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

时间:2024-05-16

吴书飞

摘要:党的十八大从建设“美丽中国”总体布局出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进行了阐释,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宏伟目标。***总书记在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建设好美丽乡村。

关键词:美丽乡村;村民;生态

一、少扶强、多扶弱

当前,在我们国家只有个别省、很少的市县在整省、整市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部分地区只是试点,然后逐步推进,而试点村庄的选取直接关系到该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效果。但在现实中又因为地理区位、自然资源状况、历史基础、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要素的影响,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就造成了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一直存在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就是为了打造本地区的品牌、名片,过多的财政资金、社会资源过度集中在少数几个“明星"村手中,大部分更需要这些资源的普通村庄与之无缘。这也造成了资源分配不公的现象,乡村差距也会被进一步拉大,严重打击了普通乡村发展的积极性。因此,美丽乡村建设中还要注意“乡村扶贫”,应该更加去关注发展相对落后的村庄,政策和资源要多向他们倾斜,一些帮扶的资源对于发展比较好的地方来说,只是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而对于发展较弱的乡村就变成了雪中送炭,各地若抱着“少扶强、多扶弱”的心态选择试点村,变锦上添花为雪中送炭,必能激发更多村民参与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情。

二、少打扰、多尊重

首先,少打扰生态,多尊重自然。也就是我们经常强调的少砍树、不挖山、慎填湖,遵从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道理,尊重世间万物的自然存在方式。然而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一些地方为了兴建形象工程,也不根据乡村建设的实际需要,对待自然坏境简单粗暴,从而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其次,少打扰村庄,多尊重底蕴。村庄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自己的道理。我们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大拆大建、“大手术”式的建设,否则很容易让村庄“失血过多”或“伤痕累累”,还会破坏村庄原有的特色。漳州市湘桥村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古村落,但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没有根据本身的乡村底蕴,大搞现代化广场建设,简单照搬城市建设元素,破坏了原有的村落风貌,最后被要求整改。第三,少打扰农民,多尊重民意。世世代代生活在村子里的村民,他们才是乡村真正的主人,乡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农民期盼建设一个什么样家园,农民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家园,农民自己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虽然说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领导和规划,但是,政府不能用美好设想代替农民的实际需要,为此,基层管理者要转变思维,充分了解农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引导广大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而不是包办代替,从而激发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主体意识,农民才会真正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拥护者、践行者和受益者,美丽乡村建设也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少位卑、多自信

美丽乡村建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当地老百姓的自信心给培育起来。当下中国展开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各路的资金也开始涌向了农村,可是,从乡村农民和村镇干部以及这个社会的思想走向来看,很多人仅仅把乡村当成被救助的对象而已,而不是灵魂的皈依处,精神的休憩地,那些參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投资者,在谈到投资原因是,往往都会于一种布施者或者救助者的身份自居,他们会说“我是来帮助某某乡村的”,却很少有人提到投资乡村因为乡村是我们精神的家园和心灵的寄托,这对于美丽乡村建设来说是一种不可磨灭的内伤。这就要求美丽乡村建设要努力建构“乡村自信”。要把乡村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淳朴的民情风俗习惯以及相关联的民间信仰、乡规俚俗发扬光大起来,要让村民充分认识到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也是乡村展现自信的资本。2018年全国乡村旅游收入1.5万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31.4%;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超过27亿人次,占国内旅游总人次的49.3%。这就可以看出在旅游中,有近一半人选择了乡村,一有时间他们就会选择到乡村进行生活,享受良好的乡村环境。

四、少统一、多差异

(1)建设美丽乡村要体现地域特点。我们来到乡村想要欣赏的是什么?当然是自然。乡村之美,在于自然。浓郁的自然风貌、地域特色,是乡村最惹人迷恋的美丽,也是最富价值的优势。无论是村庄规划、产业布局,还是建筑风格等,都要考虑乡村实际、体现地域特点,追求与自然和谐相生、相得益彰。与城市形态不同,传统的村落往往是村民自己动手建立起来的,较为朴素地保留了最真实性的地域持色。加之我国各地地形复杂,各地区由于气候、地形环境、生活习俗、民族文化传统等不同,都赋予了乡村浓郁的地域特色。因此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注重体现出乡土气息,从而彰显出乡村的地域特色。

(2)建设美丽乡村要打造产业特色。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美丽乡村建设都开始注重产业的发展,希望通过发展产业能够快速推动乡村经济,实现农民增收,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同时我们要注意到,发展产业时我们不能盲目跟风,要建立起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产业。要把建设美丽乡村与特色产业、农民增收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特色产业带动乡村致富,激发出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从而实现让更多的村民愿意留在乡村,做到留得住、住得好。

(3)建设美丽乡村要彰显文化特质。在中国有着广袤的土地,有着很多美丽的乡村。这些地方,人杰地灵、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每一个乡村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吸引人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独特的乡村文化,能够使乡村树立自己鲜明的形象,也能让村民们有一种主人翁的自豪感,更愿意留在农村,也更爱自己生活的土地,愿与人分享村里悠远的文化历史,让乡村更和谐更美丽。因此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通过深挖地方特色文化,延伸文化魅力,将红色文化、乡土文化、地方风俗、民间艺术等特色文化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文化的完美结合。

乡村是农耕经济的摇篮、文化传承的载体,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之根。***总书记强调,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在实施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只要我们高度重视乡村文明的独特价值,美丽乡村肯定会建设得更加独特、美丽。

参考文献:

[1]骆中钊.新农村风貌营造[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8.

[2]陈学明.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建设[J].新华文摘,2010(1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