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第六章婴幼儿的喂养照顾⑦

时间:2024-05-17

文 / 大连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 王兴国

配方奶粉要吃到几岁

不能母乳喂养时,1岁(12个月)以内的宝宝应首选配方奶粉喂养,而不是选用其他奶制品(如全脂奶粉、脱脂奶粉、普通牛奶、低脂牛奶、酸奶、奶酪等),这是很多权威机构,如美国儿科学会、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营养学会等的共同主张。那么1周岁以后呢?

1周岁以后宝宝所需营养理论上应该由多样化的膳食来提供,在鱼、肉、蛋、奶、大豆制品、蔬菜,水果,谷类等食物种类齐全,数量合理,足以提供充足营养的情况下,配方奶粉不是必需的,亦可选用普通牛奶或其他奶制品。不过,就营养价值而言,配方奶粉显然要超过其他奶制品因此1岁以后的幼儿,选用配方奶粉仍要优于其他奶制品。

不过,在任何情况下,婴幼儿均不应该选用炼乳、甜牛奶、牛奶饮料、酸奶饮料、乳酸菌饮料,活性乳等“奶制品”代替母乳、配方奶粉普通牛奶或酸奶。当然,豆奶,藕粉,植物蛋白乳等饮料更不可取。

科学地添加辅食

随着生长发育,消化能力逐渐提高,单纯乳类喂养(母乳,配方奶粉或混合喂养)不能完全满足6月龄后婴儿生长发育的需求,需要逐步添加奶类以外的食物,并向固体食物转化过渡。这些奶类之外的食物通常称为辅助食品,简称辅食,以泥糊状为主要特点。

辅食补充乳类的营养不足

大多数乳母的乳汁分泌最大量约为800毫升/日,提供能量560千卡。但大多数6个月的宝宝(体重约为7千克)每天需要660千卡能量,不足的部分应由辅食补充。随着月龄增大,母乳或配方奶粉提供的能量愈显不足。

其他重要营养素,如蛋白质、铁,锌,维生素C等也有类似趋势。以铁为例,6个月以内,宝宝每天只需摄入0.3毫克铁即可(因为出生时有一些储备的铁可供消耗),但6个月以后每天需要摄人铁10毫克(因为出生时储备的铁已经消耗完了),而奶类铁含量较低,故应由含铁丰富的辅食加以补充,如加铁米粉、肝泥、肉泥,鱼泥等。

添加辅食过迟或品种不当,会导致宝宝营养不良,如缺铁性贫血、锌缺乏,体重不足、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等。

辅食提高胃肠消化能力

在适应宝宝胃肠消化能力的基础上(“循序”),适时添加合理的辅食(“渐进”),能促进肠蠕动及牙齿发育,提高咀嚼和吞咽能力以及消心酶活性,使之最终适应进食固体食物,有助于获得全面的营养物质。辅食添加从液体或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步增加固体、半固体食物。

添加辅食过早或过急,宝宝胃肠消化能力难以承受,影响物质消化吸收.得不偿失;添加辅食过晚或过于强调液体、泥糊状,会导致宝宝进食和消化能力低下,不能按时过渡到固体食物,影响宝宝各项功能成熟。

辅食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辅食不但为宝宝补充营养物质,锻炼消化能力,而且为宝宝提供各种神经刺激,促进神经系统发育,如尝辅食的味道促进味觉发育;闻辅食的味道促进嗅觉发育;看辅食的颜色促进视觉发育;辅食需要手眼协调,使用工具,从而促进触觉发育;一些精细进食动作则促进本体感觉形成。

正因如此,辅食应该在富含营养的基础上,尽量具有多样性的口感、气味、颜色和形状,为宝宝提供丰富的神经刺激。同时,应尽量让宝宝自己动手,接触辅食,哪怕弄得一团糟,培养儿童的进食技能。进食活动本身与摄入的营养物质同样重要,不要忽视促进宝宝神经系统发育的大好机会。

辅食满足心理需要,培养饮食习惯

吃辅食,特别是自己动手吃辅食,是宝宝迈向独立的第一步、转折点和里程碑!不但体验了喜怒哀乐、满足感、反抗等各种心理活动,还能学习使用匙、杯、碗等食具。用手抓食物,既可增加婴儿进食的兴趣,又有利于促进手眼协调和培养儿童独立进食能力。更重要的是,及时接触、尝试感受成人食品,将降低以后出现偏食、挑食的概率,有助于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为此,应尽可能让宝宝自己动手参与进食,而不是家长包办,否则会促成幼儿期和学前期的不良饮食习惯。

添加辅食不等于断奶

断奶是一个很笼统、含混的说法,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无论如何,到一定年龄母乳要停止,但还要继续进食配方奶粉或其他奶制品。一般地,0~6月龄婴儿,纯母乳喂养或配方奶粉喂养。6~12月龄婴儿,奶类优先,继续母乳喂养(每天600毫升~800毫升),并及时合理添加辅食。12~36月龄幼儿,继续母乳喂养或给予其他乳制品,逐步实现食物多样化。

添加辅食的开始时间

美国儿科学会、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权威机构均建议,开始引入泥糊状辅食的时间为6月龄(约180天)。此时婴儿每次摄入奶量稳定,约180毫升/次,生长发育良好,提示婴儿已具备接受其他食物的消化能力。一般添加辅食最早不早于4月龄,最晚不迟于8月龄。早产儿应按矫正月龄计算。

添加辅食太早,将影响奶类摄入和消化功能,不利于宝宝整体营养,还会增加食物过敏和腹泻的机会。添加辅食太晚,会导致铁、锌、维生素C、蛋白质等营养素缺乏,损害宝宝的进食能力和消化能力,不利于宝宝整体的身心发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