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点米成画”传承人和她的乡土记忆

时间:2024-05-17

林涵

几十年前,“千圩万圩比不上那莲圩,千好万好不如那莲布匹好”“上有扬美,下有那蓮”的民谣,就在南宁周边地区传唱。民谣中提到的“那莲圩” 即是南宁邕宁区蒲庙镇下辖的街委。从这些传说和民谣中可以看到,那莲圩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集市,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孟连村拥有着独特的魅力。

而今天,人们认识这个邕江支流八尺江边小村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起源于当地、名声在外的“点米画”。说到点米画,不得不说的是这项非遗的传承人曹文碧。

代代相传的“点米画”与“赛巧节”

在曹文碧的点米画工作室,摆放着精美的手袋、蔬菜造型的毛线编织物品,用绸带钩织的绸带画,还有“点米画”的工具和材料、线绣材料、竹笼纺织机等,这些指间上的艺术,在八尺江边的古村落绽放出美丽的神采。“其实,孟连村的妇女都手巧,擅长做手工艺品和点米画,既充满乐趣情趣,又寄托美好的愿望。”曹文碧说。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需要慢下来,通过那些传统的方式去一窥时光的诗意。在当地,赛巧节和点米画是维系邻里情、亲情的纽带。“每年赛巧节这一天,大家都会热闹地聚在一起制作点米画,一些远嫁他乡的女子也回来跟家人一起制作点米画,不知不觉成为了当地的一种文化。”

从6岁开始,曹文碧就跟奶奶蒋凤英、母亲杨菊英学习各种手工技艺,如点米成画、刺绣、纺线、织布、竹编等各种女红手工艺,从小参加当地每年农历七月七赛巧活动。她说,相比起现在大家聚在一起却各玩各的手机的日常画面,那时候一家人围在一起做点米画的场景,更有温度,即使岁月流逝,这份亲情的温暖仍带着深刻的场景感得以永远留存。

“赛巧节”是那莲的百年传统节日,村民会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制作花灯、“点米画”、布艺画及刺绣等手工技艺作品,通过比拼,评出“巧女”。“点米画”用大米、瓜子、芝麻、绿豆、黑米等原料,精心制成绘画作品和果蔬工艺品,寄托人们对家庭和睦、收获爱情以及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有一年的“赛巧节”让曹文碧记忆深刻。她回忆说,十几岁那年,邕江发大水,村里通往外界的道路都被淹了。眼看着赛巧节就要到了,曹文碧心急如焚,惦记着如何能去到蒲庙圩,买到手工制作赛品的彩条纸,参加赛巧节比赛。当听说可以绕一条远路去到蒲庙圩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第二天早早起床,天刚麻麻亮就出发了,那条远路并不好走,水也还没退去,她趟过积水,走了很久终于去到蒲庙圩,买到了彩条纸,又徒步回到那莲,并连夜做好了赛巧节的比赛作品。

“就为了参加赛巧节的比赛,我一个人徒步涉水去很远的地方买回比赛材料。现在回想起来,都佩服当时的自己。”曹文碧笑道。原来年少时的很多爱好和坚持,都会是后来生活的重要伏笔。

对曹文碧来说,最高兴的,莫过于“点米画” 于2013年入选南宁市级非遗名录,“赛巧节” 则在2014年被纳入第五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作为自治区级的点米画非遗传承人,曹文碧感觉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为了传承手工美术后继有人,曹文碧在那莲街开办了传统手工培训班,还深入社区和学校亲自授课,培训对象遍及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培养他们热爱传统美术、传习民间手工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不遗余力。

记忆中的乡土厚重而美丽

贫瘠的土地很难开出绚烂的花朵。孟连村那莲圩,是曹文碧出生、成长的地方,外界的很多人通过“点米画”认识这里,但其实,这片乡土,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文化历史。

据曹文碧回忆,在她小的时候,那莲古圩曾绿树成荫,整条街道路全是用青石铺砌,古建筑众多且具有各朝各代特色,如北帝庙、古戏台、码头牌楼、社坛等。紧邻古圩的八尺江两岸生长着茂密的木棉树,从江边的码头出发,水路可达梧州、广东。那时候孟连村的商业氛围非常的浓厚,盐业、纺织业等产业非常的发达,产品畅销广州、香港以及东南亚一带。

如今,孟连村的水上码头早已废弃,青石板地面上只留下两排闸洞。曹文碧说,小时候听奶奶讲,以前工人从货船上装卸布匹、食盐等货物,每通过一次闸门领取一根竹签,用于报税和结算工钱,从码头上来就是盐业边关税务所在地。可以说,这里曾经商贾云集,车水马龙。

到了民国时期,八尺江水位逐年降低,大型商船无法停泊,码头只好废弃,部分已在那莲置房的客商,大部分迁往蒲庙码头,那莲圩随之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除了现存的古码头遗址之外,古建筑仅剩下一处北帝庙和一座始建于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的古戏台。据现存石碑记载,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秋,本地乡民捐资重建了北帝庙,而北帝庙始建年代已无从考证。

据资料记载,那莲圩北帝庙供奉的“北帝”是一位专司水运的神,也称玄帝,民间认为他能保佑航船平安,因此凡是有水路的地方,通常都会建庙供奉。如今,北帝庙的香火依然繁盛,每逢初一、十五都有众多善男信女前来烧香许愿。另外,那莲圩每年农历四月二十还举办庙会,七月初七民间“赛巧”,都会进行规模较大的祭祀活动。

那天,曹文碧带我们去看了江边的古码头,当年的古迹早已淹没荒草之中,江堤上开满了牵牛花,曹文碧给我看她早上在这里拍的照片,画面细腻唯美,是一个善于发现和享受生活之美的人。如今兜兜转转几十年,又回到出生的地方,将这项非遗传承下去,是一份热爱更是一份责任。

八尺江宽阔的江水日夜流逝,对岸有一片芦苇,在夕阳下摇曳,白茫茫一片。曹文碧笑着说,等过几天,闲暇些,我就摇只小船到对岸的芦苇荡去,在那拍照一定很美。说完眉眼飞起来,宛若少女。

是啊,对岸有稀少又美丽的风景。而在曹文碧的心里,也有着将非遗传承下去“对岸”的愿望,而登岸的过程仿佛江上摆渡,在她看来,这个过程美丽又意义非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