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过了保质期的食物安全吗?

时间:2024-05-17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吴广枫

过了保质期的食物安全吗?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吴广枫

1 什么是食物的保质期?

“保质期”这个词常见于食品包装标识上,也是消费者购买食品时主要关注的标识信息。

一般来讲,确定食物保质期需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个是食用品质,比如外观、颜色、口感、味道等,保质期内的食物,其食用品质不应有明显的劣变,例如:保质期内的面包不会显著干硬;另外一个方面是其卫生品质,生产实践中大多以微生物指标作为判断其卫生品质的依据,保质期内的食物,不应出现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变质现象。但是,“保质期”并不等同于安全,过了保质期,并不意味着就变得不安全了,而是品质较差了。事实上,“保质期”这种说法误导了中国消费者。

食品的保质期由生产厂家根据产品情况、并做了相关的保质期实验后确定。我国国家食品安全标准GB7718-2011《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中,对一些食品的保质期做了具体规定,这个规定是企业必须达到的最低要求,通过改进工艺和包装,企业生产产品的实际标注保质期可以高于国家规定。

2 国外对食品的“保质期”是如何规定的?跟我国有何不同?

我们经常将“保质期”当做食物的安全期限,认为只要过了这个安全期限的食物就是危险的。事实上,国外并没有食物安全期限的说法,而是用best before、use by date、sell by date的说法。

从这些表述可以看出,国外所谓“保质期”,指食物具有最佳食用品质的最后日期或者商家售卖该种食物的最后日期,这个日期仅表征了食物的货架天数。超过这个天数,食物的食用品质变差了,食物由best变为better(大多数时候是这样),商家也需考虑撤换商品,但并没有“食物质量不能保了”或者“不能食用了”这类含义。相对于我国“保质期”的叫法,国外的表述更加客观合理。

3 保质期内的食物是不是绝对安全?过了保质期就一定不能吃吗?

“保质期”内的食品其实只是厂家给消费者的食用口感和安全性最佳的承诺,从口感和安全性考虑,保质期内的食品当然是最好的,但在食品贮存条件达标、包装完好、色香味没有发生变化的前提下,过期食品也能食用。比如过期面包没有发霉,也没有变硬,颜色、味道、口感正常,就可以放心食用。

食物的保质期还与储藏和包装条件相关。“保质期内不变质”需要遵循厂家的保存要求才能实现。否则,在保质期内食品也可能变质,而厂家也没有责任了。比如说,鲜奶保质期两周,是指没有开封且冷藏的前提下。如果已经开盖,或者放在室温下,那么就可能很快变质,虽然在保质期内,但还是变质了,也并不安全。

所以,过了期的食品并不是都不能吃,而保质期内的食品,如果储藏不当,也可能变质。

4 消费者注意事项

(1)食品即将到保质期时并不意味着食物不能食用,如果购买回家之后,放过了保质期,有些食物如果状态正常,仍然可以食用。比如说,果酱和蜂蜜没有发霉也没有酒味,味道和口感正常,那么不一定非要扔进垃圾桶。

(2)任何一个产品的保质期,都有一定的储藏条件要求。一般来说,储藏温度越高,同样一种食品的保质期越短。比如说,零下18℃下能保存12个月,不等于室温25℃下也能存这么长时间;要求密封保存可以放半年,如果敞开放着肯定不能放那么长时间,所以,消费者购买食品后一定仔细阅读食品标签,注意其存放条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