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生态伦理观下黄沙古渡景区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4-05-16

马思琦

摘 要:如今生态旅游成为大众出游的主要选择之一,不仅能让旅游者愉悦身心,获得参与旅游的满足感,还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但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发展也承受了一定的压力。本文采用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以生态旅游为切入点,重点研究黄沙古渡原生态旅游景区在生态伦理观视角下的发展状况,主要说明生态旅游因生态道德观缺失而产生的問题,并针对其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措施,对增强生态道德意识、实现生态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态旅游;生态伦理;黄沙古渡景区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当下,旅游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娱乐项目,但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旅游消费者更愿意选择生态、绿色、低碳的旅游方式与旅游目的地,由此便衍生了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最早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于1983年提出,而在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1]。且生态旅游是公认的具有生态体验、生态认知、生态教育功能,并使人们身心愉悦的旅游方式,同时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和环境协同发展,其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注重环境与社会效益[2]。生态旅游景区的发展与开发也离不开人的能动性,但为了保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提出了生态伦理观。生态伦理观是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升到伦理道德层面,从而起到约束作用,避免人类因经济发展而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生态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以道德的方式反映生态存在[3]。所以以生态伦理观为指导思想指引生态旅游的发展,进而实现生态旅游景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中生态旅游、生态伦理观等研究成果的挖掘,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黄沙古渡原生态旅游景区为例,在生态伦理观指导下简单分析黄沙古渡景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合理推进景区生态旅游发展,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首先,研究将有利于生态旅游景区、旅游者、开发者增强对其环境的保护意识;其次,通过研究及时发现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有利于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推动黄沙古渡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再次,通过对生态问题的改善,有利于提升旅游者的满意度,为黄沙古渡的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从而实现黄沙古渡原生态旅游景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者共赢的目的。

一、黄沙古渡景区发展现状

黄沙古渡原生态旅游区(38°3258~38°3421N,106°3142~106°3322E)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泉乡,地处毛乌素沙地与鄂尔多斯台地的包围中,向西与贺兰山遥遥相望,距离银川市52 km,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日照时数长,风沙大。本区规划面积32.3 km2,集沙漠、黄河、古渡、湿地、湖泊、野生动物和民俗等众多元素于一体,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胜地、明清宁夏八景之一[4]。

(一)良好态势

宁夏近年来重点发展生态旅游,将石嘴山沙湖旅游景区、中卫沙坡头旅游景区、灵武水洞沟旅游景区及银川黄沙古渡原生态旅游景区作为生态旅游发展的重点单位。同时,随着旅游消费者对生态旅游需求的增多,黄沙古渡成为宁夏及周边地区出游的不二选择。当下黄沙古渡原生态旅游景区将湿地、沙漠、黄河等生态旅游资源作为主要发展方向,打造以黄河文化为龙头、沙漠旅游为热点、回族风情为特色、塞上风景为主体的生态旅游景区,以各类观光区、风景保护区、推广试验区为主,其中包含治沙示范区、沙漠娱乐区、古渡文化区、黄河祭台、沙漠驼场、月牙湖湿地公园等观光胜地,更好地满足了旅游者需求。

据统计,2018年银川市共接待国内游客量1 404.40万人次,其中黄沙古渡原生态旅游景区年接待量达50万人次以上,游客主要来自宁夏本地及周边城市,多以观光休闲为主[5]。通过不同景观的有机组合更好地为旅游消费者提供服务,更好地传播民俗文化、黄河文化,形成良好的口碑。

(二)现存问题

1.景区规划混乱,整体划分缺乏科学性

宁夏文化和旅游管理部门在组织与协调方面的手段较弱,因此在沙漠旅游资源开发方面较为混乱。首先,黄沙古渡原生态旅游景区内整体发展呈现不平衡态势。景区内近70%的景观与娱乐项目集中在黄河沿岸,各景观之间的地域组合水平较低,多以同一类型组合为主,缺乏新颖性。其次,其他旅游区划分也趋向不合理。景区内的主要娱乐游玩项目区域与康养文化区距离较近,中间无明显过渡区域,娱乐项目造成的噪声污染等对康养区的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再次,湿地与沙漠之间过渡区域狭窄,两区域间娱乐项目直接衔接,将对两种生态环境造成直接影响,尤其是大风天气,沙土将因无过渡区直接进入湿地,破坏湿地生态系统,增加湖河含沙量。黄沙古渡旅游景区对生态资源的开发规划仅仅停留在利用层面,并未考虑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未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出发,进而导致以上问题的产生。

2.娱乐观光活动同质化严重,项目缺乏创新性

黄沙古渡原生态旅游景区生态资源以粗放式开发为主,在活动开展及项目运营时未能抓住资源的核心价值。就人与生态资源的关系而言,只存在利用与被利用、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未遵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从景区内沙漠欢乐谷与水上乐园等娱乐项目来看,首先,与同类型景区宁夏中卫沙坡头在旅游产品开发与项目设置上同质化严重。其次,除娱乐体验项目外,大部分旅游资源都以静态参观为主,其将产品本身特色淹没,只做表面功夫,未深入挖掘资源本身具有的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因此,在项目运行中是以较为单一的方式吸引游客,缺乏对其本真故事的演绎,游客在参与过程中鲜有感受到创新性与体验性。76D78629-7DE1-41DC-AD9E-3363F79718D3

3.景区管理人才匮乏,运营缺乏专业性

黄沙古渡原生态景区从业人员以本地居民为主,其中各项娱乐项目,如驴车、挖掘机、水陆战车等体验设施多由当地居民操作管理。在操作过程中缺乏一定的专业性,会因操作不当或过度使用导致生态污染与环境破坏。在景区运营等方面多以商业化运作为主,最大限度地进行生态资源开发,开展相应的商业娱乐活动,较少考虑景区综合效益,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即并未从管理者与工作人员的生态责任心出发,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未充分考虑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因此整体运营专业化程度较低。

4.基础设施建设单薄,设备耗费成本大

景区内道路、餐饮服务、卫生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质量较低,除沙地外,多处道路为土路,存在道路塌陷等安全隐患。相应的服务设施在景区内的配置较低,其中公共卫生设施与餐饮服务设施数量较少,公共休息区域的建设相对不完善。而整体的用电、用水设施也以传统模式为主,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相对较多的费用。同时,设备老化问题频出,对设备维修维护将产生相应的费用,整体成本较高。

二、生态伦理观视角下黄沙古渡旅游景区发展价值

(一)发展的必要性

生态旅游是一种以满足心理需求为目的的回归自然式旅游,其特征是保护旅游的客体环境,最大限度减少旅游活动对环境和文化的负面影响[6]。生态伦理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以及生态系统各要素间的平衡,使旅游区生态环境和旅游資源得到有效保护并实现效益最大化[7]。而生态伦理学强调“人-社会-自然”是有机整体,并主张人与人和解,人与自然和解。生态旅游景区在发展过程中,不论是景区开发商、经营者还是旅游者,都以较为先进的生态伦理观念参与其中,确保实现与生态旅游资源、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同时,生态旅游景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旅游者、开发商与生态旅游进一步接触,并满足了其参与生态旅游的精神需求。但此前,黄沙古渡原生态旅游景区缺少生态伦理观指导,缺少对生态环境及资源的保护意识。因此,生态伦理观在旅游景区发展中的应用,既实现了经济效益,又获得了社会效益,同时最大限度兼顾了环境效益,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说明其参与发展是可行的。

(二)发展的优势与机遇

就旅游开发商而言,以生态伦理观为指导,针对生态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多从资源本身出发,结合其本身特色采用绿色、低碳开发模式,打造高利用率、高循环率的旅游产品。一方面,降低了开发成本;另一方面,保证产品的循环利用。就旅游者本身而言,生态伦理观指导其在旅游过程中应以较高的生态保护意识参与旅游活动,尽可能地减少对生态旅游地的破坏、污染。从这一角度出发,不仅能保证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免遭破坏,还能延长旅游地生命周期,持续产生经济效益。就政府监管部门而言,生态伦理观指导生态旅游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从而减轻政府在生态治理方面的压力。因此,生态伦理观利于生态旅游景区发展,同时兼顾各方主体利益。

当下,传统的旅游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很多人对野生动物和自然环境的认识提高了,就会更加尊重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8]。生态旅游景区的发展,更应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紧紧跟随当下发展势头。而作为国家领导人,***总书记也关注着生态环境等相关问题,并形成了***生态文明思想。在此背景下,生态伦理观将更有机会且在指导思想的支撑下融入生态旅游景区的发展中。

三、具体策略

(一)充分调研旅游资源,合理规划景区建设

前期针对旅游景区存在的旅游资源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归纳总结景区内资源特征与地域组合方式。根据调研结果,从专业化角度出发,合理划分景区内的各功能分区,对于湿地与沙漠之间的连接处要划分出一定的过渡区,避免两种生态系统互相影响。对于连接各功能区的道路要进行合理规划与建设,提高道路的质量,缩短整体线路的距离,避免长距离环绕型的道路建设对生态和资源环境的破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道路塌陷等安全隐患。

(二)合理开发生态旅游产品,避免过度商业化

针对景区的旅游产品开发,应尽可能地从生态旅游资源的本质出发,而不是仅仅开发商业化的产品。旅游产品的核心价值是生态系统的原真性与完整性,所以在开发旅游产品时要尽可能地遵循生态伦理原则,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出发,对于产品开发要保持其所特有的核心价值,若产品因为过度的商业化而失去其核心价值,那么旅游者参与旅游活动的好奇心、体验感、满足感将达不到预期的水平。同时,针对旅游产品的开发要通过调研等方式尽可能掌握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根据资源本身的核心价值设计开发出具有创新性的旅游产品,避免各景区间的同质化竞争,形成黄沙古渡景区特有的产品优势与竞争优势。

(三)引进旅游景区管理人才,提高景区运营专业化水平

生态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对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需多渠道并行,引育结合[9]。首先,通过与高校合作,从高校引进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其次,对黄沙古渡原生态旅游景区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定期开展培训课程,引导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再次,聘请生态旅游运营与开发领域的专家,进行专业指导。景区整体运营离不开生态伦理观的指导,尽可能实现“人-自然-社会”有机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四)完善维护基础设施,引进低碳设备

要加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增加餐饮、公共卫生等基础服务设施,同时针对景区设施薄弱的部分进行完善,更新耗费成本较高的老化设备,对问题设备仔细修葺完善,尽可能保证基础服务设施的正常使用。同时,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引进低碳设施,在景区使用可再生能源建造水电供应系统,充分利用水力、太阳能等资源进行发电。在景区内安装生态垃圾桶等卫生设施,制作相应的指示牌引导旅游者保护生态环境。

(五)开展生态伦理观教育,建立相应制度并加强监管76D78629-7DE1-41DC-AD9E-3363F79718D3

为提高环境道德意识,保护旅游资源,使旅游环境免遭污染,并达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进行生态伦理教育。因此,在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政府应该先树立并学习生态伦理观,增强生态道德意识,起领导示范作用。其他相关从业人员要在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参与生态伦理观的学习,清楚认识并掌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并以相当高的生态伦理和道德意识参与生态旅游的开发和建设。而旅游者通过学习生态伦理观提升自身环境保护与生态保护的意识,在旅游过程中发挥保护生态资源的作用。

要建立健全景区生态伦理制度,确定景区管理人员与相关从业人员的从业规定,从生态伦理的角度出发,确保景区从业人员承担起景区管理与发展方面的生态道德培养与保护生态资源及环境的责任。同时,设立监管会,从资质与素质较高的相关从业人员中选取监管会成员,对景区各个岗位进行监管,严格按照制度实行。要设立大众监督举报机制,针对景区内违背生态伦理观的旅游者进行监督举报,避免景区内部人员互相包庇,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四、结语

在生态伦理观视角下,笔者针对黄沙古渡原生态旅游景区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其发展过程中,黄沙古渡景区总体上缺乏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意识,过度强调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缺乏一定的生态道德观,对生态资源的责任感不够强烈。本文基于生态伦理观视角提出景区发展措施,对景区资源开发与运营起到规范指导作用,增强相关人员生态道德意识,以达到保护生态资源与环境的目的,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伟良.生态旅游: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3(4):55-59.

[2] 斯日古楞,梁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赤峰市为例[J].前沿,2021(1):85-90.

[3] 李永峰,楊倩胜辉,李彧.生态伦理学教程[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7:8.

[4] 石磊,李陇堂,张冠乐,等.宁夏黄沙古渡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7(1):20-24.

[5]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2018年宁夏旅游经济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9-04-30)[2022-03-11].http:// whhlyt.nx.gov.cn/content_t.jsp id=37104.

[6] 包秀慧.生态旅游的伦理及开发经营:评《生态旅游》[J].生态经济,2021(1):228-229.

[7] 卢丛,李青.生态伦理视角下的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策略[J].江西科学,2021(5):978-982.

[8] 陈国敏.***生态伦理观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学,2020:1-7.

[9] 马喆.塞罕坝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2017(12):73-75.76D78629-7DE1-41DC-AD9E-3363F79718D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