生就业胜任力的重要性
旅游(饭店)管理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指学校通过与酒店、餐饮企业、旅游景区、旅行社等签订实习协议,由旅游企事业单位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满足学生顶岗实习需要的实习场所。学生可以在教师及行业导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掌握企业的生产管理体系,了解企业文化、企业构架以及工作中的相关技能,并在工作中培养就业胜任能力。它是基于真实环境下进行的实践操作,现已成为当下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手段。
校外实习基地是高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与企业合作申报科研项目、开发产品和技术、提高教师实践创新能力的平台。目前,部分高校教师缺少行业工作经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就业胜任力十分不利。教师通过参与实习基地建设,则可以较准确地把握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培养方案的修订中便能更好地设计对学生就业胜任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同时,增加教师对行业最新动态的接触,调整教学过程中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
三、旅游(饭店)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
实习基地与学校之间首先应确立好合作关系。作为旅游企业与学校的合作,还停留在学校负责理论教学,企业负责学生的实践学习这种简单的合作模式上。校企合作尚处于起步段,合作方式仍处于单纯向旅游企业输送实习生这一层次的合作水平上,而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的培养、实践教学、教材建设、资源共享等方面还很难进行深层次的合作。这种单一的合作模式,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校企合作的积极作用,很难全面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基地建设的制度不完善
校外实习教学监督困难,实习基地的维护、教学组织工作量难度较大,考核方式也不如理论教学严格,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估方案。多数高校在实习基地建设与组织管理上并没有形成相对科学、合理的方法和制度,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外实习教学的质量。学校缺乏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培养计划的建设;企业缺乏针对实习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未能从实习中获得所期望的实习效果时,将失去了对旅游行业原有的热爱,进而放弃从事该行业。
(三)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相对于校内理论教学来看,部分教师对校外实践教学及实习基地建设仍未达到认识的高度,因此,对建设高质量、稳定的实习基地不太重视,认为校外实习的学习,是企业的责任。因此,学生在实习基地能力的培养,更多是学生自己的成长。
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一)制定校外实习基地深度合作战略
第一,学校与企业集团的合作。企业集团作为一个大型机构,旗下拥有更多的产业,学校与集团的合作解决了单个企业就业岗位少的难题,企业集团为学校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岗位,而学校则为企业集团培养人才,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双赢。第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中,企业应接纳高校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使更多的教师了解专业实践知识与企业文化,从而加强教师队伍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再由教师将集团的文化带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在实习之前已经融入文化。第三,成为校外实习基地的企业,学校在校庆、讲座等各种大型活动中,积极邀请企业精英、代表等参加,既为在校学生获得更多的企业前沿信息,也增强了企业提升宣传的效果。
(二)制定校外实习基地过程管理制度
规范化的管理是旅游(饭店)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重要保障,因此,管理制度的建设在整个校外实习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过程管理安排上分成三阶段,第一阶段,实习前的准备,通过签订合作协议,规范双方的合作行为;探索由学校教师和行业精英共同指导的 “双导师制”,建立实习过程动态监控机制。第二阶段,实习进行时,制定配套的实习制度,如《实习管理制度》、《实习奖惩制度》等;建立监督机制,实习指导教师定期组织学生提交每月实习小结和最后实习总结,指导教师定期到实习单位探望实习情况。第三阶段,实习结束后,校外实习基地对每个学生出具实习证明、实习鉴定、召开实习总结大会;回校后,组织召开实习分享会,对实习过程进行总结。学校要加强多与企业沟通,防止因校企之间工作理念、方法的不同而制约实践基地的建设。
(三)探索建立新的社会实践模式
首先,企业应改变传统的实习方式,将学生的课程安排到部分企业中去并和企业达成协议,将学生直接作为未来员工培养,通过企业绩效考核的模式来计算学生的学科成绩。其次,要体现实习的本质,实习锻炼就是为了让学生真实的适应企业的发展,不能仅局限在一个岗位里的锻炼,而是要切实的把企业发展与未来职业规划相结合,这样才是最真实的实习模拟环境。只有置身于企业发展中去,才能提升学生的就业胜任力,才真正能够获得未来职场上的经验。
(四)构建校外“渐进式”实习模式
将外出实践分布在四个学年,大一的认知实习,赴酒店或旅游企业,以参观活动为主,培养职业认同感。大二的专业实习,前往各大旅游景区,体验游客心理和需求,并开展行业调研,来提高职业应用能力。大三的生产实习,前往奢华酒店,带着专业问题顶岗实习,提升酒店管理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责任感。大四的毕业实习,以集中和分散实习为主,组织学生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着手,以毕业论文形式来完成最后的实习环节。通过“渐进式”实习环节,其目的是使大家在了解旅游行业业务的基础上,为其今后从事旅游行业工作打下较好基础。这是一种大旅游教育模式下,运用这4 种实习和实践,加强学生的“眼、耳、鼻、舌、身”的同步感受,将学校和旅游行业紧紧连在一起,使学生不断加深对旅游行业的认识、体验、服务和最终融入旅游行业之中。对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实践性教学,链接“学院 + 行业”,使学生获得对旅游行业的深层次认识,为培养就业胜任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总之,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保证,也是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就业胜任力,用以适应当前人才市场的需要。
參考文献:
[1]吴怀宇,程光文,丁宇,龚园.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 索[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334-336.
[2]杜晓东,孙建,程继贵,张学斌,张勇,黄俊.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与学生综合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9(33):33 .
[3]宋永令,黄亚伟,王若兰.粮食储藏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4(7):18-21.
[4]赵翎湖.大学生就业胜任力对其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8.
[5]李穗菡.产教融合下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J]中国商论,2018(5):63.
作者简介:
周志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教授。
李穗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XJK011CGD05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