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驿传与文明共生

时间:2024-05-17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被叛军俘至长安后,目睹沦陷后的京城,满目萧条零落,身处逆境,音讯不通,思家情切,写下这首《春望》诗。诗中满含家国情怀,今天读来,从中还可感受到当年的通讯状况。那么,古人是如何通讯,又有哪些信息传播方式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一次穿越,去了解一下我国历史悠久的驿传文化。

据考,世界通讯活动最早大约出现在四千年前的古埃及第十二王朝,相当于我国夏代。在公元前10世纪的亚述帝国就以本部为中心建筑了石砌驿道,而波斯帝国在公元前6世纪居鲁士统治时期也有了骑兵传递信息的邮驿。随后大流士在亚述帝国驿道的基础上已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并沿途设驿馆,以调遣军队和传达政令。罗马自公元前2世纪征服地中海沿岸建立行省制度后,成为疆域广大、经济繁荣、交通发达的西方帝国,邮驿已成为军事和行政机构的一部分。在其灭亡后,新建立的国家仍采用罗马的邮驿制度,也成为阿拉伯邮驿制度的基础。这些记载表明在我国春秋战国前后,东西方世界几乎同步先后出现了通讯驿传体系。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罗马“地方数千里,有四百余城。小国役属者数十。以石为城郭,列置邮亭,皆垩塈之(用白土粉饰屋顶)。”又引《汉书》说其“十里一亭,三十里一置”,说明当时汉王朝对罗马邮驿已有所了解和借鉴。

到了我国唐宋时期,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以巴格达为中心广开驿道,在各省设置驿馆达900多处,驿道干线与支线交织,通达四方,与我丝绸之路已可衔接。而日本也在这一时期,仿照中国唐朝的邮驿制度始建邮驿,一直延续到1871年近代邮政出现后才废止。

中国是世界驿传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邮政史上,不论在规模上,还是组织形式上,数中国最为庞大和严密。商代已有通报传递军情的文字,到西周时就已经出现驿传设置了,为有效地统治邦国,捍卫领土,及时掌握各地方国诸侯的动态,传布天子的诏书命令,在以道路为网络的国土上,“路室”“候馆”遍布,即成为后来驿传的雏形。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各诸侯国无不兴办邮驿以递送军情,传旨报信,加强京城与地方、边塞的联系。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秦始皇平定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的统一政策,建立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驿站网,并统一了驿令,促进了邮驿的发展。

汉承秦制,是中国邮驿史上继往开来的阶段,规模宏大,机构严密,尤其随着张骞通西域,打开了通往中亚细亚、欧洲的丝绸之路以后,驿传已成为大汉王朝与世界沟通的桥梁。两汉时,以亭鄣、峰燧为形式的邮驿通讯,由东向西进展,“望烽走驿”“万里相望”,已经有了横跨欧亚的大视野。其规模之大是政治、军事行动所致,也是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其实,丝绸之路作为一条沟通欧亚的国际大通道,在其形成之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西部就已经有了植根于我华夏先民原始崇拜的玉石之路、游牧民族骑马驭车的草原之路、传播青铜黄金冶炼技艺的青铜之路……这些道路表明,人类之间的交流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文明的脚步也正是沿着这些道路才得以延伸發展着,其所交流传播的除了具体的物品外,更有增值空间的却是技艺文化等精神层面的东西。因此山河阻隔的两半球的人们才得以在几千年的交往沟通中谱写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代文明史。这似乎也是丝绸之路在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不可估量的伟大意义。

值得自豪的是,在道路开辟的初始阶段,我们的先祖就已经将信息传递赋予了条条道路,让道路从宣示声威、军事攻伐、管控疆域的征战之路,逐步成为地区资货交易和信息交流的文化通道,相当于承载了今日的信息流、物流和客流的社会功能。由此,在文治武功中使中华帝国不断汲取着先进文明的成果,同时也反哺西方世界,声名远播于异域他乡。回望审视我国有着三干多年历史的古代驿传,如今已成为我国特有的世界级的物质与非物质双重文化的遗产。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