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广西旅游高等教育专业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4-05-17

瞿亘

(1.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2.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广西桂林 541006)

作为我国的旅游资源大省,广西是我国旅游高等教育起步较早的省份。1985年,桂林冶金地质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前身)率先开办了广西第一个旅游高等教育专业,同年桂林旅游专科学校(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前身)开始招生。经过 20多年来的发展,旅游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广西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2号]政策的出台,广西旅游产业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对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使命和要求。

一、广西旅游高等教育的历史及现状

广西旅游高等教育起步于 1985年。桂林理工大学的前身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开办的旅游专业,成为广西第一个旅游高等教育专业。广西旅游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于上世纪 90年代中后期,标志是桂林旅游专科学校升格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广西旅游学科开始向规模化、系统化发展。十多年来,广西的旅游高等教育在规模上、结构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旅游类专业已经成为广西高校争相开办的热门专业。至2009年,广西的29所本科院校中,已有17所开办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应用型本科旅游类专业,共设置旅游类本科专业 9个,专业布点 24个,在校生 4324人,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师范学院等 4所本科高校开设有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硕士点;广西的39所高职高专院校中,有31所开办了旅游高等职业教育,连同仍在举办旅游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9所本科院校,共设置旅游类高等职业教育专业 28个,布点115个,在校生16315人。 2009年初,广西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旅游类专业在校生共计20639人,当年毕业生 5331人。

2009年广西硕士研究生层次旅游类专业布点一览表

2009年广西本科层次旅游类专业布点一览表

2009年广西高职高专层次旅游类专业布点一览表

二、广西旅游高等教育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近一半的旅游类专业布点仍处于新办培育阶段

据统计,2009年广西本科层次旅游类专业 24个布点中有 14个为近四年开办并招生,高职高专层次旅游类专业的 115个布点中有44个为近三年开办并招生,属于培育阶段的新办专业。各高校近年来纷纷开办旅游类专业的目的主要分两类,一是高校原来已经开设了与旅游专业存在较密切关系的历史、地质、外语等学科专业,以老专业带动新专业建设、以优势学科带动学科群建设,在原有专业办学条件的基础上开设的旅游类专业;二是高校为了补充和完善学科结构,集中投入新的教学资源,开设旅游类专业;三是鉴于部门旅游类专业开办门槛较低,部分高校跟风设置旅游类专业。就高校新办专业而言,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办学经验不足、实训教学条件建设不足等问题。

(二)多数高校旅游类专业办学规模较小

从专业布点数及在校生规模来看,广西高职高专旅游类专业办学规模、在校生规模远高于本科旅游类专业,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等职业教育为主,旅游人才市场各工种、各岗位需求仍以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

大多数高校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旅游专业在校生规模较小。21所设置旅游专业的高职高专层次旅游专业在校生规模为 150人左右,9所设置旅游专业的本科层次旅游专业在校生不足150人,未能形成人才培养规模效应。

(三)形成旅游学科体系和专业群的院校较少

从全区层面上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广西旅游高等教育已经初步形成了包括旅游酒店、旅游交通、旅行社服务、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出入境旅游等多领域的旅游高等教育专业群,建立了涵盖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层次的高等教育体系。

从院校层面看,各高校内部形成相互支撑的系统性的旅游专业群较少。大多数高校设置了旅游管理系或旅游学院,下辖专业也仅局限在单一的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不能深入旅游产业的丰富内涵进行旅游细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并开办专业。能在院校内构建较完整旅游学科体系和专业群的仅有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专业群建设初具规模的有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广西东方外语职业学院等少数院校。本科院校受教育部专业目录范围的限制,也未能建立旅游学科体系和专业群。

(四)旅游管理与酒店管理专业布点过多

广西旅游高等教育专业布点主要集中在旅游管理类(44个布点)、酒店管理类(30个布点)两个专业上,两个专业的布点总量占广西旅游高等教育专业布点总数的二分之一强。区域旅游人才培养过度集中于这两个专业,极有可能打破人才供求平衡。专业布点过于集中于这两类专业,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旅游管理类及酒店管理类人才需求量较大。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新政策支持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明显带动了酒店住宿业和相关旅游行业的发展,对于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人才需求出现较大增长。为满足广西区内及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对这两个专业高水平旅游人才的需求,广西多个高校相继开办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二是教育部公布的普通本科专业目录相对粗放。相对于专业细化程度较高的高职高专专业目录,普通本科专业目录显得比较粗放。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旅游产业的内涵已经日趋丰富,产业内分工也日趋细化。在教育部公布的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中,有专门设置的一级学科“旅游大类”,下辖2个二级门类的14个细分专业。普通本科专业目录中,没有独立设置的旅游类专业目录,旅游管理专业只是目录内二级学科工商管理类下的具体专业,酒店管理专业为目录外专业。本科院校开设旅游类专业时,只能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并在此专业基础上开设诸如导游、景区规划与管理等专业方向,这些专业方向在专业目录中仍然视为旅游管理专业,以至于本科专业目录中旅游管理专业布点过多。三是旅游管理类及酒店管理类专业开设门槛较低。与理工农医等学科专业不同的是,如果只是设置开办低水平的文科类或者管理类专业,并不需要投入太高的办学成本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实训设施。一些新办高职高专院校和民办高职高专院校采取低成本办学、低分录取从而扩大在学规模的经营性方针。多数开办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文秘、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低投入办学的文科类专业,导致这类专业在广西区内布点过于集中。

(五)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

旅游产业由“食、宿、行、游、购、娱”等多个行业及与其相关的上下游复杂服务体系构成。其中,“食”有烹饪及餐饮管理专业作为支撑;“宿”有酒店管理专业作为支撑;“行”有物流和各类乘务类专业作为支撑;“游、购、娱”有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导游、景区规划与开发等专业作为支撑。旅游行业涉及出入境旅游时,还有相关的旅游外语类专业进行支撑。很难确定旅游管理专业与具体行业的对应支撑是什么、核心职业能力是什么、人才培养面向什么。如果只是把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众多高等院校为增加学科门类数的低成本“凑数”专业而任由设立的话,则很可能在将来的旅游人才供求市场上出现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过多、专业人才培养数量失衡、培养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进而出现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社会美誉度下降等问题。

(六)旅游类双师型教师严重短缺

旅游类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要求从业者必须有较高的一线岗位实践动手能力。在旅游从业者的培养过程中,双师型教师尤为重要。他们负责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训教学环节,直接培养学生的一线工作能力。很多高校在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时候一般都采用两种方式,即:一是把已有的学科型老师送到行业中的一线岗位学习和实践,然后反哺教学,成为双师型教师;二是从行业中调入资深从业者,从事学校的实训教学工作。两种方法相比较,前者效果较好,但是培养周期较长,教师外出学习期间,直接影响学校原有的教学秩序,所以数量不多。第二种方式的实施较容易补充实践型的行业教师,但很多高校在引入行业教师后,对他们的教学技能、方法的培养也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导致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难以大批量产生。

(七)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建设应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实训基地建设为抓手,实训基地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广西区内相同旅游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投入水平相差较大。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专业办学水平较高的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2009、2010两年在该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方面,仅设备投入就达 200万元,购置了大批与一流酒店同步的先进设施,建设了仿真度高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而一些新办或是办学规模不大的旅游类专业所在高校,能为校内酒店管理专业提供的实训条件仅仅是几张床和若干床单被套,更多地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责任转移到了学生的校外实习环节,转移给了校外实习酒店,而实习酒店缺乏系统的实践教学指导和指导教师,会导致学生的实践技能不强、成才周期过长等问题。

三、广西旅游高等教育专业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对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布点过多的专业申报进行严控和指导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在广西区内高校已经出现人才供求失衡、教学资源重复浪费等问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各高校申报新专业时,应严格把握专业设置门槛,控制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布点数量的进一步增长,指导高校把宝贵的教学资源投入到其他更具发展潜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效果更显著的专业建设中去。

对于已经开设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且办学水平较低的高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给予及时的关注,指导相关高校进行积极的专业建设与改造,加大投入力度,切实提高旅游人才培养质量。对于确实不适应社会和旅游产业人才需要的旅游专业布点,可通过行政管理手段,对相关专业进行限制招生乃至停办专业。

(二)高校应深入探索旅游内涵,配合产业发展,设置新兴旅游类专业和方向

高校应对旅游产业的丰富内涵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旅游产业链发展及产业辐射对人才的需求,开发服务旅游发展的新兴专业及相关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发挥高等教育对产业先导性和引领性作用。高校开办旅游类专业时,不应该再局限于旅游管理与酒店管理两大专业,可以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经过充分论证后,积极开设诸如高尔夫运动服务与管理、餐饮营养、户外旅游、极限运动、空乘服务、休闲会所管理、东盟小语种等旅游相关产业专业,加快现代旅游学科和专业群的建设,从而避免“一拥而上,一哄而散”的专业办学竞争局面。

(三)各高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促进旅游人才实践能力的提高

旅游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水平较高的学校,可在满足自身教学需要的前提下,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向其他高校的旅游类专业学生开放实训基地,帮助其提高旅游工作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为本校教学能力较弱的双师型教师提供多次教学实践的机会,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尽快成长。

对于专业布点多,且人才需求量大的旅游类专业,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考虑依托高校或者企业,投入建设旅游类公共实训基地,面向社会开放,促进高校旅游类专业在校学生、社会再就业人员旅游工作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四)各高校应进一步完善旅游类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促进双师型教师的成长

坚持定期派遣学科型青年教师到旅游行业一线岗位进行锻炼的机制,促使青年双师型教师的迅速成长。对从旅游行业调入学校的技能型教师和兼职教师,高校应对其加强教学方法、技能的指导和培养,帮助其提高实践技能教学水平。

[1] 杨梅,张陆,牟红.大旅游教育——旅游高等教育的新思路[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0,(6):18-19,29.

[2] 朱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 [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7):39-42.

[3] 刘洋.旅游高等教育与培养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 [J].长春大学学报,2003,(5):63-64.

[4] 宋园园,邵新春,朱华波.论东北旅游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途径[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56-57,60.

[5] 刘敏,王玉明,冯旭芳.山西旅游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86-89.

[6] 孙颖,盛敏.我国高等院校新办专业:问题与对策 [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2):22-27.

[7] 保继刚,朱峰.中国旅游本科教育萎缩的问题及出路——对旅游高等教育 30年发展现状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8,(5):13-17.

[8] 高鹏,杨海红.中国旅游高等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24-27.

[9] 潘素玲.中国旅游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61-16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