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7
文 / 吕斌
张老先生今年69岁,已退休在家,一年多前无诱因逐渐出现情绪低落、怕动、不想说话、睡眠差、烦躁不安等症状,并伴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以前,老人性格特别开朗,爱和别人说笑,如今整个人好像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也感觉不到人生美好,每一天清晨就想着这一天怎么熬过去,全身上下没有一处不难受。
其实,这就是抑郁的表现。
抑郁症患者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摆脱症状上,那就有可能越努力摆脱,症状就越严重,不妨忽视躯体不适感,不要害怕见人,只做当下该做的事。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比如叠被子、洗袜子、倒垃圾、做饭、散步、购物等。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尝试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常去拜访朋友,参加聚会等,专注做事的时候,更容易忽略躯体不适。此外,还可以在焦虑不安时做一些放松训练,让心情逐渐平静下来。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情绪和肌肉息息相关。当人的肌肉处于疲软、懒散状态的时候,情绪就会告诉大脑:我很差,我不行,我很抑郁、我没有价值。而当人的肌肉处于运行、活动状态的时候,情绪就会告诉大脑:我很棒,很有活力,我要去一个地方,去做一件很重要的事。
人们心灵上的痛苦一直是正常人生的一部分。然而,很多人从小都被灌输了人生认知的假象,认为没有痛苦的人生才是幸福的,这种错误的认知导致人们不能接纳自己的症状:不能接受焦虑,因此更加焦虑;不能接受抑郁,因此更加绝望。其实,每个人都是带着各种各样的症状在生活,患者可以试着学会与“症状”共存,从习以为常,最后做到置之不理。
作家史铁生先生曾经这样感慨过:
当我的腿刚不能走路的时候,我坐在轮椅上,天天怀念我能奔跑打篮球的时光,每天在怀念中非常痛苦;
又隔了几年,我在轮椅上生了褥疮,浑身难受,那个时候天天怀念几年前我什么都不痒都不疼,安静地能坐在轮椅上的时光;
又隔了一些年,我得了尿毒症,总要去透析,这个时候我就怀念当初仅仅有褥疮的轮椅时光。
白岩松也说过:我50岁了,如果还活不到善待每一个今天的地步,那前面的50年都白活了。所有的东西都容易轻易地错过,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善待每一天。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