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经济格局和数字技术下的会展业变革”系列笔谈

时间:2024-05-17

主持人:梁增贤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

《旅游论坛》刊出的这一期笔谈,邀请了几位专家探讨关乎会展业、会展教育、会展研究方向性、战略性的问题。显然,几位专家关于新经济格局和数字技术下的会展业变革问题意见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有些争论。有争论是好事,辩不一定能明,不辩肯定不明。刘大可教授指出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展会的部分传统优势已经受到了巨大挑战。如何在当今信息时代重新定义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已经成为展览业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罗秋菊教授积极倡导拥抱新技术,促进传统展会实现“企业—产业—城市”的价值重构。王春雷教授也同样指出,会展业的数字化转型,其关键不是技术的现代化,而是重构业务价值链。新技术带来了会展项目管理全流程增加价值的机会。事实上,新技术以及由此衍生的新业态、新产业对传统展会乃至整个会展业已经产生了持续而深刻的影响,不可避免地淘汰或者替代某些传统会展功能或形式。同时,新技术变革下的会展业也会衍生出新产品、新业态、新价值,并带来新的机会。正如杨征副教授和胡兵教授指出会展业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主流,数字化技术为会展业提供新动能和新模式。褚玉静副教授和张宏梅教授基于数字技术在“进博会”的实践,更具体地指出,数字技术驱动了会展业的创新变革,拓展了展会的时空,丰富了服务体验,让展会更便捷、更高效。会展教育和研究当然也要因应变革,做出调整。新时代的会展教育者和研究者的自我突破、自我革新、自我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第一,会展教育和研究要更加视野开阔,对新技术和其他领域的新发展高度敏感。今天会展业的竞争和变革不仅来自同业,也来自其他领域企业的“降维打击”。电商平台就替代了部分传统展会功能,线上虚拟互动也实现了许多线下活动的体验。会展业已经进入积极融合其他领域的时代,学界自然不能墨守成规、闭门造车。

第二,会展教育和研究在进一步深化展览研究的同时,要更加关注来自日常的活动、节事和仪式,面向生活,面向日常。未来的中国会展将更多地涉足各种非经济的赛事、体育、节庆、活动,强调社会效益、符号、意义、体验。或许,我们将会展理解为一个平台、一种网络、一类社群,能进一步拓展会展教育和研究的领域。

第三,会展教育和研究需要一个整合的理论和学科体系。正如戴光全教授指出的,新时代节事研究有新功能、新特征,并积极倡导建立“事件学(eventology)”学科体系,深化和加强事件学基础理论研究。这是未来会展研究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新技术在重构会展业价值的同时,也迫使学术界重新反思会展的本质问题和学科体系。

全球经济格局的重构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加速推动了新技术对传统会展业的变革和价值重构。各种新技术为线下会展转为线上会展提供可能性,也为虚拟世界中迷茫的供需双方建立了技术桥梁。由此衍生的许多新产品、新业态、新功能和新形式必将赋予会展业新价值和新发展。中国的会展教育和研究必须因应新时代、新趋势做出调整和优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