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步行的本质

时间:2024-05-17

医生对我说:“您走路太少了,所以您的血液循环太慢。这个现象当然会严重影响您的情绪。您必须多走走路。不管天气怎么样,您应该每天散一小时步,两小时更好。除此以外,您的身体没有任何毛病。您最好是像古希腊的逍遥学派那样,到户外去思考,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躺在沙发上,抽着香烟考虑艺术的问题。”

我还有什么好说的?你如果不愿按照医生的指示去做,他们就给你描绘出有如地狱一般的惩罚来,吓得你不得不听从他们的吩咐。

所以我现在一改过去那种坐着的、冥思着随处一躺的常态,勤快起来。人们可以常常看到我在我们可爱的城里散步,忠实地走完我每天的定额,就像贺拉斯老前辈津津乐道的那样,优哉游哉闲庭信步,脑子里想着各种各样的笑话,漫无目的地走下去。刚开始时,我觉得很无聊,但是很快我就高兴起来,头脑中突发形形色色的奇想,然而刹那间奇想又一哄而散,消失得无影无踪。自从我为了走路而走路以来,我才明白过来走路的本质。人们绝对想象不到,如果人们不把一个事物仅仅当作手段来对待,这个事物的面目会同以往完全不一样。这时,它才揭示出自己的本质,给出它自己的意义,让人领略它隐秘的美。

一个人为了走路而走路的情况是极其少见的,走路总是为一个目的服务。我们要到某个地方去,为此需要一个手段,而人们就用脚来充当手段以实现这个目的,这时,脑袋的意义就不那么大了。而谁要是被迫为走路而走路,就会发现藏在走路之中的意蕴。他就会明白,我们从不为之伤精费神的日常普通的事情,却正包含了最伟大的奇迹。

步行的根源似乎在人的内心最深处。那隐藏在行动或语言后面、居于一个人的本质里面的,那平常被他所掩饰、他甚至不愿对自己承认的东西,都在这个人的步态里流露出来。我们可以控制我们的表情,用语言遮掩自己,我们的全身上下都学会了虚伪;但是从来还没有人想到把走路的样子也伪装起来。在步态中,最精明的骗子也原形毕露。有些东西在人身上隐藏极深,深得连人们自己都不知道,然而别人却可以从他走路的仪态上看出来。的确,步态里好像有一种特殊的、创造着思想、抒发着情感的力量:它能驱逐悲痛,平息激情,颁发荣誉。

一个人暴怒之时,你就强迫他慢走,步子舒缓悠闲;慢慢地,他就将向我们讲述他愤怒的缘由。跳舞具有的使人兴奋的力量在于,舞蹈让脚把情绪从脚上传到了头上。这也正是鼓角的威力所在:行军时,鼓点把士兵们心中的情绪赶走,代之以整齐划一的速度,于是鼓点就给士兵们的心情也套上了军装。

不信的话,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身上试一试。当初我遵医嘱按照钟点走路,颇感无聊,于是开始尝试有目的地改变走路的步伐,制造点乐趣。我开始亦步亦趋模仿朋友们走路的姿势,同时不忘记对自己进行观察,从而发现,只要步伐有任何一点改变,一切思想、感情和情绪也就产生相应的改变。步态的任何变化都反映在面部表情上,如果你沉稳、自信、下命令似的迈腿,那么你绝对不可能做出欢欣鼓舞或遭受了打击的表情来。不管一个人是否真的是一败涂地或痛心不已,只要有什么东西能使他的腿走出欢快的步态,他脸上的惆怅便会一扫而光。如果步伐迈得均匀,脚走出节奏来,那么眼睛也必定会随着节奏起舞。谁要是有本事把别人的步态模仿得惟妙惟肖,他就不由自主地接受了别人的风度和全部面部表情。在模仿别人的时间里,他把别人的思维及感觉等内在方式也一同接受下来了。

如果我学别人走路,就会自动接受同被模仿者一样的表情,此外我的心态也为之改变。所以我大概可以这样想,这就是被模仿者的心态。这就是说,我们有了一个钻进别人内心秘密的手段。

人们可以把这个经验应用到心理学上,也可以在伦理道德上来使用,还可以推荐给艺术家,尤其是话剧演员。如果我们习惯于观察人们走路的姿势,并在我们走路的时候进行模仿,注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心情产生什么变化,那么我们对于人的认识就会得到促进。有些善于模仿的人,也懂得观察自己,他们就可以给我们提供有关的材料。

例如某种感情属于某种步态,这样的步伐产生这样的心情,某个具有特殊品质的大人物走路有一种特殊的步态,等等;可以说,根据人们的步态,就可以分出人们的三六九等,从步态就可以演绎出一个体系来。现在有一种相面术,还有一种笔迹学,为什么就不能有一种关于步态的学说呢?人们可以用这种学说来为道德力量服务。

我们常常抱怨,说我们尽管抱有善良的愿望和严肃的目的,但我们仍不能克服不良情绪和忧愁,控制自己的心情。我们下定决心绝不屈服于心情,绝不受心情的随意摆布,但是无济于事,心情还是战胜了我们。倘若我们把理性的告诫和劝说引导到脚上,它们将会力量倍增。我们不能满足于说说“放心吧,镇静点”之类的话,我们要教育自己,使我们知道哪种步态有安慰、鼓励作用,能打动人心,并且练习走这种步子。

音乐,这个脚的女王,大概也是这样来统治的。谁想把新的感情注入人性,大概要从发明新的舞步开始。尤其是戏剧演员应当重视步态的作用。每一个形象都有其独特的步态,他们必须努力从每一个人身上发掘出与这个人相一致的步态。为了扮演一个角色,他们现在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找到适合这个人物的扮相,而具有这种长相的人,走路的姿势却常常与他们不一样,所以说,他们首先还是应该找到这个人物形象的步态。因为步态会自动地对表情、姿态和声音做出规定。人们有一个共识,即演员必须塑造形象。诗人的思想应当通过演员而得到血肉。但是又该怎么样去做呢?曾经有一个时候,演员聚精会神所注意的只是鼻子。演员们争相在鼻子上打主意,打算借助于有个性的鼻子来产生效应。一个演员如果找到了人物形象的鼻子,便大功告成,便别无忧虑,其余的一切自会手到擒来。

然而曾几何时,这种过于呆板的脸谱便显得过于笨拙。现代戏剧的人物非常灵活,变化多端,最忌讳现成的、一成不变的人物,而是要给我们展示人物的内心生成、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所以现成的鼻子是绝不可能适应现代戏剧的人物的,要表现现代戏剧的人物,它们还欠缺灵活与伸缩性。所谓“美妙的面具”已是名声扫地,所以现在演员们又热衷于寻找人物的声音。他们甚至根本不化装,带着他们的本来面目就上台演出,有些人还任其胡子疯长,凡此种种,蔚然成风。刻画人物性格的重任落到了说话的声音上。为什么就没有人再往前走一步,想到用步态来刻画人物的念头呢?难道不能用步态就表现出一个完整的克劳狄乌斯、一个完整的哈姆雷特吗?我想建议演员们做这个实验,不过他们自己散步似乎也太少。

赫尔曼·巴尔(1863-1934),奥地利表现主义作家、文学评论家,名作有喜剧《音乐会》、长篇小说《升天记》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