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着眼文化产业打造新型“智库”——支点杂志举办文化论坛的思索

时间:2024-04-24

◎蒋李

着眼文化产业打造新型“智库”
——支点杂志举办文化论坛的思索

◎蒋李

不可否认和回避的是,媒体资源的商业价值化转化仍然不够。如何通过新闻报道积累专家、客户资源,然后通过编织价值链,将这些资源最大程度地转化为商业价值,是媒体从业人士一直以来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支点》杂志社没有简单地进行新闻生产,而是将传统新闻生产方式转变为落地活动,推动文化产业的相关实践工作。

文化产业打造“智库”

多年来,传媒机构在依靠版面获取广告收入、依靠信息优势延伸产业、依靠公信力输出品牌等商业化运作方面作出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但不可否认和回避的是,媒体资源的商业价值化转化仍然不够。如何通过新闻报道积累专家、客户资源,然后通过编织价值链,将这些资源最大程度地转化为商业价值,是媒体从业人士一直以来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

作为湖北省委宣传部主管、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主办的经济类刊物,《支点》杂志社站在文化产业发展的风口,根据市场运作机制,通过采写《“以商引商”才有“乘法效应”——专家纵论文化产业发展》新闻,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简称:“国研中心东方所”)、湖北大学合作举办“中国文化发展指数发布会暨中国文化发展论坛”(以下简称“文化论坛”),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湖北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为传媒的商业化探索提供了一个启示。

着眼文化产业体现新型智库特色

近年来,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度明显提升,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从战略意义看,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从区域发展看,文创产业能推动城市实现创新驱动;从产业着眼,文化产业跨业态融合,能有效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近期接受《支点》杂志采访的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厉无畏更明确表示,文化产业已成为新常态背景下国内城市转型升级路径之一:“上海正成为中国的创意中心;北京发挥其政治和文化中心的独特优势,文创水准亦向国际靠近;杭州的休闲创意、长沙的文化湘军、西安皇城古都等都发挥着‘引擎’作用。”

比较才见长短,对照方知强弱。近年湖北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网络文化、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放在全国乃至全球视野范围看,居民文化消费支出比重还很低,与北上广深相比,湖北文化产业也存在着产业规模较小、龙头企业偏少、知名品牌缺乏、产业链不完整等不足之处。

做大文化产业,一个重要的途径是招商引资。然而,目前各类智库机构对地方招商引资政策研究较多,但对如何推动文化产业招商引资的研究相对较少,对招商引资成果研究较多,但对过程性、总结性报道相对较少,存在一定缺位。

《支点》杂志社一直致力将传统新闻生产方式转变为深度研究,为公共决策、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企业成长提供具备“新型智库”气息的新闻产品。在“文化+”国家战略、经济新常态、信息技术革命、市场需求井喷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多重背景构成的文化产业发展新形势下,《支点》杂志社顺应国家、社会、市场形势,决定对“契合文化产业特征的招商引资”问题展开报道,在2015年10月刊发表《“以商引商”才有“乘法效应”》一文,解析文化产业特征、总结先进地区经验,以期对湖北省文化产业招商引资提供借鉴。

《支点》杂志社没有简单地进行新闻生产,而是将传统新闻生产方式转变为落地活动,推动文化产业的相关实践工作。从7月份开始,《支点》杂志社与国研中心东方所合作,对全国地区级(及以上,含副省级、省级)城市、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企业进行数据分析和实地调研,共同开展“中国文化发展指数”研究。2015年11月,《支点》杂志社与国研中心东方所结合研究成果,共同发布2015中国城市文化发展综合排名、中国文化产业园区排名、中国文化企业排名。

新闻制作:直面现实问题着眼具体案例

《支点》记者采访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国研中心东方所综合研究室主任张晓欢、武当太极湖集团董事长杨青山等人,形成的《“以商引商”才有“乘法效应”》一文,力求直面现实问题,着眼具体案例,表达鲜活生动。

贴近现实。文化产业的发展一定是企业家的事。但太多大而化之的文化产业理论性研究文章较多,紧密结合湖北文化产业实际,具备针对性、操作性的新闻作品少之又少,而且专家研究与企业家投资之间也没有形成良性互动与合作。《“以商引商”才有“乘法效应”》既有理论阐述,也有实际案例,更有企业家现身说法,满足了各方的阅读需求。

1.采访深入。

《支点》杂志社先后联系7位采访对象,最终选择了既了解京津冀、长三角等文化产业发达地区招商引资情况,又了解湖北省文化资源禀赋和招商引资状况,且具备文化产业项目运营、研究经验的三位采访对象。其中,杨青山既在北京市运营五座大型文化产业园区,也投资过湖北武当山太极湖项目,对两地招商引资环境有充分了解,能有的放矢地谈出文化企业的心声,文中“促成山东高速在鄂投资、协调政府关系”等细节内容无不真实可信、引人深思。

2.问题精准。

为完成好短短的2000字文章,《支点》记者收集超过20万字的新闻报道、规划文件、核心期刊,并与武汉市招商局深度交流,征集采访问题,力争指向深刻。譬如从企业角度,抛出“文化类企业考虑在异地落户,会重点关注哪些内容”问题,对此杨青山表示“地方文化资源延展性、产业上下游情况等硬性条件与政策环境这类软性条件同样重要”,陈少峰则强调项目招商只是结果,重点是前期规划、建设,“如项目没做好,招商却很好,那就是‘骗来的’”。

3.深入浅出。

正如一盘好菜,丰富的素材和优秀的烹饪者两者都必不可少。在后期写作和编辑过程中,《支点》记者和编辑人员围绕“突出具体案例、总结先进经验、结合省情实际”谋篇布局,避免传统、空洞。行文中使用“赔了钱瞧不起你,赚了钱又嫉妒你”等口语化表达方式,及南京市“政府积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等鲜活案例,做到可看、可感、可行,让读者于不经意间得到新闻产品实用、可用的价值体验。

4.论坛预热。

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时代,《支点》还在杂志、报纸、网站、微信等媒体进行立体化传播。除了在自己的杂志文章里强化文化论坛即将召开的信息,并提示文中三位采访对象将出席文化论坛,为论坛提前预热。更重要的是,《支点》还在杂志网站、微信公众号、易企秀电子海报等渠道发布论坛召开信息,同时鼓励记者在各自的朋友圈转载、转发。文章发布之后,数百位关注文化产业发展的读者踊跃报名参会,获得了极大的社会传播效应。

线上传播:强化“两微一端”聚焦媒体融合

只有拓宽拓展传播渠道,才能扩大新闻报道影响力。在线上新媒体异军突起的背景下,《“以商引商”才有“乘法效应”》没有满足于现有的发行渠道,更在纸质刊物之外拓展更大的传播空间:利用自身新媒体优势,整合其他媒体,通过采访对象的渠道,扩大公众影响。

1.布局新媒体。

报道刊发后,《支点》杂志社通过微博、微信、网页等全媒体形成了不小声势。微信、微博发布当天,众多网友主动转发文章并留言讨论。“政府要抛弃排外思维”、“培育本土企业同样重要”,还有诸多如“既要重引资、更要重服务”这类观点得到了广泛认同,很多网友自行转发并留言讨论引发强烈反响。其中,武汉市招商局、襄阳市招商局电子信息产业招商分局专程联系《支点》杂志社,希望通过杂志社引荐,进一步向采访对象请教地方政府如何为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环境。

2.整合外部资源。

《支点》杂志社主动出击,联系多家媒体进行协同传播,互动互推、形成联动,着力在全社会营造广泛影响力。包括新华网、和讯网、荆楚网、大楚网、“动向新闻”客户端都对本次报道进行了图文并茂的转载。

3.推动采访对象转发。

采访对象的圈层,往往也是新闻报道的核心读者。在推广文章过程中,《支点》杂志社建议采访对象在各自单位、个人微信号中对文章进行转载。其中,通过采访对象张晓欢转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所所长杨晓东阅读后表示:愿与《支点》杂志社共同针对湖北省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展开调研。

线下论坛:促进“文化湖北”建设

一个论坛服务一个产业的发展。文化论坛对湖北省文化产业优化存量、扩大增量产生了巨大益处。

1.务实设置论坛议程。

文化论坛以“新常态、新文化、新机遇”为主题,集中探讨传统文化如何创造性转化、文化与科技如何融合发展、金融如何服务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园区如何脱离地产化等问题,吸引了各方关注和踊跃参与。

2.邀请多方高端嘉宾。

产业发展是个生态系统,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政府、研究机构、企业家、金融等各类主体的助推。数十位高校和学术研究机构专家学者,近百位文化产业园区负责人、金融投资机构代表、文化企业代表出席文化论坛。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原常委、国务院原参事任玉岭,国研中心东方所所长杨晓东,国际知名策展人陆蓉之,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景源,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傅才武,北京798艺术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张国华,新影联电影院线总经理周铁东,博润通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君堂,世灏房地产咨询(上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乐晓争,协同创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裁王木,渤海银行武汉分行副行长李玥等众多政商学界人士进行演讲发言。

3.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在某种程度上,文化论坛的举办本身也是让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文化企业、文化园区运营商及文化产业投资者进一步了解湖北、传播湖北,进而投资湖北、发展湖北。此外,《支点》杂志社组织嘉宾在湖北省主要文化产业集群进行走访、考察,为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富有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战略预测、实证分析、政策建议。

4.打造湖北会展品牌。

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相比,中部地区尚缺乏一些兼具独创性、实用性、号召力且持续举办的大型文化论坛。中国文化发展论坛的举办,不仅弥补了这一空缺,更为湖北站在国家层面抢占文化发展话语权发挥了一些作用。

(《支点》杂志)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