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优势视角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以三亚市博后村为例

时间:2024-05-16

张 曼 方礼刚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三亚 572022)

引言

从优势视角分析乡村旅游发展,强调个体优势与地区整体协同优势,不仅可以克服问题视角潜在的不足,而且符合国家大政方针关于推进乡村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同时满足有效衔接的实践要求,进而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一、优势视角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契合性

“优势视角”主要是将人与环境所具有的内部与外部的优势进行整合,作为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用多样化的视角发现自身和环境的价值,不断挖掘人和环境的优势与潜能,并将其转化为自身优势,从而有效解决问题、摆脱困境。目前在众多治理研究中,大多从问题视角入手,本文基于优势视角,重新挖掘政策优势、主体优势、组织优势等优势资源,有效创新乡村旅游的发展之路。

二、三亚市博后村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三亚市博后村发展乡村旅游的亮点

1.政策支持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并出台了相应的支持政策,扎实有序推进做好乡村发展工作。2009 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2018 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发展等政策的相继出台,国家也赋予海南许多政策优惠,如入境免签、离岛免税,百强企业入驻时在土地、金融、税务等方面所享有的优惠都彰显了国家对海南地区发展的高度支持。从“旅游岛”到“自贸港”,带来了各种发展机遇,也为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与保证。

要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相关政策的优势,逐步构建政府体制统筹、工作措施协调、“共商共建共管”的乡村旅游发展局面。研究现已出台的乡村旅游相关资金、税收等支持政策,进一步优化乡村旅游业的投资环境,推动大中型旅游企业进入乡村投资,并挖掘乡村旅游潜在资源,发挥其潜力。

2.民宿产业

要盘活村民闲房产,打造民宿产业。“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13 年,***同志在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视察时,给乡亲们带来了这一嘱托。海南省地理条件、自然环境优越,具备发展海岛旅游业的优异条件与丰富资源。近年来,海南省致力于旅游业发展,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海南经济来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地拥有国内和国外两大客源市场,客源充足,从各个方面都体现出海南发展旅游业的巨大优势。多年来,博后村居民牢记***同志的嘱托,着力抢抓乡村旅游发展机遇,注重发展民宿产品,村民也由打工者变身为经营者。2012 年,村民人均年收入仅5200 元(见图1),但当地依托特色自然景观和海洋资源,盘活村民闲置房产,将其改造为民宿,随着民宿产业的发展,村民的收入得到大幅度提升。博后村也从之前的“咸穷苦”到如今的“绿富美”,当地的民宿业是乡村旅游产业的成功范例。

图1 三亚市博后村人均年收入

3.全民参与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博后村充分依托当地群众资源,全面调动村民主观能动性,重视村民的参与,提高村民的主体性,有效利用当地群众人熟地熟优势,多方位参与文化旅游发展。在村落改造、发展规划等方面,秉持可持续发展和保留当地特色的原则,综合考虑群众内心意愿,传承当地历史文化,注意保留原有风貌、传统建筑样式,达到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处处是景观、步步有文化的乡村旅游新境地。同时,最大化利用当地人力资源,在岗位设置、人员聘用、运营管护等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和优化,结合教育培训、人员激励等方式,不断提高人岗适配率、劳动生产率,将人力资源转换为人力资本。

4.组织建设

加强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各项政策的制定与颁布给博后村带来更多思考,如打造干部培训基地,上级政府职能部门从各单位抽调优秀党员或党员干部到博后村,与博后村工作人员通力协作,共同致力于博后村项目的建设与环境整治等工作。通过党建引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其中,共同推进村庄建设发展。博后村充分发挥组织建设优势,坚持出实招、用实劲,积极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二)博后村发展乡村旅游的难点

1.内涵挖掘不足,市场监管混乱

首先,博后村乡村旅游主要停留在农家乐、主题公园等游客观赏浅层面,乡村景观只是浮于表面的初打造,投资者、企业经营者难以准确把握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目前博后村的产业主要集中在民宿业上,产业链未能得到进一步延长,缺少深层次的思考和开发建设。未能充分将优势旅游资源展现给游客,极大影响游客的观赏体验。其次,乡村旅游形象模糊,有待打造品牌形象;旅游特色不鲜明,旅游形象缺乏精准定位,出现乡村旅游项目粗放、内涵挖掘不够、后劲不足等情况。再次,政策规划缺乏系统性。博后村不少旅游资源的破坏都是由于盲目开发建设,较多乡村旅游项目未经系统规划和专业设计,部分地区跟风现象较为严重,在游客接待等配套设施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最后,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各行其是,市场监管混乱,有待统筹规划;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恶性竞争的情况,导致旅游业经营环境恶化。

2.基础设施不完善,乡村环境急需改善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不仅要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还要依赖“吃住行游购娱”等基础设施建设。海南虽然在全面发展旅游产业,但主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项目集中在海口、三亚、陵水等临海城市。海南大多数乡村旅游业在郊区或偏远乡村,部分具有开发潜力、民俗文化浓厚的乡村旅游地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处于薄弱阶段,如博后村虽位于亚龙湾,临近海边,具有良好的先天条件,资源环境优异,适宜开发乡村旅游产业,但是存在基础设施不健全、卫生环境条件较差、服务水平跟不上等问题,不利于乡村旅游的整体规划与开发。

3.专业人才匮乏,内生动力不足

据调查,乡村旅游从业人员除了少数管理人才学历为本科,当地大部分村民的文化水平较低,主要从事基层服务工作,而且在上岗前未经过系统性培训,服务人员的素质不高,会出现态度不佳、游客投诉等情况,游客体验感较差,极大影响了乡村旅游的服务接待水平,不利于当地良好形象塑造。若要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人才观念定要改变,需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根据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引进专业旅游人才。

三、博后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

博后村应依托政策环境,将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特色资源转化为民宿优势,村民的主体地位转变成为人力资本优势,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内生动力,把潜在的优势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并为其他乡村旅游项目开发提供示范效应。

(一)创新提质展新颜,焕发特色品牌活力

目前,博后村的旅游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需发挥特色文化优势,打造旅游知名品牌。要利用优势视角,开发具有品牌特色的产品,激活乡村特色,充分挖掘当地资源,将乡土文化特色打造为乡村旅游的主力点,发挥其自身优势,提升竞争力,并将其转化为经济效益。

(二)凝聚发展合力,强化统筹协调

相关政府部门要对博后村的乡村旅游资源数量和类型进行分圈层规划,充分发挥城市向周边郊区及外围乡村的辐射与扩散作用,凝聚合力进行科学有序的开发建设。同时,要利用土地政策、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吸引企业、投资商。要做好乡村旅游的统筹规划,注重政策间的相互协同,调动当地村民、投资商及其他社会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三)发挥主体性优势,激发人才内生动力

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可行性路径,相关政府部门要鼓励社会人才投身博后村乡村旅游建设,如规划设计者、经营管理者、一线服务者,坚持以人为本,构建乡村旅游人才体系。以发展建设为平台,促进农村人才“回流”,鼓励优秀人才回乡发展乡村旅游,同时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助推乡村旅游发展,将乡村产业进行质的提升。

(四)完善基础设施,聚力乡村治理

基础设施完备与否是乡村旅游能否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针对博后村的基础设施问题,旅游相关部门要制订地方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和旅游从业人员的相关培训。交通运输部门要重点加强乡村公路建设,环保部门加强对乡村旅游景点及周边生态景观的环境保护和治理。协同各部门加大对特色村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投入力度,聚力乡村治理,助推乡村旅游发展。

四、结语

基于博后村发展现状,要充分调动政府和社会组织机构的资源优势、当地文化旅游优势、党群一体优势和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化服务优势,合理利用周边地理资源优势,协调各方在资源方面的利益问题,尽全力做到资源的公平分配,进一步实现博后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优势最大化,构建系统化、精细化的乡村旅游发展体系,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工作的开展。要将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与专业知识方法应用于乡村旅游发展中,做到有效安抚村民情绪、协调社会资源,调动积极性、提高参与度,全力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