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侗族大歌在旅游音乐剧表演中的应用探究

时间:2024-05-16

平诗琦

摘 要:作为高校声乐教师,为推动贵州文旅事业的发展,发挥自身在贵州文旅资源推介中的专业优势。本文以贵州侗族民间声乐艺术(侗族大歌)在旅游音乐剧表演中的应用实践为背景,带领学生进入当地的旅游景点,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通过表演旅游音乐剧的方式,助力贵州文旅事业发展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声乐知识,强化学生对贵州民族音乐的认知,最终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活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关键词:侗族大歌;民间声乐艺术;旅游音乐剧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旅游音乐剧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文旅资源,在文化旅游产业日益兴起的背景下,高校声乐人才的培育,应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尤其是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旅游音乐剧的表演诠释侗族民间声乐艺术的内涵。贵州的民族歌舞多彩多姿,侗族大歌是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在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声乐与舞蹈的专业知识优势,在旅游音乐剧表演中促进当地旅游资源的推介,同时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实践能力强、专业知识精的复合型声乐人才,为贵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助力。

侗族大歌是黔东南地区流行的一种传统音乐,同时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严密的结构和精美押韵的歌词,以及优美的曲调,通过比兴的手法来诠释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深刻的意蕴为贵州文化旅游资源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贵州文化旅游的大背景下,引导学生加强对侗族大歌的学习,将其应用于旅游音乐剧之中,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声乐知识,提升学生的音乐创编能力。同时,将侗族大歌应用于贵州文化旅游音乐剧的创作之中,能更好地推动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有助于外界对侗族人民的了解,游客通过旅游音乐剧中的侗族大歌元素,欣赏古老的黔东南音乐艺术,了解侗族的传统文化。侗族大歌是多彩多姿的贵州民族歌舞中的代表与典范,高校音乐教师借助日常艺术实践活动,加强旅游音乐剧的创编,融入侗族歌舞元素,为文化旅游资源的完善和丰富提供支持[1]。例如,《千年大歌》最初是由黔东南州黎平县推出的一部侗族音乐剧,该音乐剧主要是结合侗族大歌的古老传说进行创编,讲述了侗族大歌创作的艰辛,也体现了侗族民众团结一致的精神。从2019年开始,笔者带领学生学习《千年大歌》蕴含的声乐知识,利用专业的声乐知识学习领会侗族大歌的魅力,将其作为旅游音乐剧的想法是在贵州文旅产业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涌现的。为提升学生声乐艺术实践能力,笔者在现有《千年大歌》音乐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编,使《千年大歌》旅游音乐剧包含更多侗族歌舞元素,融入当地的旅游元素,从侗族的起源开始,向世人叙述侗族人民的发展史、奋斗史,以史诗画卷的方式呈现在游客面前,势必会增强游客对侗族歌舞的认知[2]。

旅游音乐剧是为推介当地旅游资源,将侗族歌舞用现代舞台综合艺术形式呈现。在戏剧表演中注重叙事,应用优美的侗族歌声与多样化的舞蹈形体动作,在诠释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同时,与服饰、灯光和布景等舞台艺术一起呈现良好的舞台效果。为推动贵州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笔者在旅游音乐剧的创编、表演中,加强声乐与舞蹈知识的应用,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促进当地旅游资源的推介,为促进贵州文旅事业的发展和丰富当地的旅游资源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例如,《嘎老》于2015年8月在贵阳首演,该音乐剧得到了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是某文化演艺集团与榕江县人民政府联合创作的一部音樂剧,该剧以男女主人公的寻歌之旅为核心,以侗族青年男女的爱情为线索,为观众呈现出侗族大歌这一古老而又神秘的文化瑰宝,诠释了歌唱对侗家人的重要性,表演过程十分自然,有原生态侗族歌曲的韵味,将其创编成旅游音乐剧,在贵州文旅事业推介中应用,能增强学生的创编能力,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为学生拓宽艺术实践平台,同时又能推动贵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丰富贵州文化旅游资源[3]。

(一)旅游音乐剧表演中缺乏专业民族声乐知识的支撑

目前,贵州旅游景点中,旅游音乐剧的表演已成为一种常态。但是就当前来看,在旅游音乐剧实际表演中,主要是以本土民众自发组织表演为主,在表演旅游音乐剧时,具有浓厚的经济利益驱动色彩,而忽视了侗族大歌自身在旅游音乐剧中的优势,尤其是在演唱侗族大歌时,具有较强的随意性,这是因为很多表演人员未经过专业的声乐训练,缺乏专业的声乐知识,忽视对游客需求的调研,导致旅游音乐剧的表演形式化,外界对侗族文化的了解不足。

(二)旅游音乐剧的表演忽视民族舞蹈元素的应用

旅游音乐剧的表演不仅需要融入专业的民族声乐知识,而且还需要在民族声乐知识应用的同时考虑到民族文化的特点。在表演旅游音乐剧时,表演者虽然演唱了侗族大歌,但是忽视与舞蹈的结合,尤其是侗族舞蹈元素的应用,使基于侗族大歌的旅游音乐剧的演绎缺乏美感和舞感。

(三)旅游音乐剧的表现缺乏浓郁民族风情的渗透

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加上成本受限,旅游音乐剧的表演,往往是生搬硬套地讲述侗族的发展故事,而在演绎时难以融入浓郁的侗族民族风情,使整个旅游音乐剧的表演较为生硬[4]。

(一)以专业的民族声乐知识助力旅游音乐剧表演

旅游音乐剧的表演,是对学生所学的声乐与舞蹈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尤其是对学生民族声乐知识有着较高的要求。在当前贵州文旅事业日益发展的今天,旅游音乐剧表演成为学生艺术实践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旅游音乐剧表演中,要注重学生民族声乐知识的学习与实践。侗族大歌在旅游音乐剧表演中的应用,实际是对声乐表演进行二度创作,在创编旅游音乐剧时,应紧密结合当地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将侗族大歌作为推动贵州文旅事业发展的一种旅游资源,将侗族大歌打造成一种名片,并以旅游音乐剧的方式,融入音乐、旅游、文化等资源,既要引导学生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又要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侗族旅游资源的推介中,尤其是要借助现代互联网技术,注重对旅游音乐剧的传播,加强与游客的互动,借助旅游景区的名片效益、侗族大歌的文化效应和专业知识的优势效应,将侗族大歌在旅游音乐剧中展示出来,通过旅游音乐剧展示当地的侗族文化,借助互联网与游客进行线上线下联动,使发展当地旅游业的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旅游音乐剧的表演是以景区表演人员为主,所以在注重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应用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与景区的沟通与交流,与景区一起学习和创编旅游音乐剧,同时结合网络调研掌握游客的需求,对旅游音乐剧的表演进行不断创新,尤其是要强化演绎人员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旅游音乐剧表演中提升演绎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最终促进侗族大歌在旅游音乐剧的传承与发展[5]。

(二)以特色的民族舞蹈助力旅游音乐剧表演

旅游音乐剧的表演离不开歌舞,在注重民族歌曲演唱的同时,还要配上相应的民族舞蹈,为旅游音乐剧的表演助力,让声乐与舞蹈在旅游音乐剧的表演中交互融合。旅游音乐剧是通过表演者的声音与肢体来诠释思想情感的重要艺术形式,对于推动文化旅游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声乐与舞蹈的结合,使旅游音乐剧更具抒情性、戏剧性和观赏性,在刻画人物形象的同时,推动剧情发展,在心灵上与游客互动,表达对游客的欢迎之情。在利用特色舞蹈来助力旅游音乐剧表演时,应结合具体的剧目采取相应的方式。

特色民族舞蹈的选取应以助力旅游音乐剧的表演为目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侗族大歌的内容和旅游音乐剧创编的背景,优美的舞姿与动听的侗歌相结合,使整个旅游音乐剧的表演更加生动形象。例如,在《嘎老》中,为了表达对游客的欢迎之情,表演者在演唱侗族大歌的时候,还要通过舞蹈肢体动作来感受剧情的变化;因此,舞蹈的肢体动作是随着侗族大歌的演唱而设置的,要确保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将一幅幅古老的侗族山寨画面以舞姿的形式呈现给游客,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游客对侗族文化的认识,增强游客对侗族文化的自信,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结合。而学生则能从中将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进行检验[6]。

(三)以浓郁的民族风情助力旅游音乐剧的演绎

旅游音乐剧的演绎,离不开浓郁的民族风情,浓郁的民族风情是营造旅游音乐剧氛围的重要因素,也是吸引游客前往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利用专业的声乐知识演绎旅游音乐剧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反思自身在演绎中是否投入足够的情感,是否营造了濃郁的民族风情。

旅游音乐剧是在旅游地以音乐剧的方式表现当地原生态的民族风情的过程,也是推动当地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在演绎旅游音乐剧时,浓郁的民族风情不能以获取经济效益为唯一目的,全心全意地参与到当地旅游资源的推介中,借助互联网加强与游客的互动,了解游客的需求,从而以音乐剧的方式呈现在旅游场合。但是不管是哪种旅游音乐剧的创编,都要掌握的核心就是保留本地特色,即融入浓郁的民族风情,学生在演绎旅游音乐剧时,除了通过服装、声乐、舞蹈来吸引游客,还要把民族风情在体现出来。这就需要表演者在演绎中进行二度创作,通过二度创作,不断丰富旅游音乐剧的内涵,增强旅游音乐剧的活力,推动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

例如,在榕江县栽麻乡宰荡村,该村不仅地处大山深处,而且交通十分不便,但是其极大地保留了侗族大歌原有的风貌,为了在旅游音乐剧表演中将侗族大歌原汁原味地展示出来,需要结合当前侗族大歌普及难度大和游客听不懂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这就需要创作者在融入浓郁民族风情的过程中,采用朗朗上口的曲调、动人的故事情节,同时邀请当地著名的侗族歌师和专家,对旅游音乐剧的表演进行指导,利用线上渠道加强侗族大歌传承背景的普及,加大侗族文化风俗的宣传力度,这样游客就能更好地在旅游音乐剧表演中感受原生态的侗族大歌,增强对侗族大歌与侗族文化的认识。此外,还要重视侗族服饰,尤其是要借助每年的侗歌比赛加强对旅游音乐剧的推介,使旅游资源得到丰富。

旅游音乐剧的旅游元素十足,而地方民族音乐是十分重要的旅游元素,在旅游音乐剧表演时,除了应用民族声乐专业知识外,还要学会运用风情元素来增强表演的活力。例如,表演者在演唱侗族大歌时,为了将侗族山寨的自然美景表现出来,表演时会模拟大自然的声响,既有细腻的舌尖颤音,又有形象、别趣、意境的音乐,在旅游音乐剧中应用舌尖颤音来增强歌曲的节奏感和装饰效果[7]。

贵州文化旅游产业日益兴盛的背景下,声乐与舞蹈在旅游音乐剧表演中的应用,始终以推动文化旅游发展为核心,借助专业的声乐与舞蹈知识,增强学生的旅游音乐剧的表演能力,在表演中利用专业知识、民族风情增强演绎的专业性,最终推动文化旅游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

[1] 孙立忠.浅析声乐表演中的二度创作[J].参花(上),2022(3):80-82.

[2] 秦嘉璐.声乐舞台表演中演唱状态的情感表现剖析[J].参花(下),2022(2):113-115.

[3] 杨洪.全域旅游视野下山地乡村旅游文化的展示研究:基于对贵州六盘水的调研[J].现代营销(学苑版),2022(1):80-82.

[4] 孔尧震.声乐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的融合途径[J].戏剧之家,2022(4):74-75.

[5] 邓珍艳,龚丹娅,周海燕,等.全域旅游视域下推进贵州旅游产业化的建议[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4):94-96.

[6] 葛知萍,柳娥.全域旅游创新发展的探索与思考:以贵州六盘水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21(29):17-18.

[7] 王宇.音乐剧在旅游文化上的应用:以贺兰山岩画景区为例[J].艺术大观,2020(28):127-12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