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毕业生调查的旅游业人才素质研究:素质特征、影响因素、内在关联*

时间:2024-05-17

王昆欣,汪 汇,褚 倍,李 冬,吴盈盈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310000)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文旅融合促进了旅游产业链的延伸,提升了产业发展关联性,使产业发展更加注重多重综合效益和功能。旅游业的这一基本变革态势对旅游业人才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于其他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更紧密,与行业企业联系更直接,其办学核心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后,旅游职业院校应准确把握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适应社会与产业发展需求,优化旅游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旅游业人才培养质量。

1.2 文献综述

通过分析中国知网1993-2019年间发表的178 篇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相关论文发现,学术界对旅游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一些颇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1)研究角度固化。现有的研究大多从政府或者企业的视角探讨如何优化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如石芬芳等指出,政府应通过制定政策并结合法律、制度等方式及各种激励手段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氛围[1];张岳军认为,教育部通过委托原国家旅游局组建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积极参与到旅游职业教育各个环节中[2];黄继元指出,旅游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要主动适应旅游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3];章尚正等认为,旅游院校应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高旅游教育质量[4]。目前的研究从学生角度出发的相对较少,且大多数关注的是在校生群体,对于毕业生群体关注较少。其实,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对于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内容局限。研究内容集中在现状、问题及对策等宏观理论层面,如闫荣明对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归纳总结, 进而提出了优化建议[5];张代楠研究了“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研究现状等,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对策建议[6]。调查内容主要涉及毕业生对旅游职业教育的满意度和评价等方面,研究不够深入,缺乏毕业生对于旅游职业教育各环节如课程与教学、师资情况等重要性认识的相关研究。

(3)研究方法单一。使用定性研究较多,如马勇等[7]、杨卫武[8]等人的研究 ;使用定量研究则较少。定性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研究深度不够;定量研究主要采用简单的数理统计,而计量分析等较为复杂的分析还较少。

1.3 研究设计

旅游职业院校利用教育资源,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旅游职业教育可以被视为一种服务[9]。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技能,实际上是消费了院校提供的教育服务产品。因此,旅游职业院校培养人才,实质上就是提供旅游职业教育服务的过程。那么,院校如何提升这一服务的质量呢? 本研究认为提升教育教学服务质量本质就是提高教育需求主体(本研究中主要是指毕业生)显在或潜在的需求。因此,本文旨在弥补之前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相关论文的不足,基于1995—2019年间我国13个省份31所旅游职业院校的619名旅游类专业毕业生的调查数据,构建基于毕业生视角的旅游业人才素质特征模型,分析旅游业人才素质养成与旅游职业教育因素的内在关联,为优化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参考。

2 旅游业人才素质特征模型的构建

2.1 模型构建的途径与方法

选取1995—2019 年间我国13 个省份31所旅游职业院校的619名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历时三年多对这些毕业生进行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调研院校涵盖了浙江、北京、广东、云南、山东、四川等全国13个省份,其中,华中地区3 所院校,华北地区5 所院校,华东地区8所院校,东北地区4所院校,西南地区4所院校,华南地区4所院校,西北地区3所院校。调查内容主要涉及旅游业人才素质特征、旅游职业教育对旅游业人才素质养成的影响、优化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意见和建议等方面。

研究相关量表采用Likert 5级量表,运用层级分析法统计分析数据。传统的对旅游业人才素质特征的调查方法往往缺少数据的系统化分析,缺乏合理的量化指标或者通过简单平均获取的量化指标不能科学地解释复杂问题;而利用层级分析法提取毕业生反馈信息构造判断矩阵,运用合理的算法,通过判断矩阵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10],能增强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说服力。

2.2 素质特征模型的要素整理

研究团队先不预设有关旅游业人才素质特征的相关要素,而是在访谈中征询毕业生的意见。由毕业生根据个人经验和认识,自行总结提出旅游业人才素质特征;在此基础上整理访谈的相关语义,归纳出旅游业人才素质特征候选要素,为便于后期素质特征模型的构建,采用基于Likert 5级量表的问卷调查法,将10个候选要素制作成旅游业人才素质特征模型初选要素调查问卷,所有问题均采用5 点计分法,通过电子邮件、微信、QQ、走访等方式将问卷发放给619 位毕业生,由各位毕业生根据各自对旅游业人才素质特征的理解,对10个候选要素打分,按照“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非常不重要”五个等级进行选择,对应分数依次为5分、4分、3分、2分、1分,要素分数越高,代表该要素被毕业生认可的程度越高[11]。

共发放调查问卷619 份,回收问卷619份,有效问卷598 份,回收问卷的有效率为96.61%, 满足问卷有效性。通过对各要素的加权计算,去除或者合并分数较低的要素,最终确定旅游业人才素质特征模型的七个方面的主要特征要素,即:一般能力、职业能力、通识性知识、专业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法治意识、道德观念,相关语义整理情况见表1。

表1 旅游业人才主要素质特征及相关语义整理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根据上述七项素质特征,首先,拟定了七个维度的调查量表,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由毕业生对这些素质特征的重要性进行比较并打分,进而形成判断矩阵。

然后,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得出相应因素单排序的权重。例如,对判断矩阵B,计算满足BW=λmaxW的特征根与特征向量,其中λmax为B的最大特征根,W为对应于λmax的正规化特征向量,W的分量Wi即是相应因素单排序的权重。本研究采用根法计算最大特征根λmax和特征向量W。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①B的元素按行相乘:

②所得的乘积分别开n次方:

③将方根向量归一化,即得特征向量W:

④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λmax:

然后进行一致性检验,检验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I,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⑤计算一致性指标CI:

CI的值越大,代表矩阵的一致性越差。

⑥查找相应的评价随机一致性指标RI。

不同阶数的矩阵,其评价的一致性指标RI不同,见表2:

表2 1-9阶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⑦计算CR。

为了判断矩阵是否有令人满意的一致性,需要将CI与RI比较。

CR为检验系数。

当CR=0时,说明此判断矩阵有很好的一致性。

当CR<0.1时,说明此判断矩阵有较好的—致性。

当CR≥0.1时,说明此判断矩阵不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应调整判断矩阵中各项取值,直到CR<0.1。

借助R 语言(version 3.4.3)进行相关计算。首先,检验和修订调查中残缺判断矩阵,从619份调查表中检测出有效调查表598份;然后,将598份有效问卷中提取的判断矩阵进行加权几何平均,建立综合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对不一致矩阵各列进行归一化处理。同时,由于上述素质特征都是经过高度提炼的,其重要性在打分上有所差异,因此为了消除离群值对本次研究结果的影响,我们调整了个别判断值中的较大偏离的离群值,使之趋于一致。最后,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到一致性比例(CR=0.006),形成最终的判断矩阵(见表3)。

表3 旅游业人才素质特征重要性比例(W i)一览表

结果显示,旅游业人才素质特征的重要性排序依次为:专业性知识(0.199)、职业能力(0.187)、实践性知识(0.160)、道德观念(0.138)、法 治意识(0.123)、一 般能力(0.098)、通识性知识(0.094)。

旅游业人才素质特征是旅游业人才的先天因素、受教育程度与后天实践结合而形成的,各个要素既发挥着不同作用,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片面夸大某一个要素而否定另一个要素,都会导致理论上的偏差和实践中的失误。这要求旅游职业院校尊重教育优先规律,准确把握旅游业人才素质养成与旅游职业教育因素的关联作用,充分发挥旅游职业教育对于提升旅游业人才质量的积极作用。

3 旅游业人才素质养成与旅游职业教育因素的关联分析

旅游职业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建立在所有参与旅游职业教育的个体或者单位、所有涉及旅游职业教育的各要素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之上。为提升教育质量,学校要精准识别旅游职业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对旅游业人才素质养成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旅游业人才培养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好教育生态。研究团队利用毕业生调查的相关数据,以基于毕业生视角的旅游业人才素质特征为参照,对旅游业人才素质养成与旅游职业教育因素的内在关联进行层级分析。

3.1 旅游业人才素质特征的影响因素

旅游业人才的成长处在一定的开放系统之中,素质特征的养成受到各种不同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及制约,这些因素大致可以概括为旅游职业教育、个人(努力)、家庭(家人和亲属)、工作单位(不同时期或某一特定时期的工作经历)、机遇及其他社会因素等五个方面。根据问卷调查中提取的毕业生评价数据,如前的方法借助R 语言(version 3.4.3)进行相关计算,形成了最终的判断矩阵(表4),一致性比例(CR)为0.021;最大特征根λmax为5.090。

表4 旅游业人才素质特征的影响因素重要性比例(W i)一览表

结果显示,这五大因素对旅游业人才素质特征的影响程度有显著不同,各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旅游职业教育(0.361)、个人(0.247)、工作单位(0.171)、机遇及其他社会因素(0.124)、家庭(0.097)。其中,旅游职业教育排在第一位。这是因为旅游职业教育突出旅游业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和应用性[12],为旅游业人才职业生涯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因而对旅游业人才素质特征的影响程度也最为显著。

3.2 旅游职业教育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

为了研究旅游职业教育对旅游业人才素质养成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在访谈中,研究团队以“在校期间,你认为哪些教育方式或途径对你素质的养成影响较深”这一问题征询毕业生的意见,经过整理访谈内容,归纳出六个方面的旅游职业教育影响因素,包括课程体系、实践经历、老师引导、朋辈影响、社会服务活动、学风与校风。相关语义的整理见表5。

表5 旅游业人才素质特征的旅游职业教育影响因素及相关语义整理

根据上述六个方面的影响因素,研究团队首先拟定了六个维度的调查量表,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由毕业生对这些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比较并打分,根据598份有效问卷调查中提取的评价数据,如前的方法借助R 语言(version 3.4.3)进行相关计算,形成了最终的判断矩阵(表6),一致性比例(CR)为0.031;最大特征根λmax为6.160。

表6 旅游业人才素质特征的旅游职业教育影响因素重要性比例(W i)一览表

结果显示,旅游职业教育主要通过课程体系、实践经历、老师引导、朋辈影响、社会服务活动、学风与校风等六个方面,影响旅游业人才素质特征的养成,重要性排序依次是老师引导(0.272)、课程体系(0.207)、实践经历(0.176)、学风与校风(0.141)、社会服务活动(0.113)、朋辈影响(0.091)。

3.3 旅游业人才素质养成与旅游职业教育因素的内在关联

课题组根据598份有效问卷调查中的数据,如前的方法借助R 语言(version 3.4.3)进行分析,对旅游人才素质养成与旅游职业教育因素进行层级分析,得到旅游业人才素质养成与旅游职业教育因素的内在关联(表7-13)。

表7 旅游业人才“专业性知识”养成与旅游职业教育因素的内在关联一致性比例(CR):0.014;最大特征根λmax:6.210

结果显示,在专业性知识方面,老师引导(0.377)的影响力最大,其次是课程体系(0.282)。这是因为旅游职业院校是旅游业人才专业性知识养成的重要场所,老师在这个场所中又起着重要作用,课程体系是学生提高专业性知识的一个重要辅助因素。实践经历(0.132)和社会服务活动(0.104)可以增加学生对专业性知识的兴趣,激发学习潜能,并为专业性知识提供实践应用机会。

表8 旅游业人才“职业能力”养成与旅游职业教育因素的内在关联一致性比例(CR):0.060;最大特征根λmax:6.030

表9 旅游业人才“实践性知识”养成与旅游职业教育因素的内在关联一致性比例(CR):0.010;最大特征根λmax:6.060

表10 旅游业人才“道德观念”养成与旅游职业教育因素的内在关联一致性比例(CR):0.004;最大特征根λmax:6.020

表11 旅游业人才“法治意识”养成与旅游职业教育因素的内在关联一致性比例(CR):0.023;最大特征根λmax:6.140

表12 旅游业人才“一般能力”养成与旅游职业教育因素的内在关联一致性比例(CR):0.028;最大特征根λmax:6.170

表13 旅游业人才“通识性知识”养成与旅游职业教育因素的内在关联一致性比例(CR):0.006;最大特征根λmax:6.030

在职业能力方面,实践经历(0.306)、老师引导(0.249)、课程体系(0.232)的影响力位列前三。这是因为学生职业能力主要通过课堂实践教学、行业实践活动等课上课下结合和校内校外融通的方式来培养。老师引导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职业能力养成[13]。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想获得社会的认可,需要学校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准确定位,这要求课程体系要围绕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设置课程。

在实践性知识方面,实践经历(0.277)、社会服务活动(0.254)、老师引导(0.200)的影响力位列前三。学生的实践性知识是逐步形成的,实践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可以让学生置身真正的职业环境履行岗位职责,是对所学知识技能的综合训练,是提升和检验学生实践性知识的有效途径。老师引导可以强化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不断丰富其实践性知识。

在道德观念方面,影响较大的分别是老师引导(0.347)、学风与校风(0.178)、实践经历(0.157)和社会服务活动(0.133)。这是由道德教育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老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引导,并利用良好的学风与校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在实践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中激发学生正确的道德情感,让学生通过不间断的老师引导、自我学习、认识、改造、提高,在不断的实践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中养成道德习惯[14],最终形成自身高尚的道德意志。

在法治意识方面,老师引导(0.316)、实践经历(0.191)、学风与校风(0.189)、课程体系(0.133)的影响力位列前四位。法治意识教育培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因而老师引导对于学生法治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学风与校风可以强化法治的培育,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法治的养成是职业人生必须要上好的课、必须交好的答卷。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提高认识,增强践行法治的自觉性,培育法治意识。法治意识具有具体而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学生学习的必备基础。

在一般能力方面,实践经历(0.227)、社会服务活动(0.217)、老师引导(0.210)、课程体系(0.152)影响较为显著。通过实践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高,锻炼了其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有效地提升了其一般能力。老师引导和合理的课程体系,很好地保证了学生一般能力的培养。

在通识性知识方面,影响较大的分别是社会服务活动(0.275)、实践经历(0.250)、老师引导(0.195)、课程体系(0.145)。社会服务活动和实践活动有利于将培养学生通识性知识落到实处,学生可以切身体会行业环境和自身不足,学习人际交往技巧,提升服务技巧,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相关课程,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通识性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念和积极的动机。

4 结论与讨论

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旅游业人才素质养成的因素很多,涉及旅游职业教育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包括本研究论及的课程体系、实践经历、老师引导、朋辈影响、社会服务活动、学风与校风等。从更深层次看,这六个方面的影响因素都是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内容,研究这些因素对旅游业人才素质养成的影响及作用方式,可为进一步优化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提供有益的启示。从旅游业人才素质养成与旅游职业教育的关系看,旅游职业院校应按照系统、平衡、联系的生态学思想,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教育生态[15],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4.1 深化产教融合,探索协同育人机制

产教融合是办好旅游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旅游业人才素质养成与旅游职业教育因素的关联分析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观点:在职业能力、实践性知识、一般能力这三个方面,实践经历的影响力权重均排名第一;在专业性知识、道德观念、通识性知识这三个方面,实践经历的影响力权重也均排名前三。在访谈中,大部分毕业生都充分肯定了去企业学习、培训、实习、比赛、交流的经历对于成长的积极作用。因此,旅游职业院校应高度重视与企业的产学研深化合作,不断探索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引企入教”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与用人单位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深化协同育人,汇聚企业资源支持学校专业综合改革和创新创业教育,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改革[16],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的合作共赢。

4.2 强化专业群建设,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旅游业人才素质养成与旅游职业教育因素的关联分析显示:在专业性知识方面,课程体系的影响力权重是0.282,仅次于排名第一的老师引导(0.377);在职业能力方面,课程体系(0.232)的影响力也位列前三位;在实践性知识、法治意识、一般能力、通识性知识等方面,课程体系的影响也较为显著。这是因为课程体系是保障和提高旅游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为充分实现专业与专业协同发展、相近专业在教学资源上的共享共用,根据产业链条的分布情况,使专业链紧密对接产业链[17],旅游专业群可直接涵盖导游、餐饮管理与服务、酒店管理、空中乘务、会展策划与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休闲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并且还可辐射老年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表演艺术、会计、人力资源管理、营销与策划等专业。因此,旅游职业院校应该依托旅游专业群建设,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4.3 完善旅游职业教育生态系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有34.35%的毕业生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对母校发展的建议。旅游业新业态层出不穷,这对旅游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旅游业人才有更强的自主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旅游者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促进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因此,旅游职业院校应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相互融合,改革教学模式。要推进专业实训教学模式改革,建成教学过程与企业经营过程对接、教学目标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内容对接的校内实践实训课程体系[18]。应将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培养渗透在日常实训教学中,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锻炼能力,提高技能。

4.4 坚持立德树人,更加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不同于其他科类职业教育,旅游职业教育提供的最主要的直接产品是“人”的服务,因此,对人才的素质、技能、情商要求更高,更需强化立德树人、文化育人。旅游业人才素质养成与旅游职业教育因素的关联分析显示:在道德观念方面,影响较大的分别是老师引导(0.347)、学风与校风(0.178);在法治意识方面,老师引导(0.316)、学风与校风(0.189)的影响力也位列一、三位。因此,旅游职业院校必须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格、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作为办学的重要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涵育德行的功能。近年来,“工匠精神”屡次被提及,反映出国家对于工匠人才的迫切需求,旅游职业院校应更加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品质、追求完美极致,拥有真正的“旅游工匠精神”。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