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河沿面片

时间:2024-05-17

北宋诗人梅尧臣写过一首诗,题曰《田家》,其中写到:“灯前饭何有?白薤露中肥”。依我的猜测,诗人如此质朴的句子应该来自一次郊游或者踏青。返回的路上,累了,也饿了,想吃点东西,遂在途经的一个小小村落里寻进一户人家,一盏灯下,还真有白薤可食。喜悦之余,遂赋此诗以记之。

而这种专供旅人途中充饥的可食之物,在甘南、临夏一带也有,它就是河沿面片。

听听这名字,多有趣别致。在美食的命名上,有的以人而名之,如宋嫂玉羹;有的以地而名之,如杭州的西湖醋鱼。其实,河沿面片也算是以地而名之,但它的不同之处在于并非一处具体之地,而是地名之大大得让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因为辽阔天地间,河太多,河沿自然也就多了。但是,常在西北边地游走的人心中知道,河沿面片是甘南、临夏一带的一道美食。

河沿面片里的“河”,是洮河。这是一条横陈于兰州与甘南、临夏一带的大河。最早,往来于兰州和临夏间的商贩们常常要在路上吃些面食,就在洮河一带搭锅设灶。久而久之,面食之法渐渐传至临夏、甘南一带。但我窃以为,河沿面片的推而广之,肯定与临夏、甘南一带当年常常出门的脚户有关。那时候,他们远走天涯,维持生计,奔走路上,想吃一碗家里的面片,可又出门在外,吃不上,怎么办?有心计的人就在脚户们常常投宿的洮河边上,开一家这样的小饭馆,经营家常饭,遂取名河沿面片——这么一说,你就明白,河沿面片绝非什么怪异之食,实际上也就是当地人常吃的一种带汤的面片而已——更准确地说,是一碗羊肉面片。它的做法,和羊肉面片的做法无异——制作时,先将面粉用水调和、揉搓、捏团,捏成粗条状,之后掐成小团,蘸油搓成小条,稍发片刻,压扁之后在沸水中揪入面片。待熟后用笊打入碗中,放入清汤或臊子,撒上蒜苗丝、香菜即可食用。

但河沿面片之于食客,还有更深的意义。它如同在古代的驿站歇息一样,让一个旅途劳顿的人在天低野旷的路上有一碗热气腾腾的面可食,在陈设简陋的小面馆里跟小厮说几句话,从老板娘跟前打听一下路程,甚至能让寂寞的路途生出一丝尘世的温暖,这些,都是河沿面片的人文意义吧。

其实,这面片中所藏的,还有一段我浪迹临夏一带时的经历。

至今,我还记得积石山下那个大雨滂沱的夜晚,那个小小的河沿面片店中,小店的主人——那位贤淑的回族妇女为我借来雨具,给我端来那一碗热气腾腾的面片。她的河沿面片,比我吃过的任何一家都香。就是那一次,我听她讲,在临夏一带有句俗语——“上炕裁缝,下炕厨子”——意谓积石山一带的人,因为以面食为主,对即将出嫁的女儿要进行厨艺培训,等出嫁后新娘要在婆家做“试刀面”,以展示厨艺。

她自豪地对我说:“我的试刀面,让公婆家满意,才同意让我出来开饭馆的,要不,想干也出不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