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提升电视时政新闻的“温度指数”——关于地方电视主流媒体提升传播力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4-04-24

◎李军 范梅源

当今网络新媒体的冲击,使传统电视时政新闻的传播力受到严峻考验,如何创新电视新闻传播,并在有效传播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自身的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镇江广播电视台新闻时政频道,多年来从提升时政新闻的传播力出发,以走转改为重要平台,倡导和推进有温度的体验式报道,并以全媒体融合推进体验的不断升级,从而达到提升时政新闻的 “温度指数”、增强时政新闻传播力的目标。本文,结合近几年新闻频道的实践试作分析。

一、时政新闻的稀缺品:有温度的产品

本文中提升“温度指数”指的是,在时政新闻的改革发展中,大力倡导体验式报道的运用,将时政新闻的原创内容、新媒体的快捷传播、体验式报道的温度力量进行融合,彰显时政新闻的“体验品质”,改变时政新闻固有的刻板印象,努力增强时政新闻的传播力。

1.本质在内容

镇江广电新闻频道的前身,是镇江电视台,其主栏目《新闻镇江》和《晚安镇江》,已运行多年,分别获得过江苏省广播电视优秀栏目称号。近几年引入央视索福瑞收视调查后发现,在央视频道、江苏省属各上星频道、以及有线网内其他各类电视台的夹击下,两档本土新闻栏目的收视率和收视份额,仍保持有较强的本土优势,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原因在于,电视的铁律,内容为王。这内容有两个维度的延伸,一是面向大众,在内容上体现贴近性;二是面向上级党委政府,在内容上体现权威性。多年来,地方电视时政新闻中,大量存在的会议报道与领导人报道,叙事方式生硬,不接地气,与新媒体的快捷、鲜活相比,渐显老态。随着走转改的深入,地方主流电视媒体大力创新报道,实现上下双满意,全方位地在思想高度、理论深度、视野广度、切入角度、舆论精度、老百姓认可度等综合要素上有所作为,电视时政新闻的内容优势,理应进一步提升。

2.形式需创新

传统电视时政新闻的内容优势,需要有丰富而有温度的好形式,才能形成有效传播。我们知道,新闻生产的目的,是将新闻产品用于广为传播,形成新闻舆论,而能否形成强大的新闻舆论,媒体的传播力至关重要。一般来说,传播力强的媒体,必定有畅通的渠道、有效的覆盖以及对公众舆论的较强影响力。当前,在移动新媒体、大型卫视台的压力下,地方电视时政新闻的开机率不足,覆盖面远逊于卫星频道,渠道和地位都在受到冲击,要做好主流媒体的深度和高度、品位和魅力,把受众的注意力再吸引到主流媒体中来,任务极其艰巨。只有尝试融合传播,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机衔接,让新闻更加接近现场、更加接近群众、更加具备可体验性,对原先的报道方式来一个革命性的改观,才可能让时政新闻的传播力得以提升。

3.有温度的传播

从地方电视时政新闻的现状来看,一方面,其内容生产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拥有专业化的采编技术系统及工作团队,这是优势;另一方面,却是形式呆板,语言乏味,文风不新,难以亲近的传播生态,这是一种缺失温度的传播,存在着积重难返的劣势。如何实现突破?固然,高科技、新媒体的手段是可以大力运用的,但这仅仅是外在的助力,最根本的出路,在于传播的温度。要让受众对媒体信息没有疏离感,感受亲和力,要以群众的语言,群众的视角,群众的感受,来组织传播。我们的思考是,以走转改推进新闻报道的深层改革,倡导写“有温度的新闻”,实施“温度工程”,让新闻工作者胸中有全局,心中有百姓,脸上有阳光,脚下有热土,笔端有热情,用走转改的长效机制,建设好媒体的传播力,进而提升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二、时政新闻的创新点:有温度的体验

自媒体时代,是一个体验的时代。新闻舆论引导相对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人人手握移动麦克风,特定个体不仅从其他个体和群体中源源不断获取信息,也向其他个体和群体输出信息,每个个体都在形成一个不可忽视的舆论场,那么,作为传统时政新闻的媒体,应当设计好有自己特色的舆论场,全面报道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让受众与记者一起,共同体验主流价值的力量。体验式报道,成为地方电视时政新闻的重要部分。

1.实现内容的深耕

以体验式报道感受新闻现场,以情感人。过去,我们的体验式报道,多为记者的角色转换类体验,现在的体验,已演化为记者带着网民受众体验新闻现场、事件进展和过程。手机、上网卡、镜头、录音笔、航拍器等,高科技手段的加入,记者成为受众的眼和脚,受众如影随形,让记者的体验式报道无所不在。

以体验式报道探明新闻背后的真相,以理动人。调查类的体验报道,记者是新闻事件的参与人,深入现场、体验过程、探寻本质。如在长江非法采砂的整治行动中,时政新闻记者没有满足于既有案例的总结类报道,而是实施了一系列的暗访,了解了非法采砂者跨地域活动、躲避执法的规律,相关部门执法犹如猫与鼠的游戏,呼唤联合执法的可行性。暗访素材做成专题片,在全市长江治砂部署会上,形成强有力的冲击,有效推动了这项工作。

以体验式报道,增强与受众的互动,即时式反馈更具感染力。一般来说,体验式报道需要有个前期策划,但现场的因素千变万化,需要记者随机决断。如今年高考的体验式直播行动中,本台记者在辖市丹阳的一个考点直播中,与学校方在镜头前畅谈高考平常心的话题,并读了一封家长写给考生的情真意切的信件,记者本身还回顾了当年高考的故事,整个直播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新媒体直播的评论页,不少家长参与互动,点赞此考点的组织工作。这种即时的互动,把最新的情况反馈了出来,这是新媒体环境下体验式报道的提升之处。

2.实现形式的创新

广播电视时政报道,一直以来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框框,缺乏鲜活的亲和力,通常仅仅起了个传声筒的作用,而且传得还不够到位。因此,需要不断增强亲民意识和传播意识,尊重受众、了解受众、把握规律,服务受众,让更多的体验式报道渗透到时政报道中,使时政报道见物又见人,显影又闻声,立体起来,生动起来。

在形式的创新中,我们着力做了四个方面:一是大主题的小切口,精心策划。比如政府办事效率、春运路上的艰辛、打假工作的不易、节日加班的人们等,都从小切口的体验,感受到时代的脉博、热点难点的解决、群众利益的聚焦。二是转换角色,全程参与。以往的一般报道,多是你做我播,记者仅仅是个记录者;现在的体验式报道,是我做我播,记者是全程的参与者。那种感同身受的滋味,只有记者的亲历参与才能表达出来,不仅锤炼了作风,而且提高了沟通和表达能力,也促成了更多精品的产生。三是立体抒发,表达充分。从新闻栏目本身的设置上,我们在每一次体验式新闻行动中,都事先制作精致的片头,设置醒目的电视角标,并动员记者撰写采访心得,与采写作品一起,完整地播出。在当晚的另一档新闻访谈栏目中,走转改的记者还可以走进直播室,畅谈体验式报道的体会,当天节目形成了一个体验式报道的总体链条,紧凑而呼应,让体验式报道取得最充分的表达效果。

3.实现主题式推进

《新闻镇江》是镇江广播电视台新闻时政频道主打新闻栏目,坚持“公共视角、公正报道、公众信任”的节目定位,重大宣传策划贯穿全年。栏目体验式报道通常面对的是大事件,大策划,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就可以充分展现体验式报道的优势,形成大主题的强势推进。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策划中,组织了“四十年、四十人”主题报道,选取改革开放各个节点的见证者,体验他们的生活与工作,了解他们所思所想,展示他们的成长轨迹,从人物的命运透析时代的风云,当记者走近一个个平凡小人物的故事,如普通裁缝店的兴衰、煎饼大妈买房记、老字号的变迁、扬中的第一个供销员、当年的万元户、城市影像的记录者、当年的高考参与者、因记录帐本上的小康生活而经央视新闻联播报道的叶滋茎老人等,在体验中展示时代华章。

三、时政新闻的传播力:有温度的媒体

得益于走转改,《新闻镇江》传播力的开拓上取得了鲜明的成效:更多的带着汗水和温度、带着泥土芳香的作品,受到百姓青睐;同时,更多优质新闻素材进入视野,纳入选题,化成精品力作;收视效果上也取得了数据支撑。走转改的“温度工程”,使时政新闻传播更加生动、有力、明快、迅速,显示了强大传播力。

传播力,让时政新闻更具鲜活性。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层次融合的时代,互动是时政新闻的生命。我们在新媒体端开办镇知局资讯、红头文件里的秘密等专栏,通报重要时政信息;举办特色新闻的网上直播,增强时政要闻的参与度。起先,人们称赞《新闻镇江》,是镇江版的《新闻联播》,现在,更欣喜地看到了镇江联播的新媒体版,感受到时政新闻的温度的力量。

传播力,让时政新闻更具亲民性。在电视剧吸引大量眼球的晚间,时政新闻要成为让群众认可、情愿从头到尾看完的节目,关键在于增强新闻媒体的贴近性、亲近性。总体上看,我们设计了五字诀,即“要、深、近、广、评”。“要”指的是要闻总汇。对当天发生的要闻要事进行报道,让受众观此栏目就可知天下大事。

传播力,让时政新闻更具共时性。镇江广播电视台开设了名为一起镇江的APP,其中有“镇江24小时”板块。镇江24小时是一个新媒体概念,即24小时不间断地展示镇江。时政频道的新闻在此新媒体空间进行展示,让时间增值,让空间拓展,让新闻信息不断延展。

总之,当今竞争格局更加复杂化的融媒体时代,地方时政新闻媒体,以走转改为重要平台,以体验式报道来提升地方台新闻“温度指数”,从而增强传播力,这是一条值得探索的路子。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