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武汉市旅游市场未来走势预测与对策分析

时间:2024-05-16

王琠+徐畅+李玲

摘 要:武汉与全国18个省级行政区相连通,辐射面积覆盖大半个中国,真正形成了“米”字形高铁网络,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新机遇,会促进武汉的发展速度。高铁快速发展,彻底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让城市与城市之间不再遥远,让城市与城市变为邻里。而武汉升级为“米”字型高铁网,成为全国的“高铁之心”,武汉形成“米”字形高铁网,进一步提高了武汉的交通枢纽地位,加快了武汉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武汉市;2014年国内旅游;发展分析

一、武汉市旅游市场未来走势

(一)国际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旅游经济增长将面临挑战

2015年国际经济环境总体上有利于中国,尽管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挑战压力有增无减。2015年我国经济运行的国际环境总体趋好,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复苏态势,但国外政策调整、地缘政治冲突等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和不确定性。国内基本面和改革因素仍可支撑经济中高速增长,但一些短期、结构性与长期性因素将会对经济增长造成冲击和制约,保持旅游经济持续平稳增长仍面临很多挑战。

(二)交通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将极大地改善武汉市的出游条件

武汉升级为“米”字型高铁网,成为全国的“高铁之心”,武汉形成“米”字形高铁网,进一步提高了武汉的交通枢纽地位,加快了武汉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步伐,促进武汉旅游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随着地铁4号线的全面贯通、鹦鹉洲大桥的建成通车、三环线改造完成,将极大地改善武汉市的出行条件。武汉市公交线路的全面调整,根据公交办正在制定的新规划,将颠覆现有格局,编织新的“快、干、支、微”四级公交线网。对干道上重复系数高、运营距离长的公交线路“下手”,减少干道线路,增加支线和微循环线路。主干道线路,使用大容量车身,并以2分钟以内一辆的频率发车。支线公交负责收集短线客流,微循环则是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 旅游消费的“四化”特征,将导致旅游产品的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未来的旅游消费将出现“四化”特征,即“旅游消费情感化、旅游消费个性化、旅游消费体验性与旅游消费求知性”。

旅游消费情感化。人们在情感和归属上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小康阶段。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富裕阶段。不过由于多元化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我国消费者在消费思想和观念上都能够跟国际接轨,所以在这一阶段,消费者在考虑情感需求的同时也逐渐开始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旅游消费求知化。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者较之于传统旅游者有较为鲜明的特点,在消费过程中他们更加注重旅游产品的独特性,产品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性和产品所代表的意义。消费者不再盲目跟从,有了自己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思想,与此同时当代旅游者对文化旅游的旅游产品需求大量增加。文化旅游的主要景点包括宗教、古迹、建筑以及一些具有民间特色的景点,这种旅游会使旅游者在游玩的同时丰富自身阅历,带来更深层次的旅游体验。旅游者在旅游途中所作出的消费决策和最终的消费行动,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需要旅游工作者对旅游者细心服务,认真对待。

(四)智慧旅游、旅游新景区、新业态将受到游客热捧

国家旅游局将2014年定为“智慧旅游年”,我市作为全国首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近年来在智慧旅游的基础建设上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优势,智慧旅游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旅游模式;武汉连续开发建设了一批大型旅游项目,如“楚河汉街”、辛亥革命博物馆的新建落成,以及武汉极地海洋世界、欢乐谷、汉绣剧场等主题公园相继投入运营。尤其是武汉极地海洋世界是华中地区唯一的极地海洋动物主题公园,填补了武汉乃至华中地区大型主题公园的空白;武汉东湖边的欢乐谷是华中地区首个大型文化主题公园,动感十足,刺激性强,这两大公园吸引了不同年龄层次的青少年游客。每逢周末节假日,这两大景区人气极旺,日均游客都在万人以上,极地海洋馆和欢乐谷景区更出现了“排长队”景象;智慧旅游、旅游新景区、新业态将受到游客热捧将成为是我市吸纳游客的新贵。

(五)自驾游、自助游将成为旅客新兴旅游方式

根据2014年抽样调查显示,在全市接待的国内游客中,参加旅行社组团出游的游客比重下降;而自驾车出游者比例明显上升,高达14.97%;绝大部分游客选择其它方式出游。从游客分类来看,来汉团队游客所占比例不高,自驾车出游者比例增长较快,游客的散客化、自主化消费倾向明显,可见,自驾游、自助游成为新兴旅游方式。

(六)“空铁”联运、“水陆联游”、“米”字型高铁网效应将更加显现

据中国铁路总公司统计,武汉市2013年火车发送旅客1.21亿人次,成为全国火车发送旅客人数最多的城市。今年,武汉开通了“武汉—北京—洛杉矶”航班,武汉-吉隆坡的直航旅游包机,“武汉—上海—旧金山”航班,截至当前武汉已开通22条定期直飞国际及地区航线,加上不定期包机航线,一共25条。武汉机场航线快速发展,带动旅客吞吐量大幅上升,预计今年旅客吞吐量将达1500万人次,同比增长14.34%,增幅超过全国民航运输总量增速的3.1个百分点。航空和高铁,以及快速路网的联动,实现了高铁、航空、高速公路等交通方式间的无缝对接转乘,武汉区域辐射力增强,让更多外地客借道武汉出境,让商务旅游便捷。武汉作为华中地区国际门户枢纽、“中国立交桥”等和区位交通地位进一步凸显。

今年武汉市推出了“黄鹤楼·两江游·晴川阁”水陆日游航线和“黄鹤楼·两江游”夜游航线。一经推出,将名楼名阁的豪迈与长江游船的闲适,美食服务、接送船服务有机融合,市场反馈效果好,游客参与积极性高,成为武汉市旅游新的风景线。

(七)旅游标准化建设将提升游客对武汉旅游市场的满意度

自武汉市被国家确定为第二批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以来,武汉以贯彻《全国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为重点,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旅游公共场所、交通工具上和城市交通出入口旅游标识和路牌数量增多,指示清楚;旅游企业从业人员服饰和服务用语统一,服务质量和水平有了明显改善;武汉市杨春湖、黄鹤楼、傅家坡和金家墩四大游客集散中心的正常运营,为来汉旅客提供公共旅游服务。开展旅游标准化工作,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提高了来汉游客的满意度,大大提升了武汉市服务业总体水平。武汉市瞄准国家旅游中心城市、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目标,武汉市城市建设和现代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武汉城市旅游综合体的“城景一体、全域旅游”特色显现,为武汉市未来的智慧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八)综合经济实力和区位优势助推武汉成为国家旅游中心城市

在2014年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不断波动的大背景下,武汉经济却实现了逆市上扬,同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相比,武汉综合经济实力正加速进位。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不仅直接促进了旅游固定资产投资,也扩大了就业和增加了城乡居民收入,间接刺激了包括旅游在内的各项消费,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据有关资料表明,2013年武汉市发展速度竞争力居全国榜首,在全国15个副省级重点城市中,武汉市旅游综合竞争力排名第6位,旅游现实竞争力进入三甲,发展环境竞争力居中,总体处于第二梯队首位,华中区域旅游中心的地位进一步确立,向国家旅游中心城市发展的距离进一步接近。

随着武汉市政府提出建设“武汉新花城”战略,武汉旅游业再度发力进入发展快车道,武汉旅游综合产业素质全面提升,实现了旅游产业品质的华丽转型。“武汉新花城”正在成为武汉市境内外旅游市场的主打品牌之一。广大市民和游客可以陆上闻花香、水上观花景;可以购到充满武汉地域特色的“武汉礼物”,通过网络新媒体了解最新赏花资讯;可以在赏花时和“李娜”、“刘亦菲”等武汉名人蜡像合影,和“麦克·杰克逊”等名人蜡像相约星级美食。通过建设一批覆盖武汉三镇的武汉礼物旗舰店、专卖店和专柜,开发门类齐全、数量丰富的武汉礼物旅游商品,促进旅游购物全面升级。

二、武汉市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的对策建议

武汉市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旅游资源开发逐渐多元化,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健全,旅游服务品质不断提升,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的成功创建,国家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工作,这些都为国家旅游中心城市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然而随着游客人数的逐年增加,武汉市的旅游配套设施仍显滞后,自然环境质量亟待提高;旅游资源整合不足,缺乏极具吸引力的旅游精品,品牌化建设亟需加快步伐,武汉市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如下:

(一)利用两江四岸江城美景,打造滨江风情特色游览区

江城武汉依水而建,因水而兴,长江、汉江交汇,形成了 “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独特空间格局,武汉“两江四岸”江滩由长江的汉口、武昌、汉阳、青山江滩和汉江江滩构成。而位于两江四岸最前沿的滨江岸线,更成为展示城市滨江特色和形象的标志性景观区。通过持续不断的建设,最终将建成围绕两江四岸的江滩“百里画廊”,形成环抱城市的绿色风景线和市民健身娱乐的最大休闲空间。要完成两江四岸江城旅游总体规划和空间控制规划,做好三层亮化及特色亮化景观带,打造滨江风情特色景色游览区。

(二)积极利用新媒体,推进旅游营销创新升级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博、微信以及智能手机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重要的机遇和挑战。我市要以提升“大江大湖大武汉”主题品牌为核心,利用新媒体,重点推广武汉新花城、武汉园博会、武汉双骄(汉秀、世界电影乐园)等旅游产品。完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继续加强与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旅游圈旅游合作,推进中三角城市旅游合作,健全区域旅游联合管理机制。以高铁沿线城市为重点,以促销、会展、踩线联动形式,巩固广东和华东市场,扩大北京及北方市场,拉动四川和重庆市场。旅游宣销工作要利用好各种新媒体,突出网上促销,创新旅游宣销手段,重点要充分利用现有网站,在充实、提高各种信息的基础上,尽快开辟英文界面,并努力提高点击率。以开通直航的巴黎、旧金山、莫斯科、日韩、新马以及即将开通直航的英国、澳大利亚等地为目标市场,以长江旅游和武汉三大年度主题产品为主打,积极开展境外市场促销。

(三)整合旅游资源,实现“门票经济”向“旅游全要素经济”转型

当前,旅游业发展正面临着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挑战,旅游门票经济效应会越来越弱,破解门票依赖症已迫在眉睫。因此,加强“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建设,不断整合和完善旅游产业链,实现“门票经济”向“旅游全要素经济”的转变。在“行”上,重点要进一步完善市内景区间的路网和交通运营建设,做好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方式的无缝对接,处理好旅游交通需要和大规模城市建设的矛盾;在“游”上,重点要加强景区配套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和设计旅游线路;在“吃”和“住”上,重点发展本地特色餐饮,适度调整中高档星级酒店的比例和空间布局。在“购”上,重点要开发和设计富有楚文化或汉味特色的旅游商品,鼓励建设旅游商品特色购物街;在“娱”上,重点发展水上娱乐运动,以及参与性强的主题公园等休闲娱乐场所,以房车露营、游艇、高尔夫、赛马、航空、游艺游乐、度假、户外运动等高端休闲为引领,加快武汉城市旅游转型升级。通过旅游六要素的建设工作,着力完善旅游产业链,进一步建设“国家旅游中心城市”的基础,助推武汉世界级城市名片和旅游休闲之都建设步伐。

(四)以“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为契机,提升武汉旅游数字化水平

旅游标准化既包括旅游业的硬件设施建设,也包括旅游业的软件服务,旅游标准化是规范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提高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巩固旅游标准化创建的成果,抓住“智慧旅游”试点工作这个契机,切实解决公共场所旅游标识标牌缺失,使用错误或不规范等问题;推进餐饮酒店、景区服务、旅游经营企业、旅游人才队伍、旅游产品体系等五个方面的标准化建设,对所有A级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进行优化升级,尽快建成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城市旅游服务体系,创建“智慧武汉”和“美丽武汉”。

(五)积极拓展涉水旅游项目,彰显武汉市水资源旅游特色

武汉市旅游产业,不仅有丰富的水体旅游资源,更有巨量的客源优势。武汉市因水而兴,得水独优,水体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根据国家长江将经济带和新丝绸之路发展战略,围绕以人为本、以发展为主题、建设美丽江城的总体要求,以两江四岸核心区为重点,以打造江汉朝宗文化旅游景区为抓手,以提升美化亮化水平为基础,以提高游船游览品质和强化水陆旅游市场互动为依托,充分发挥和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优势,全面提升历史文化内涵,提升游览服务品质,提升基础旅游功能,创新两江四岸建设投资和管理运营模式,促进商务、文化、旅游、休闲、会展、港口等多元化产业融合,努力将两江四岸核心区建设成为都市滨江旅游产业挤集聚区,使之成为国际知名城市水岸。要叫响“武汉江湖游”,首先要抓好沿江沿湖的环境整治,凸显沿江沿湖的特色建筑物,搞好植被绿化、夜景亮化工程;其次要丰富和完善水上游览硬件设施,引入娱乐元素;最后要挖掘特色,重点打造两江四岸游、滑翔潜水、游艇游、都市休闲游和生态度假游等旅游精品体系,培育水上游乐品牌。

(六)根据旅游消费结构的变化,鼓励旅游企业经营转型

来汉游客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是游客的旅游消费心理更加趋于成熟和理性,一些更为个性化、时尚化的新业态游受到欢迎;二是来自“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游客增多,旅游消费呈高端化趋势。今年以来,受“国八条”、《旅游法》及自助游冲击,武汉的旅行社行业进入“阵痛期”,全年公务旅游业务下滑四成。在此背景下,我市旅游企业要做强做大,摆脱低端竞争,提升我市旅游企业的经营水平和管理能力,引导资本流向中小旅游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引导旅游企业兼并、重组和联合,打造有实力、经营有特色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帮助旅游企业渡过行业“阵痛期”。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投入力度,为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创造必要的条件;应该引导旅游企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应该深入了解旅游市场的发展变化,把握游客和旅游企业的需求,因势利导,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来推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从这个意义上讲,虽然转型升级的主体是旅游企业,但旅游部门应该成为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七)大力发展武汉工业旅游,促进旅游产品的多元化

作为工业重镇的武汉市却没有国家示范工业游项目,显示我市工业旅游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加大政府引导和投入力度,整合资源,开发特色产品,加大工业旅游产品营销力度,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品内涵和综合服务水平,加快武汉工业旅游的发展。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使工业设计、生产、营销过程成为旅游风景线,增强工业文明的内涵和美感,在旅游业发展中要体现工业文明成果,提升旅游业的层次和水平。

(八)加强文明教育,提升市民文明旅游素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出国门,强大的购买力使中国游客正成为欧美旅游市场拼抢的商战盛宴,但伴随而来的重重非议也不时传出,一些中国游客常常“不拘小节”,随处抛垃圾、在路边长椅上脱鞋脱袜子、走累了随处蹲下、大声说话、对于外国的文化和规定不以为然等,也引起了有些国家人们的不满,对中国人的形象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不止出境游,随着假期的增多,国内的各大旅游景点也经常人满为患,种种不文明行为几乎随时可见。如何改善和杜绝旅游不文明行为的发生,既需要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制定相关规则、规范旅游市场,更需要作为游人的我们提升自身素质和文明意识,尊重不同国家民族的传统和习俗,了解旅游中的礼仪知识,行动起来,从细节做起,做一个文明的人、一个高素质的人、一个为美景增色的人。一是开展“武汉文明旅游形象大使”等评选活动,编印《武汉文明旅游手册》。二是探索筹建武汉文明旅游联盟,推行“武汉文明旅游护照”,“文明旅游银行”,切实加强教育引导、实施行业监督,营造舆论宣传氛围,扎实有效地提升市民文明旅游素质。三是鼓励旅游专家、学者、教授加入志愿者服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