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研学旅行开发研究

时间:2024-05-16

王骁驹 朱智

摘 要:乡村研学旅行立足乡村,在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为中小学提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文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旧馆街道为例,分析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研学旅行发展现状,提出促进旧馆街道地方传统文化和乡村研学旅行融合发展的建议,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旅融合;乡村研学;旧馆街道

中图分类号:F59;F590.8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22年浙江省中华职业教育科研项目(ZJCV2022B40)。

一、乡村研学旅行与文旅融合概述

(一)乡村研学旅行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的定义,研学旅行是一种以中小学生为主体对象的教育旅游活动,该活动以旅游吸引物等社会资源为依托,以集体旅行生活为载体,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乡村研学旅行是在研学旅行和乡村旅游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旅游新业态。乡村研学旅行立足乡村,以乡村文旅资源为载体,通过对乡村文旅资源的挖掘和开发,设计符合中小学学情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收获知识[1],了解乡村,传承文化。

(二)文旅融合

文旅融合是指文化和旅游产业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协调发展。旅游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文化是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柱。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深挖旅游文化,推动文旅融合,既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下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2]。近年来,乡村文化旅游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乡村民俗民风、传统技艺、特色建筑、乡村研学旅行等乡村文化元素成为旅游经济的新亮点,发展势头迅猛。

二、旧馆街道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乡村旅游资源分布现状

乡村研学旅行产品的开发以乡村旅游资源为依托,根据《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GB/ TI8972-2017)的分类标准,旧馆街道乡村旅游资源主要分为5个主类、10个亚类、24个基本类型(见表1)。旧馆街道乡村旅游资源种类较齐全,具有发展乡村研学旅行的基础条件。

(二)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在类别构成上,旧馆街道旅游资源以水利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为主。旧馆街道湖漾水系资源丰富,内部河道纵横,是野生动物栖息繁殖的理想场所,白鹭等鸟类群居,出现了“绿水游鱼、白鹭青天”的如画景观;旧馆街道民俗文化资源丰厚,区域内传统村落港廊古村落于2017年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旧馆街道拥有罗汉寺、普音寺、真武寺等众多寺庙资源,麦秆画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乡村研学旅行产品开发提供了新的资源空间和载体。

三、旧馆街道乡村研学旅行发展现状

(一)乡村研学旅行市场现状

2018年,湖州市被选为浙江省研学旅行试点市,旧馆街道被纳入研学旅行试点范围,旧馆街道乡村研学旅行游客接待量日益增长。港廊古村落景区是旧馆街道主要景区,景区内的麦秆画工作室已成为南浔区重要的乡村研学旅行基地,该基地设置了宋韵文化剪纸、拓印和麦秆画制作等特色研學课程。当前,旧馆街道正处于乡村研学旅行创建阶段,相关研学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中,各村也在积极建设研学基地。

(二)乡村研学旅行产品现状

旧馆街道乡村研学虽然起步较晚,但涌现出不少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研学旅行产品。旧馆街道充分利用旧馆港廊水乡的农耕文化,修缮古村落风貌,建设研学设施,整合麦秆画工作室、农耕馆、美术馆、露营基地、摄影基地等文娱基础设施,相继开发出了麦秆画研学项目、农耕研学项目、自然教育研学项目和亲子研学项目。但旧馆街道研学旅行产品也存在文旅融合不深、活动体验性不强、产品形式单一等问题,研学旅行产品活动内容以参观、听讲解、看图片、做游戏为主,研究性、体验性、思考性与操作性的项目较少[3],当地乡村研学旅行产品多停留在“游一游、做一做、玩一玩”的层面,难以适应中小学研学“一日游”的快节奏,缺少能够深度体验的乡村研学旅行项目。

(三)乡村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现状

旧馆街道经过美丽乡村建设、“微改造、精提升”和全域旅游改造,环境条件和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湿地一年四季碧波荡漾,野生植物茂盛。港胡-新兴港古村落依河起市,两岸明清风格原汁原味,青砖黛瓦回廊水阁、石岸石桥延绵2 km有余。但旧馆街道在研学旅行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存在重旅游轻研学、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不足、乡村研学形象辨识度不高和基地运营不成熟等问题。目前,旧馆街道核心景区大多都配备了饭店、集散中心、游客中心、停车场及旅游信息服务设施等设施,但是针对研学主体中小学生的营地、博物馆较少,导致研学旅行游客难以开展深层次研学活动。另外,旧馆街道没有专门的研学旅行管理机构,缺少乡村研学旅行专业管理人员,导致乡村研学旅行产业规模较小,乡村旅行基地形象宣传力度不足,游客对旧馆街道缺乏深度认知[4]。

四、旧馆街道乡村研学旅行发展思路

(一)完善研学基地功能,加强乡村研学旅行基地设施建设

乡村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依托研学基地建设,研学基地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乡村研学旅行活动的体验感。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研学旅行活动的参与者对研学基地的硬件设施和管理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旧馆街道陈旧的研学设施和落后的经营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当下的乡村研学旅行市场需求。因此,要加强乡村研学旅行基地建设,具体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从乡村研学旅行人才入手,建立一支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乡村研学旅行管理人员除了要有扎实的管理能力,还要有较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如能够较好完成策划研学活动内容、引入新奇研学体验项目、宣传推广研学品牌等;乡村研学项目经营人员要定期组织行业交流活动,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以提高从业者的职业技能和人文素质。另一方面,要改善研学基地的硬件基础设施,努力开展全域旅游建设工作,注重旅游元素和研学元素的植入,既要在游客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等硬件条件上下功夫,也要在智慧导览、虚拟现实体验、科普教育等软件条件上下功夫,进而为乡村研学旅行参与者提供高品质服务。

(二)深耕乡村文化内涵,丰富乡村研学旅行产品文化内涵

乡村研学旅行产品要想实现文旅融合,就要充分挖掘乡村文化内涵,为乡村研学项目注入精神内核。旧馆街道要立足于丰富的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挖掘其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提炼出具有旧馆特色的文化符号,打造具有游客辨识度的乡村文化品牌[5],在此基础上培育一批具有旧馆特色的乡村研学旅行产品,如“桑基鱼塘”研学体验产品、麦秆画研学体验产品等。其中,“桑基鱼塘”研学体验产品可利用旧馆街道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发展“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生态农业模式;又可通过开展传统农耕活动,让游客体验鱼桑文化遗产的魅力;还可建设桑基鱼塘系统历史文化馆,展示鱼桑文化宝藏和文创产品,开展鱼桑书画展和鱼桑文艺表演,为乡村研学旅行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体验。

(三)丰富研学产品内容,创新乡村研学旅行产品开发方式

在乡村研学旅行市场不断繁荣的背景下,旅游地不断拓展乡村研学旅行产品开发方式,丰富研学基地的研学产品类型,有利于在乡村研学旅行市场脱颖而出。旧馆街道旅游资源种类较齐全,为乡村研学旅行产品开发提供了基础。旧馆街道应该结合自身资源特色,针对小学生、中学生、社会人员等不同研学主体,设计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乡村研学旅行产品,使乡村研学旅行产品形式更加新颖,内容更加丰富。例如,可以旧馆传统民居和民俗文化为核心,与高校合作,将港廊村、新兴港村等打造成古村落研学基地;针对不同学龄或不同身份的研学游客,根据其研学需求和动手能力,结合基地资源环境特点,设计不同的体验式、互动式研学项目,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四)細分研学目标人群,精准开发乡村研学旅行产品

乡村研学旅行因具有“学”的属性和其他旅游形式具有一定的区别,因目的地为“乡村”让其旅行目的更加明确,即乡村研学旅行人群以到乡村收获乡村知识、体验乡村生活、感受乡土文化为主要目的。旧馆街道历史悠久,研学资源丰富,应深挖旧馆古村落文化、农耕文化、非遗、民间艺术文化等,并充分了解乡村研学旅行目标人群的出行目的,结合乡村研学旅行人群需求和各类文化特征,有针对性地设计研学产品和研学路线,精准设计旧馆街道研学旅行产品。例如,针对感知能力较强的小学生研学群体,可以设计人物演绎故事项目,让小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体验乡土文化;对于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的高中生,可以让其通过动手搭建古建筑模型,体验麦秆画制作或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等真实还原历史场景,提升旧馆街道乡村研学项目品质[1]。

参考文献

[1] 刘丽莉.研学旅行背景下武汉市乡村研学游产品开发与设计[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21-25.

[2] 赵腾泽,魏彪,范朝慧,等.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努力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N].中国旅游报,2022-10-31(1).

[3] 朱智.基于RMP分析的湖州市乡村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20(14):203-207.

[4] 丁佳怡,宣晓岚,郭旭,等.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研学发展研究:以溪口镇为例[J].智慧农业导刊,2022(21):85-87.

[5] 邱智鸿.文旅融合视角下娄底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2(20):138-14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