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玉米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防治

时间:2024-05-16

李晓钊

摘要:玉米是一种营养丰富、产量高、适应性强、增产潜力大的农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种植面积大,综合效益高,是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玉米病虫害一直制约着玉米的种植和生产,因此,文章重在探索如何对玉米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加以防治。

关键词:玉米;病害;虫害;防治

玉米在化工、医药、食品等多种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在未来有更大的发展需求和前景,因此,对玉米高产种植的研究也愈发重视,而病虫害一直在制约着玉米产量,那么,该如何针对玉米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特点,在整个玉米种植环节都能科学、有效的进行病虫害防治呢,现技术分析如下。

一、玉米主要的病害种类与防治方法

(一)玉米大斑病

(1)危害。玉米大斑病几乎每年都会发生,是玉米主要病害之一,其危害较为严重,可导致玉米减少达到20%~50%以上。大斑病也叫枯叶病,最开始发病会在玉米拔节前后,由玉米的老叶逐渐向新叶发展,病情严重时会导致整个叶片甚至整棵植株都出现连续的大斑,病斑相互连接成片,导致玉米枯萎致死。此外,当玉米地里施肥方式不当时,若氮肥使用过量而有机肥料的补充不够充足时,也会导致玉米大斑病的发生。

(2)防治方法。首先以農业防治措施为主,在玉米种植时合理布置植株种植间距、降低玉米田地的湿度、种子可选择抗病的品种,调整玉米田地里有机肥料和氮肥的合理比例,并做好种植地的中耕除草。其次,要及时处理已带病的秸秆,清除病源菌,在玉米的生长期喷洒真菌性杀菌剂进行防治。

(二)玉米丝黑穗病

(1)危害。玉米丝黑穗病会发生在玉米生长期的任何阶段,严重发病时会导致玉米减产70%左右,大幅降低玉米的产量。玉米丝穗病的早期症状是玉米幼苗僵化,导致生长缓慢或基本停止,叶面变厚,植株上部分的叶片表面会出现黄色条斑。在玉米结穗期间玉米丝黑穗病症状更为典型,发病的玉米穗会变成一个黑色的粉包,侵害雄蕊的花器致其变形,从而无法产生雄蕊。其发病的主要机理是因为农户在种植地施用过量的氮肥,或是比较干旱且一直又处于持续高温状态。其传播母体黑粉菌生存能力非常强,只要有残留的腐殖物,在来年合适的温度下就会重新发育下来,并随着雨水的流动进行大范围的传播。

(2)防治方法。首先,要选择抗病性较强的玉米品种,培养具有抗病性能的植株,玉米品种的抗病性对发生玉米丝黑穗病的影响较大,并在种植前对种子进行除菌处理,从根源上有效杜绝病害的发生。其次,在使用有机肥料时要确保肥料中没有相应的菌落,并尽量减少地块连作。最后,播种前要对玉米种子进行5~7d的充分日晒,以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并用杀菌剂对种子进行消毒,以起到预防作用,及时处理已发病的植株及秸秆,杜绝扩散和传播。

(三)玉米茎腐病

(1)危害。玉米茎腐病是一种由于玉米的茎秆或根系受到由多种病原菌复合在一起或单独感染,而导致茎基和根系腐烂的病症。在湿度大且排水不畅的砂质土壤里面最易发生,在玉米植株上不同的感染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各有不同,这些病源主要包括镰刀菌及腐霉菌,这两种病菌可一起也会单独感染玉米植株。其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病原体的物理侵入,所导致植株本身发病,也有可能是通过害虫的啃食,而把病原体带入植株内,导致该病发生。

(2)防治方法。首先,应科学合理的施肥,培养出健壮的玉米植株,使其自身抗病性增强,并注意田间除草。其次,可采用天达恶霉灵液、中生霉素等化学药物喷施玉米茎干基部,进行处理和预防。最后,最有效也是最难达到的,就是找到或培育出具有抗病性的植株,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和研究。

二、玉米主要的虫害种类与防治方法

(一)玉米粘虫

(1)危害。玉米粘虫是一种适应性非常强、对玉米生长影响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它属于鳞翅目昆虫,在高温和高湿的气候环境中繁衍生长能力最强,以各种植物的茎叶为食。玉米粘虫主要的危害是它以玉米的叶片为食,而且蚕食的速度非常快,在它爆发的高峰期,会在短短数日就将玉米叶片全部啃光,只剩下茎秆,导致玉米由于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造成玉米大面积减产甚至是大片植株死亡。

(2)防治方法。防治玉米粘虫最重要的就是要先对其幼虫进行消灭,以防止幼虫的生长发育而造成玉米粘虫的增殖和灾害的扩散。首先,对已出现发病的玉米粘虫灾区进行隔离,最好的阻隔区药剂是喷酒和水进行一定比例混合的敌百虫粉,在病害区域周围进行喷洒,形成有效的隔离圈,把病害区域包围起来,防止幼虫或成虫跑出危害到其它健康植株。其次,对隔离圈内展开幼虫的扑杀,玉米生长期可对玉米植株喷洒菊酯乳油溶液或氧化乐果,此方法能有效杀灭幼虫。还可在农田里引入粘虫的天敌,这种生物除害方法既可保护好农田的生态环境,又可消灭粘虫,一举两得。

(二)玉米螟

(1)危害。玉米螟危害大多为亚洲玉米螟,这种鳞翅目螟蛾科杂食性害虫也是玉米种植的主要害虫之一,对玉米、谷子、高梁等农作物的生长有明显危害。玉米螟的卵大多产在玉米叶背面,待幼卵成熟后会钻入玉米植株的茎秆内慢慢化蛹,幼虫则会啃食植株的叶片,阻碍光合作用。而玉米暝的成虫白天会在某处潜伏,晚上出来活动,直接啃食玉米棒上新鲜的细嫩颗粒,被啃食后的部位易发生霉变,从而导致玉米减产。此外,它还会啃食茎秆,导致因无法很好的运送水分,玉米植株失水而亡。

(2)防治方法。在对玉米螟防治时可以对玉米秸秆用白僵菌粉进行粉喷,在玉米大喇叭口时使用颗粒剂进行投心处理。也可以在田地里投放蜂点,利用赤眼蜂进生物防治。还可以在冬季时对玉米螟进行消灭活动,以减少第二年玉米螟的危害数量。

小结

保证玉米的栽培质量,提高我国玉米的种植产量,我们需要不断地推广玉米的栽培技术,使广大玉米栽培者掌握一定的技术,实现玉米栽培的现代化,还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提高种田的经济收益,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巍.玉米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防治[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6):78-78.

[2]段进明,郭宗虎.玉米种植中常见病虫害的防治[J].中国农业信息,2014(19):46-4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