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古韵楼阁里的天府世界

时间:2024-05-17

所謂“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天府之国中那些或雄奇、或秀美的建筑,自古就为世人所称道。在保留至今的四川古建筑中,众多的亭台楼阁尤其吸引无数游人前来探访。它们大多地处风光殊胜的环境中,而其建筑结构中体现的工匠巧思、沿革变迁中承载的文化余韵,更能让我们驻足往返。在重檐画栋之外,一座座精致绝伦的楼阁充分展现的,是在自然与文化两面均已臻至美的天府世界。

成都望江楼 倾听女诗人的吟诵

望江楼位于成都市东南锦江岸边,为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而建。薛涛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才女;她原籍长安,因父亲薛勋被贬谪而移居四川。薛涛擅长诗文,精通音律,因此得到剑南节度使韦皋的赏识,曾担任“校书郎”,时人称她为“女校书”。相传,薛涛曾在锦江边汲取井水,亲手制成深红色的诗笺,这就是后世知名的薛涛笺。薛涛诗名很盛,同时代的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等人与她多有唱和;只是这些诗篇大多散失,至今只有90余首流传下来。

为了纪念薛涛,明清两代先后在此地建起了崇丽阁、濯锦楼、浣笺亭、五云仙馆、流杯池和泉香榭等建筑,构成了极富四川风格的园林建筑群。其中最高大宏丽的建筑就是又名“崇丽阁”的望江楼。

望江楼高39米,共4 层,始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下面两层四方飞檐,上面两层八角。每层的屋脊、雀替都饰有精美的禽兽泥塑和人物雕刻;它的建筑风格既吸取了北方殿宇的雄伟峻阔,又蕴含了江南楼亭的秀丽玲珑。崇丽阁的本名取自西晋文学家左思《蜀都赋》中的名句“既丽且崇,实号成都”;而由于楼宇建在江边,人们习惯称它为“望江楼”。现在,它已成为成都的城市标志。

望江楼的东西侧分别有吟诗楼和濯锦楼;前者系依据薛涛故居的吟诗楼而建,后者则形状似船,之所以采取这个造型,据说是为了纪念薛涛在船上为诗友元稹送行的佳话。

绵阳子云亭 千古辞赋的余韵

子云亭位于绵阳市涪城区的西山公园内,是为纪念西汉著名文学家扬雄建造的。

扬雄字子云,是西汉末年著名的辞赋家和学者。他原籍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都区),博览群书,长于辞赋,四十岁才到京师长安,以文才得到了君主的赏识。他的《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等作品在当时广为传颂,被视为司马相如之后最优秀的篇章。但到了晚年,扬雄却深悔少作,他以为辞赋是“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转而研究学术,写下了《法言》、《太玄》等艰深的著作。

扬雄汪洋恣肆的文才与他“文学穷坟典,头白仍著书”的笃学精神一直为后人传诵。为纪念这位蜀中奇才,后人在曾经的“扬子云读书台”上建起了子云亭。此亭历经翻建,目前的建筑为1987年绵阳市人民政府所建。子云亭占地10余亩,建筑面积1400多平方米,高23米,共三层,集楼、台、亭、阁于一体,外形典雅,雄伟壮观。

子云亭与院落中的扬雄花岗岩雕像、刘禹锡《陋室铭》的石刻形成了完整的建筑群落;而在亭下的陈列室中陈列着扬雄的《太玄》、《法言》等作品,子云亭的楹柱上更书有长篇楹联,可供爱好古典文化的游客解读、品味 。

李庄奎星阁 读书人的祈愿

李庄奎星阁坐落在宜宾市东郊的李庄古镇。它初建于清光绪年早期,原是一座三层八角亭。由于它采用了全木结构,上下没有一根钢钉,因此与当地的“旋螺殿”、“百鹤窗”、“九龙碑”一起被称为李庄建筑四绝。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评价李庄奎星阁:“从上海到宜宾沿长江两千多公里中建造最好的亭阁”。

现在的奎星阁为1998年重建,通高五层,总面积560平方米,造型巍峨挺拔,气势轩昂。奎星又称“魁星”,是古代神话中主宰文章兴盛的神灵;为了让读书人祈求科举高中,古代城镇里大多设有魁星阁、魁星楼;而李庄奎星阁正处江边,位置优越,犹如江上的一座导航塔,上下航行的过往船只在数里开外就能望到此楼。游人由此拾级而上,古镇全貌和江面风光尽收眼底,颇可体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意。

宜宾大观楼 高台上的华宇

大观楼,又名“谯楼”。它坐落在宜宾市中区的西街口。底层是石砌的高台,中有十字形通道,可容车马通行。台上建楼,呈长方形,总高28米,长31.6米,宽20.46米,总共三层,系“三檐歇山顶式”,每重檐下均有纲目形如意斗拱,四周棂窗,高敞明丽。

东檐下挂有“大观楼”三字匾额,每字见方1.5米,笔墨潇洒挺拔,是清乾隆年间叙州知府托隆的幕僚冀宣明所书;西檐下则有“西南半壁”四字匾额,书法遒劲,是清代华阳顾汝修所书。大观楼精美典雅,巍峨雄壮,是不可多得的古代建筑精品。

大观楼最初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系前文提到的中唐名臣韦皋在戎州都督任上所建,但当时的选址和建筑形制均已年久失考。另据《宜宾县志》记载:“谯楼在府署之东,创自嘉庆年间。”这是现今楼址最明确的文献出处。此楼在明末又毁于火灾,清乾隆三十年(1765)叙州知府托隆重建后,才定名为“大观楼”。

解放前大观楼年久失修,破败不堪,解放后的宜宾市人民政府曾多次拨款修葺,使之焕然一新。如今的大观楼较往昔更为壮观;游人既可在楼内的图书馆看书,又可登楼欣赏古建筑的精湛艺术。

阆中华光楼 古城的极致风光

阆中古城山环水绕,风光卓绝,城内保存有众多古代建筑。这里有句老话:“阆中有个华光楼,半截矗到天里头”;说的就是城中的标志性建筑——华光楼。在阆中的众多古代楼阁中,这座楼建造最早,又最宏伟壮观,因此被称作“阆苑第一楼”。

华光楼横跨阆中大东街南头,位于上、下华街之间,临嘉陵江,正对南津关古渡,是一座过街门楼。它最初建在唐代滕王所建的南楼旧址上,迟至明代还被称为“南楼”,而“镇江楼”、“华光楼”都是后来取的名字。清朝道光十九年(1839),华光楼毁于一场大火,现存的建筑为同治六年(1867)重建。

华光楼的楼身建于5米高的石砌台基上,通高36米,共四层,三重檐,歇山式盔状屋顶,盖翠绿色琉璃瓦,脊饰繁复精美,重脊套人、兽、鸱吻,正脊为宝珠形顶,高达3米。各层装以花隔门交有回廓周匝,楼层内有“阆范十二楼”缩影和名人书画。登楼俯瞰古城风光,真有古人所谓“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围山势锁烟霞”的气象。而楼下正是昔日的闹市区。阆中在明清时曾是四川省会所在,商贸极为昌盛;清代阆中进士金玉麟用“春城天不夜,人语市如潮”的诗句描写华光楼夜市的繁华景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