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7
我喜欢那种用一张机票到达一个国家,仿佛穿越一般来到一个不一样的时代的感觉。而缅甸,就是一个时间仿佛定格在20世纪80年代的国度。
印象中的缅甸,是一片神秘莫测的土地。她是美丽诱人的,有着密密匝匝的原始森林、全世界最好的翡翠矿脉和无数闪耀着金光的禅修寺院。在这样一片土地上,围着隆基、穿着筒裙、踩着人字拖的人们生生不息,全心全意地用自己的方式生活着。面对上天的恩赐和世间的苦难,他们谦恭,他们微笑,为素昧平生的路人,也为自己心中的神佛。
地图上的缅甸,竖着看像一块迷人的钻石,横着看又似一只开屏的孔雀。除了少数几个大城市,大多是乡村模样,但与其相反的、金碧辉煌的众多佛塔却让人叹为观止。和平之城仰光、万塔之城蒲甘都有各自鲜明的特色,只是塔和景并非我行走的重点,那些在困境之中仍善意微笑的人们,带着浓浓的纯朴气息,更让我着迷。
飞向仰光
飞机从曼谷飞往仰光。慢慢地,飞机开始下落,仰光此时电闪雷鸣。我乘坐的螺旋桨ATR72客机被缅甸人戏称为“丧夫制造机”,毕竟从1988年到现在已经发生了多次事故,连俄罗斯都已经坚决禁飞这架飞机的飞行。我看着窗外被狂风撕扯着快要变形的机翼,和仿佛就在耳边炸开的雷声,暗自咒骂着为什么不买点旅游意外险。
就在我分神的片刻,仰光似一团深色的斑点延绵至午夜的大海。很快,慵懒的灰色海水升至地平线,切割了整个天空的闪电,照亮了漆黑的城市。慢慢地,灯光闪烁,交织成线,如蛛网般伸向城市中心,随后映入眼帘的是金灿灿的大金塔,它在漆黑的夜里格外引人注目,毕竟这是唯一一个让外国游客在飞机上能看到的醒目地标。飞到仰光的时候已经接近午夜,从飞机上只看得清稀稀拉拉的灯光,和曼谷通明的城市有些鲜明的对比。雨慢慢地停了,微弱的灯光无力撩开缅甸的神秘面纱,残留的一切仿佛午夜里被廢弃的游乐场。
我到了酒店,办理好入住,疲倦地一头睡了过去。
我住在仰光的17街。清晨我被一排颂着经文、排队化缘经过楼下的尼姑吵醒,后来才发现落地窗帘后面是一扇玻璃门,连接着一个很大的阳台,站在阳台上可以俯瞰整条街。仰光的街道还保留着英国的命名方式,即南北为街(Street),东西为路(Road),整个街区都挤满了被雨水冲刷后破落的殖民地老房子,旧得特别有氛围。仔细观看这里的房子,无论是窗台,还是柱子、阳台上的花纹雕塑,都可以看到英国人为这座城市注入的心思。仰光应该是保留殖民地建筑最多的东南亚城市了,虽然它们已经霉迹斑斑,就像一件过时的欧洲大衣,但是可以看得出来这件大衣曾经很昂贵。
在缅甸大街上,随处可见成群结队的僧侣,僧袍加身,裸露半个臂膊,从年老者到儿童皆有。缅甸男人的一生中必须要拥有一段削发为僧的经历。他们脸上都保持着“我佛慈悲”的笑容,代表“佛教之国”的尊严。由于信仰,国内的佛教徒们不遗余力地建庙建塔,金碧辉煌的佛塔便成了缅甸的地标,造就了全世界旅行者们向往的“佛塔之国”。
来到蒲甘
蒲甘,有一句俗话说:“若问蒲甘佛塔数,四四四六七三三。”这个数字显然是艺术性的夸张。但根据现今缅甸考古局调查统计的数字,直至今日蒲甘一带大小佛塔寺庙仍有2217座之多,所以人称为“千塔之国”,有道是“蒲甘,手指之处必有浮屠”确系实情。
马可波罗或许并没有来过蒲甘,但是他在1298年发表的游记形容蒲甘是全世界最精致的景点之一,即使到了今天我们所见的蒲甘也许只是当时的一抹余晖,但是这个威尼斯旅行家的称赞放到今天也依然成立,由百年前的文字对照蒲甘今日的模样,发现这片净土变化不大。
我从娘乌骑着电瓶车,吃着一路由过往的汽车扬起的尘土,经历了一段苦不堪言的旅程,最终到达了老蒲甘。此刻,成千上万个佛塔将我团团包围。现在蒲甘能爬的佛塔已经寥寥可数,而且视角很低,位置很远,所以新修建的南明观景台成为了我唯一的选择,因为它成为了破坏整个平原突兀的存在。为了让它不出现在我的镜头之中,我唯一的办法就是每天清晨选择到这里来看日出,一次只需要大概40元人民币。
观景台的东南方有一个名为敏那苏的村庄,这是我在观景台认识的一个缅甸向导推荐我去的。这个村庄很有意思,因为没有什么游客经过,所以村民们看到我都很好奇,一位特别好客的老奶奶把我叫去了她们家做客,为我端上了花生米和热茶,老奶奶从桌下端出一个筐来,顺手拈来两片苞米叶子,抓上一把烟草熟练地卷起一根像雪茄一样的香烟,看着我微笑,吧嗒吧嗒地抽了起来。她看着我惊讶的眼神示意我是否要来一根,我欢笑着点头。我毫无防备地抽了一大口,差点把我这个十年老烟民的肺咳出来,感觉就像搂着烟囱吸上一口,老奶奶笑着又给我倒了一杯茶。这时,老奶奶的孙女跑了过来。
看她发梢鬓角还沾着水,脸上的特纳卡还是新涂的样子,应该是为了迎接我特意梳妆打扮了一番。女孩害羞地问我来这里做什么,我说着农夫的单词比划着割麦子动作和山羊的单词学着羊叫把她逗得哈哈大笑,她说我带你去找吧,我喜出望外,告别了老奶奶。就这样,她带我走了大半个村庄,基本上每家每户都进去打招呼、拍照,女孩还给我表演织布纺线,虽然最后得知这个季节已经没有人在田地耕种,但我还是很开心,收获满满。
·来源:马蜂窝旅行家专栏
·本文有调整 责任编辑:黄月芬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