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乡村振兴视域下民俗旅游发展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时间:2024-05-16

李惠芬 孙子涵

摘 要: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战略,对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九曲黄河灯会”是张掖市古城村流传了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目前该民俗与当地其他旅游资源融合发展,实现了传统节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然而在资源挖掘、项目创新、基础建设方面还有很多不足,本文提出通过文化内涵的纵深式探索、资源整合、数字旅游等保护性开发策略,可促进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进而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民俗旅游;“九曲黄河灯会”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文化研究中心2018年项目”(QYYJC1812);河西学院校长基金重点项目(XZZD2019001)。

鄉村振兴不仅是乡村全面发展最安全的模式,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最好方式。中国是一个乡土社会,乡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本源,在保护民俗文化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有效开拓和利用乡土文化的各种资源可实现乡村振兴[1]。古城村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城东20 km的碱滩镇,“九曲黄河灯会”又叫“九宫八卦阵”,是当地流传了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它的整体设计与《封神演义》中的“黄河阵”有关,展演时间在每年的元宵节期间,属于节庆灯会文化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古城村采用“民俗+旅游”的模式对其进行保护性开发,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乡村旅游的消费需求已经从低层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转变,由注重观光向兼顾观光与休闲度假转变。大众旅游出行和消费偏好发生深刻变化,线上线下旅游产品和服务加速融合[2]。但是,“九曲黄河灯会”开发规模的单一性、游转时间的受限性和基础设施的薄弱性,严重影响了灯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其传承的前景并不乐观。

(一)民俗资源挖掘不足

实践证明,充分挖掘民俗文化的价值可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也能够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张掖市古城村具有悠久的历史,“九曲黄河灯会”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古老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宏大的场面和辉煌的气魄凝聚着河西人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从过去的困难时期满足求神拜佛的心理需求到今天人们享受灯场的休闲时光,体现着经济社会的日益繁荣和人们不断坚定的文化自信。如今,景区建设已初具规模,但只是搭建了基本框架,显然未经过系统的布局和精心的设计,未认真梳理和深入挖掘上述文化要素。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现代旅游更注重知识性和体验性,以民俗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人们生产生活中潜移默化、约定俗成的文化心理和传统习俗,是自古以来长年累月积淀形成的,不可能在短期内被人为地制造出来[3]。与七彩丹霞、平山湖大峡谷等地质景观的深度开发相比,“九曲黄河灯会”在内涵挖掘上还显得比较薄弱,资源规模较小。

(二)民俗旅游项目缺乏创新

在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背景下,“九曲黄河灯阵”借助古城村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外来企业的鼎力支持,在保留传统文化、古老习俗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了生产性的传承和改造,逐渐成为适合现代人审美趣味和价值追求的一项民俗娱乐活动。2019年,“九曲黄河灯会”景区,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使之成为中国最大的灯阵,并顺利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宏观层面来讲,这种积极的举措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从侧面宣传了当地的乡村旅游。但是,乡村旅游应该是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的旅游业态;从广义来看,乡村旅游还包括休闲类“林、牧、渔”等业态。相较而言,与“九曲黄河灯会”相关的其他配套资源项目开发十分有限,未把河西走廊在地化的众多民俗生活变成可充分利用的文旅资源,供游客观光体验。除灯会本身外,其他项目的开发、改造、升级明显不足,产业化发展缺乏创新与特色。

(三)展演形式受节庆限制

在旅游系统的三维空间中,旅游资源、旅游季节和旅游服务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首先,受中国传统的灯文化的影响,“九曲黄河灯会”的展演主要在每年的元宵节期间。此时天寒地冻,属于当地的旅游淡季,难以吸引外地游客,参加灯会的游人主要是当地人,因而消费动力不足。其次,灯会的外廓、游玩的路线是固定的,除了灯笼每年有创新之外,其他的元素大多固定不变,难以满足游客求新猎奇的心理。再次,门票价格相对较高,全国很多地方的旅游景点对当地人有一定的优惠,进而能吸引当地游客游玩和体验,但“九曲黄河灯会”景区并没有相关的调整措施,因此当地很少有人愿意每年花上百元去反复游转灯会,这样影响了企业的创收和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基础设施不完善

以古村落及民俗文化为旅游资源的乡村,大都因保存相对完整的民俗文化而引起游客的兴趣。古城村因“九曲黄河灯会”和“甲子堆墓群”吸引了国内外游客;但是,该村距离张掖市区20 km,目前只有两条线可以到达景区,一条是从市区出发经过多个村庄的公交线路,一路上村落较多,道路狭窄,灯光昏暗,弯道多,有涵洞,晚上开车去游转“九曲黄河灯会”时,经常会发生交通拥堵的现象;另一条是从沿312国道行驶,行至老寺庙镇时向北转,可以直接到达,借助国道虽然能提高车速,但是路上容易与高速行驶的过路车发生碰撞,存在安全隐患。此外,停车场也是临时租用附近农户冬季闲置的土地,地面没有硬化,尘土飞扬,更没有规划好的停车位,私家车停车困难的情况时有发生。与“吃、住、娱、购”等乡村旅游相关的基础配套设施依然存在不完善、不齐全等问题,村容村貌还有待进一步规划和建设,服务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丰富灯会的文化底蕴,促进节日文化内涵的纵深式发展

“九曲黄河灯会”作为传统民俗节庆活动,它的起源、演变与发展历程是历史文化积淀的过程,是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4]。要认真梳理河西走廊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脉络,深入挖掘和阐释其中的文化内涵,凝练文化特质,把河西走廊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入旅游业发展,提升节日内涵。通过各种形式为游客提供多层次、立体化的文化体验和视觉享受,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拓展夜间旅游的项目层次,促进灯会民俗的产业化发展

过去,“九曲黄河灯会”的展演是村民自发组织的活动,元宵节后该活动也自行结束。今天,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企业运营者结合社会发展理念,调查游客所需,对灯会举办的形式和规模进行实时调整和产业化集群式开发,并使之成为西部夜间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除灯场布置外,夜间可以充分利用灯光效果和现代媒体技术,在灯会前空旷的场地,以专题节目的形式表演具有当地历史人文特色的大型剧目,如《张国臂掖》《回道张掖》等,彰显张掖曾经的磅礴气势,增强民族自信与自豪。以灯光秀的方式穿插张骞出使西域、霍去病打败匈奴、隋炀帝在焉支山召开万国博览会会见外国使节等故事,增强民族自信和国家认同,唤醒人们的家国情怀;白天,以灯笼作坊为依托,引导游客亲自参与灯笼的设计制作,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此外,还可以利用闲置的农田,开拓出四季常青的“蔬菜瓜果园”,满足游客亲自体验采摘的乐趣。此外,民宿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中心、民俗商业街相关设施的建设也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以丰富多彩的游玩方式、沉浸式旅游项目以及优质的服务,增加游客的驻留时间,促进消费。

2.依托传统节日,助力民俗旅游发展

以传统节日为线索,根据节期、节日主题的不同,将相应的民俗文化活动融入具体的节庆中[5]。进一步拓展“九曲黄河灯会”的节日外延,使之纳入张掖市乡村旅游的常态化运行中。春天,可以利用灯场广阔的空间以及周围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举办杏花节、桃花节、风筝节等,邀请相关企业参与活动,繁荣地方文化生活的同时,以促进经济的复苏。夏天,依托中国传统节日,举办各种民俗活动,弘扬民族精神,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同时,可以利用暑假,为青少年举办各种素质拓展活动,让游客在亲子互动中享受亲情的美好。秋天,“农业丰收节”“农副产品交易会”等各种活动,以鲜活的形式,将新农村的秋收景象动态地展示出来,增强人们的获得感、自豪感、幸福感。冬天,利用西北冰天雪地的独特优势,举办主题冰雕、滑雪、冰上游戏等活动,丰富人们农闲及周末生活。在上述活动中,还可以穿插河西宝卷、凉州贤孝、敦煌曲子戏等河西民间曲艺演唱,展示甘肃丰富的民俗文化,既为灯会的活态传承找到了可行性路径,也为当地旅游业增添了活力,可谓一举两得。

3.以研促游,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当地可以不定期组织举办一些民俗考察和学术论坛,挖掘灯会文化的历史底蕴;广泛收集、整理周边的文物及相关研究资料,形成小型的考古博物馆,与甘肃长城文化、敦煌文化等遥相呼应,以突出河西走廊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努力建成研学资源丰富、活动特色鲜明、安全措施完善的研学实践活动基地,推动中小学研学实践活动的开展。通过各种活动,多途径提升“九曲黄河灯会”的文化品牌效应,扩大乡村旅游的影响力。

(二)整合境内旅游资源,构建张掖大旅游格局

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时代,必须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和进行创新驱动,注重旅游要素的融合,不断推进地区间的合作,才能实现全域旅游下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1.科学考察,联合开发,形成优势互补

要推动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主体间资源整合联动,构建开放高效的协同创新旅游网络,开展旅游应用和研发创新。具体来说,由张掖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组织专业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进行实地考察,科学开发境内旅游资源,将古城村的灯会旅游与张掖市其他自然人文景观等旅游项目进行集群式开发,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焉支山、扁渡口、七彩丹霞、平山湖等有知名度的区域旅游线路,以大景点带动境内其他旅游景区发展,促进境内旅游资源一体化发展。

2.完善境内基础设施,改善交通条件

将“九曲黄河灯会”景区纳入市域相关规划,统筹推进景区的道路、停车场、厕所、污水垃圾处理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落实景区民宿经营主体责任,推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加强张掖市各景点之间的联系,打造综合交通网络系统,构建张掖市县区域环状旅游交通圈,以便开展“日游+夜游”的旅游模式。在各景区之间设立绿色直通车服务,实现景点与景点的“无缝衔接”,便于游客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安排出行时间。

3.对域内知名景区进行智能化建设

要注重景区的数字化开发,以沉浸式互动体验、虚拟展示、智慧导览等新型旅游服务,推进民俗旅游场景化建设。对停车场、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旅游专用道路、旅游厕所以及内部引导标识系统等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实现张掖市全境旅游一票通或无票通,减少游客购票排队时间;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帮助游客通过扫码听讲解、看视频,更加全面地了解景点相关信息;借助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QQ、快手、抖音以及直播带货等方式,扩大域内景点的对外宣传,真正实现“一部手机游遍甘肃”的旅游梦想。

近年来,甘肃省根据自身优势,不断推出“青海-甘肃”环线游、“三区三州”大环线、“环西部火车游”“空中丝绸之路快线”“丰收了·游甘肃”等主题宣传活动,形成了和谐共赢的河西走廊文化旅游长廊。作为重要的文旅资源,“九曲黄河灯会”景区坚持“文化引领、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耕文化习俗、农家传统生活等旅游资源,实现了传统节庆文化向现代旅游的转换,既彰显了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中国社会发展历程,讲好中国故事;又有效缩短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推动了当地旅游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在带动张掖市乡村经济的繁荣,实现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 郝国强,周玮杰.乡村振兴视野下农村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78-84.

[2]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22-01-20)[2022-03-12].http://www. gov.cn/zhengce/content/2022-01/20/content_5669468.htm.

[3] 冯潇潇.延庆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21.

[4] 汪爱平,赵杰帅.浅谈东南亚国家传统节日的變化:以缅甸为例[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8(10):72-73.

[5] 李冬青.传统民俗节庆的旅游创新研究:以宜昌端午文化旅游节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3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