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6
李 锋
[摘要]我国现代旅游业在发展历程中曾经历过4次大的旅游危机,分别是1989年的“6·4”风波、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特大洪水和2003年的 SAILS疫情等。由于4次事件的性质不同,并且发生在我国旅游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对旅游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危机所造成的旅游损失程度不同、旅游危机影响的生命周期不同、危机后旅游补偿性恢复的反弹力不同等方面。
[关键词]本底线;旅游危机;危机影响;补偿性恢复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9)04—0073—06
旅游业的综合性、依赖性和季节性的产业特征,决定了旅游业的高敏感性。这也意味着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相比面临着危机事件更加严峻的挑战。世界旅游组织(WTO)把旅游目的地的危机事件定义为“影响旅游者信心,并会危及到该地旅游业持续正常运转的任何不曾预见的事件”。我国现代旅游业在发展的历程中就多次受到危机事件的冲击,最典型的几次依次是1989年的“6·4”风波、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的SAltS疫情、2008年的汶川“5·12”大地震以及目前正在蔓延和恶化的世界金融危机等。1989年的“6·4”风波属于政治性事件;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当前正在经历的世界金融危机属于经济性事件;1998年特大洪水和2008年“5·12”大地震属于自然灾害事件;SARS疫情属于公共卫生事件。几次危机事件性质不同,并分别发生在我国旅游业发展进程中的不同阶段。基于数据取得的方便性和准确性考虑,本文运用旅游本底线法(Tourism Background Line)对比研究1989年的“6·4”风波、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的SARS疫情等4次事件的旅游影响特征,以帮助深化认识不同性质旅游危机影响的规律,为科学制定旅游危机管理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1旅游危机影响研究的现状和不足
综合整理国内外有关旅游危机研究的文献资料发现,对旅游危机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危机事件的管理、信息传播和沟通方式、旅游者行为的改变和后续影响等方面。而对于旅游危机影响评估研究方面,主要有古德瑞(J N Goodrich)采用叙事的定性方法分析了“9·ll”对美国旅游业的短期影响,菲兹(Fevzi Okumus)等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和小组访谈法,分析了土耳其金融危机对北塞浦路斯旅游业的影响。国内对旅游危机影响评估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孙根年运用本底线法对“6·4”风波于我国入境旅游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朱迎波、葛全胜等利用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IMA)对SAPS对我国入境旅游人次影响进行了研究。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虽然许多对旅游危机影响测评的定量研究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但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忽视了旅游危机后的补偿性恢复反弹现象的存在,在评估计量方面把旅游经济恢复到相邻年水平时,就认为旅游危机影响已经结束。这种测算方法与旅游危机影响的现实严重不符,影响了对旅游危机的全面认识。另外,对旅游危机影响的测评研究上,多数学者是仅就单体危机事件进行研究,而对不同性质旅游危机影响的综合对比研究还没有涉及。
2理论基础和方法
2.1研究的理论基础
所谓旅游本底线(Tourism Background Line),是指在不受境内外突发性事件的冲击和影响下,某国(地区)旅游业发展所呈现的天然趋势方程,它反映了旅游业发展天然而稳定的趋势和时间规律。因天然趋势方程的数据建模在理论方法上与传统回归分析一致,通过对其拟合方程的合理性进行检验,可以找出旅游发展在常规情况下的本底趋势。因此,旅游本底趋势线模型可以反映在没有特殊事件和因素的影响下,旅游业发展的自然趋势。就旅游危机事件而言,其性质就是一种超常规的特殊因素。
基于旅游发展本底趋势的存在,当旅游危机发生时,旅游经济受危机事件影响的损失量就应该是旅游统计值(s)和旅游本底值(B)进行比较,两者的差额(R=B-S)就是旅游经济的真实损失。
2.2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整个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以纵向时间段内的时间序列为基础,分别用Excel、SPSS统计软件中的多种方法、多种模型进行模拟并相互比较,印证并选择出匹配较优的本底线方程模型,用旅游本底值和旅游统计值进行比较,以判断危机事件对旅游经济影响程度。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步骤如下:
(1)波动期数据的处理
在危机事件发生期内,旅游经济数据会发生波动震荡,为求出旅游本底趋势方程模型,需对此期间数据进行处理,以还原到假设无危机事件发生时的旅游经济数据。这里采用的方法是内插处理法。
(2)旅游本底方程的确立
选取足够样本量的数据(其中,危机期内的数据为经过内插处理数据),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进行数据的最优拟合并确定有关参数,建立旅游本底趋势线方程。
(3)危机影响期内各年(月)份旅游危机影响量的计算
将旅游本底值(B)与旅游统计值(s)相互比较,其差值(R)就是旅游危机影响值。
R=∑(61-SI)
(1)式中:R为旅游影响值;bi为危机影响期内第i期的旅游本底值;si为危机影响期内第i期的旅游统计值。
(4)旅游危机损失量和影响时长的确立
危机性质不同,对旅游市场的影响也不同。有些类型的旅游危机事件影响中,危机期间旅游者数量下降,但危机过后,会出现旅游者数量的一个补偿性恢复反弹。
基于以上情况,旅游危机损失量(L)应该是危机事件的负向影响量(R1)的绝对值减去危机后补偿性恢复反弹期的旅游补偿增量(B),即L=|R1|—R:;危机影响时长(r)为危机事件的负向影响期时长(T1)加上危机后补偿性恢复反弹期的时长(T1),即T=T1+T2。
3中国4次旅游危机事件影响研究
鉴于国际旅游者对危机最为敏感,以及大尺度旅游市场受到危机的影响大且同时恢复也慢的特点,因此,本研究以国际入境旅游作为研究对象。对于入境旅游损失的测量指标,有入境旅游人次指标和国际旅游收入指标,由于入境旅游人次指标是国际旅游收入指标的基础,因此,这里选取入境旅游人次指标作为研究依据。该指标可分为年度指标和月度指标,因为月度指标能对旅游发展波动进行更准确、更细致的反映,因此,本研究选取月度指标作为研究依据。
3.1旅游本底方程模型的建立
为了直观地观察危机事件对我国入境旅游人次的影响,搜集和整理1978—2006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次数据,做出历年入境旅游人次变化的折线图(图1)。
观察图1,4次事件对我国入境旅游的影响时间大约依次分别是3年、2年、1年和2年。把观察出的危机影响期分别向前和向后各延伸1年,运用内插法分别对危机事件影响期内的各月我国入境旅游人次数据进行内插处理,建立1978—2006年间1—12月份的各月入境旅游人次本底方程模型(表1)。
3.2“6·4”风波对入境旅游影响
1989年的“6·4”风波属于政治事件。由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西方部分国家对我国进行的反面宣传和不实报道,对我国入境旅游业产生了极大影响,当时的入境旅游陷入了历史性低谷。
(1)确定事件影响的大致时间长度
1989年的“6·4”风波是我国入境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大的危机事件。为了初步确定事件影响的大致时间长度,观察入境旅游人次曲线发现(图1),大致的影响时间为3年左右,为了准确地测定其影响程度,选取1989—1992年的数据进行研究。
(2)求出入境旅游人次的统计值(s)和本底值(B)的差额(R)
运用表1中的1—12月的入境旅游人次本底趋势方程,求出1989—1992年各月的入境旅游人次本底值。集结1989—1992年的入境旅游人次统计值和本底值之差,形成表2。
由表2中的S-B数据,得出如图2所示的S-B变化曲线,该曲线反映了“6·4”风波对我国入境旅游人次影响程度和危机演变过程。曲线振幅的高低反映了危机引起旅游业的震荡强度,曲线波动的长度反映了危机对目的地旅游业的影响时长。
(3)“6·4”风波对入境旅游影响的评估
观察图2发现,1992年的4月份后,入境旅游人次的震荡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在横轴附近规则震荡。对我国入境旅游业发展内在隐性周期研究发现,这个时期刚好处于我国旅游业发展内在隐性周期的第4个周期的扩张期内。由于内在隐性周期的存在,因此,旅游本底值和旅游统计值不可能完全一致,当出现小幅的规则震荡时,就说明旅游业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据此,可以判定此次危机事件对我国入境旅游业影响的结束时间点为1992年4月。
由以上分析并参照图2可知,“6·4”风波对我国入境旅游人次的影响时长应为40个月,即从1989年的1月至1992年的4月。此次危机事件所造成的入境旅游人次损失是:1989年损失665.96万人次,1990年损失671.73万人次,1991年损失276.43万人次,1992年损失19.87万人次,事件所造成的入境旅游人次总损失是1634万人次。
另外,从图2可以看出,事件对入境旅游的负面影响结束后,只有1994年的3月出现了反弹,然后就回归到规则波动震荡,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即本次事件后入境旅游没有出现补偿性恢复反弹。
3.3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1998年特大洪水对我国入境旅游影响研究
1997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入境旅游者人次增长减缓,1998年的特大洪水使我国入境旅游增长率在刚有回升后又出现下滑。由于两次事件在时间上前后相联,因此本文把两次事件并在一起研究。
(1)确定危机影响时间长度
观察图1可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1998年洪水对我国入境旅游人次的影响时长大致为2年,为了保证测算的准确性,选择1997—1999年共3年的数据来进行研究。
(2)求出入境旅游人次的统计值(s)和本底值(B)的差额(R)
运用表1中l-12月的入境旅游人次本底趋势方程,求出1997—1999年各月的入境旅游人次本底值。集结1997—1999年的入境旅游人次统计值和本底值的差额得出如图3所示的差额变化曲线,该曲线反映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1998年特大洪水事件对我国入境旅游影响程度。
(3)两次事件旅游影响的评估
从图3可以看出,两次危机事件叠加影响,到1999年的7月就已进入了规则波动状态,即意味着到1999年的7月,我国入境旅游业已进入了正常发展阶段。因此,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1998年的特大洪水事件对我国入境旅游的影响总的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1997年的1月至1999年的1月为危机的负向影响阶段;1999年2月至当年的7月为危机后的补偿性恢复反弹阶段。
两次危机对入境旅游总的影响时长为31个月,其中负向影响期是25个月,补偿性恢复反弹期是6个月。两次危机叠加对入境旅游人次的影响状况是,负向影响的入境旅游人次减少量为479.6万人次,补偿性恢复反弹期的入境旅游人次增加量为105.7万人次。两次事件所造成的入境旅游人次损失是(479.6-105.7)=373.9万人次。
1997年的入境旅游主要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1998年的入境旅游主要受洪涝灾害影响。从比较1997年和1998年入境旅游人次受危机事件影响的震荡幅度来看,1998年要小于1997年。这也意味着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1998年的入境旅游人次的后滞影响不是太大。1998年的特大洪水发生在当年的7月底到9月初,从S-B曲线发现,入境旅游人次到1998年的6月份已经快接近正常水平,到了1998年的7月,入境旅游人次损失开始下探,这很明显是由于特大洪水引起的,因此。可以断定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入境旅游的影响时长是19个月,此次事件所造成的入境旅游人次损失大致是399.6万人次。参照亚洲金融危机的发展演化过程,到1998年的6月,亚洲金融危机已基本平息,而入境旅游受影响过程和亚洲金融危机基本上一致,说明亚洲金融危机结束的时候,也就是其对我国入境旅游影响结束的时候,此次危机事件后不存在补偿性恢复反弹现象。
判断出了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入境旅游影响的时间长度,那么就可以轻松地推断出1998年的特大洪水对我国入境旅游影响的时间长度,即其影响总长度为12个月,前6个月为负向影响期,后6个月为补偿性恢复反弹期。此次事件所带来的入境旅游人次的损失是(145.6-105.7)=29.9(万人次)。
3.42003年SAILS事件对入境旅游的影响评估
2003年2月,我国爆发了SAILS疫情,危机期间,100多个国家取消了与我国出入境旅游业务,我国入境旅游业出现严重“滑坡”,并蒙受巨大的损失。
(1)确定危机影响时间长度
观察图1可知,SARS事件对我国入境旅游人次的影响时长大致是2年,为了保证测算的准确性,选择2003—2005年共3年的数据来进行研究。
(2)求出旅游本底值和旅游统计值的差额(R)
运用表1中1—12月的入境旅游人次本底趋势
方程,求出2003—2005年各月的入境旅游人次本底值。集结2003—2005年的入境旅游人次统计值和本底值之差得出如图4所示的s—B变化曲线,该曲线反映了SARS事件对我国入境旅游人次影响程度以及危机的演变过程。
(3)sARS事件对入境旅游影响的评估
从图4可以清晰地看出,SARS对我国入境旅游业的影响时间长度为19个月,即2003年的2—12月和2004年的1—8月。2003年的2—12月,为SARS事件的当期影响,主要的是负影响,即危机造成我国入境旅游人次减少。2004年的1—8月为SAILS事件后的补偿性恢复反弹期,即由于危机当期造成的旅游者推迟或取消来华旅行,当旅游危机解除后,使得旅游者把推迟的旅行计划在这个时期得以实现,这时会出现入境旅游人次的小幅反弹。基于这种情况,SARS的影响时长应该是危机影响的当期加上危机后的补偿性恢复反弹期,即总共是19个月。
对于SARS所带来的入境旅游人次损失,其总量的大小应该是危机影响的当期损失减去危机后补偿性恢复反弹期的补偿增量。运用旅游本底线值,计算得SARS所造成的入境旅游人次危机期间损失量是1502.43万人次,补偿性恢复反弹期的入境旅游人次补偿增量为133.52万人次。则SARS所带来的入境旅游人次的损失量为:(1502.43—133.52)=1368.91(万人次)。
4结论和讨论
以上对“6·4”风波(X1)、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X2)、1998特大洪水(X3)和2003年SARS危机事件(X4)分别进行了旅游影响评估。通过以上对4次危机事件的对比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1)旅游危机事件性质不同,则对目的地旅游业影响程度也不同
旅游危机影响的程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危机影响的时间长度,一个是危机所造成的旅游经济损失量。从研究结果来看,“6·4”风波(X1)的影响时间最长,时间长度达到了40个月,其次分别是1997亚洲金融危机(X2)是19个月、2003年SARS危机事件(X4)是19个月、1998特大洪水(X3)是12个月。从入境旅游人次损失来看,损失从大到小依次是X1、X4、X2、X3。把旅游危机后恢复性补偿部分考虑在内,其损失量的大小排序不变。但是,从危机事件对旅游影响的过程来看,X3和X4都出现了危机后的补偿性恢复反弹现象,而X1和X2却没有出现这种情况。4次事件,“6·4”事件属于政治事件,亚洲金融危机属于经济性危机事件,洪涝灾害属于自然灾害性危机事件,SARS属于公共卫生事件。由于事件本身性质的不同,结果是其对旅游影响的时间长度、影响损失量、危机后是否有恢复性反弹期等也不同。
对于“6·4”风波来说,由于当时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与华的差异、对华的敌对政策以及新闻媒体对华的负面宣传,我国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形象受到极大损害,直接导致西方旅游者对我国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心理排斥,加大了旅游者到华旅游的风险感知。政治宣传影响的是意识形态,它具有时间的稳定性,从旅游者的行为决策过程来看,这种情况影响了西方旅游者来华旅游动机的形成。此类性质的危机事件恢复起来较慢,旅游危机的生命周期比较长,并且危机过后也不存在恢复性反弹现象。
对于1998年特大洪水来说,其事件性质属于自然灾害事件,其发生具有不易避免和预测,因此,从旅游者心理来说,自然灾害事件容易得到人们的理解和宽容。只要危机事件不是对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业产生致命性的破坏,这类危机事件的影响一般为临时性和短期的,当旅游目的地的接待服务设施具备了接待条件,旅游者就会把推迟的旅游计划变为旅游行为,一般会出现危机后的恢复性反弹。这类旅游危机的生命周期一般比较短。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属于经济危机,它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一旦金融危机结束,人们的旅游购买力得以恢复,其对旅游影响也就结束。此类事件对旅游业的影响程度是和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的,危机越严重,对旅游的影响越大;危机事件越长,其对旅游的影响时间也就越长。由于此类事件并不影响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形象,所以一般情况下,经济危机结束,旅游危机也就结束,危机后不存在恢复性反弹期。
2003年的SARS疫情危机事件,属于公共卫生事件,此类事件导致人们心理恐慌,从而抑制了人们的出游意愿。同时,当此类危机事件发生的时候,为了防止疫情的蔓延,政府也制定了一定的政策来限制人们的出游行为。所以,公共卫生事件对旅游业的影响大小是由疫情的传染强度决定的。另外,从当时的情况来看,SARS危机事件给人们心理上带来的恐惧要大于事件本身,面对当时的突发事件,旅游管理部门没有意识到或不善于从心理认识角度来进行旅游危机管理,其管理的效率性值得怀疑,这也难免使得SAILS危机事件对旅游产业的影响放大。一旦疫情消除和人们对SARS的恐惧感减小,目的地的旅游业也会很快恢复,旅游危机的生命周期一般都不是太长,并且会出现一个恢复性反弹期。此类事件对旅游者的影响主要是延迟了旅游者的旅游行为。
(2)在旅游发展的不同阶段,危机事件对旅游业的影响是不同的
我国旅游业的起步是从“六五”时期开始,但真正的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大发展,是从“九五”时期开始的。我国的入境旅游在刚开始时,旅游客源结构比较单一,市场的面也太窄,旅游产品极其单调。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旅游业抗风险能力较弱,当出现“6·4”风波时,我国入境旅游迅速下滑,恢复也十分缓慢。进入“九五”时期后,我国旅游业的产业结构已逐步合理,产品结构和市场也日益多元化,国际旅游大国形象也基本树立,这时发生的危机事件,相比较前期事件,影响的时间在相对缩短,影响的程度在相对减小。从几次危机事件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可以看出,虽然旅游业对危机事件具有敏感性,但我国旅游业抗风险能力在逐步增强。
本研究借助于本底线方程作为测试工具,对不同性质的旅游危机所造成的旅游经济损失和影响时长进行了评估对比研究,得出不同性质的旅游危机其旅游影响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旅游危机的影响是一复杂系统,任何一种研究方法都不能保证剖析清楚旅游危机的影响规律,本文研究方法和结论还需要更多旅游危机事件的验证和修正。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