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旅游研究领域新的里程碑✳——《旅游哲学引论》评介

时间:2024-05-17

谭传凤

(华中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最近,我有幸阅读了曹诗图教授等撰写的《旅游哲学引论》一书,该书由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 7月出版。该书出版后,受到旅游学界和哲学界的广泛好评。先后有《从哲学高度研究旅游的可贵尝试》、《对旅游本质的有益探讨》等书评发表。该书被认为“将旅游学的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旅游研究学术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目前,《旅游哲学引论》已被部分大学列为旅游专业研究方向研究生的教材和重要参考书。中国旅游研究院主编的《中国旅游研究 30年》(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9年出版)也重点评介了这本著作,认为“作者从哲学的理论高度,围绕旅游的本质问题大手笔地展开论述,观点新颖,见解独到,论述精辟,思想深邃,是一本提高旅游研究层次和旅游哲学素养并具有较高学术品位的开山之作。”旅游学者张凌云教授发表的《回顾与展望:中国旅游教研出版 30年》论文对《旅游哲学引论》一书进行了介绍,将其列为我国旅游理论研究深化的代表作之一。笔者以为,《旅游哲学引论》一书除上述书评和文献肯定的地方外,还有以下特点值得关注。

一、研究意义重大

长期以来,人们多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关注旅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片面重视对资源开发和企业经营方面的研究,而漠视对旅游主体的研究,严重损害了旅游产业的整体利益,影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对而言,发达国家对旅游的研究视野开阔,体现着深沉的哲学思考和浓厚的人文关怀精神。旅游哲学概念在国外相关研究文献中也可见到。西方不少哲学家纷纷介入旅游与休闲研究,表明了旅游、休闲与哲学的密不可分性,也表明了哲学研究的新视角,更表明了学者的远见卓识。相比之下,中国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存在很大的差异和差距。可喜的是,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已开始重视休闲哲学和旅游哲学的研究。2008年 4月 16日,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会议由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成思危先生(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主持。成思危先生在会上强调,休闲研究应该在哲学、理论体系构建和应用 3个不同层面上展开。2008年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年会上有多位学者提交的学术论文涉及休闲哲学内容,发表了诸多真知灼见,大张旗鼓、理直气壮地倡导建立“休闲哲学”这门新兴学科。如著名学者于光远先生和我国休闲学科研究的开拓者马惠娣认为:“休闲研究的本质应当是哲学的、文化的,哲学与文化是休闲研究的核心和灵魂。”河南大学哲学教授王德军认为:“休闲哲学是哲学的新形态,是哲学学科发展新的增长点。”与休闲学理论研究相比,旅游学界的研究在观念上显得比较落后,研究层次不高,研究的功利色彩太浓,学术界一窝蜂地涌向旅游经济和旅游管理研究,极少有人关注旅游文化特别是旅游哲学问题的研究,不少旅游学者对旅游哲学研究不以为然,甚至不屑一顾,即使有极少人研究也是“羞羞答答”。有幸的是,2008年7月国内第1部《旅游哲学引论》学术专著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大胆地从哲学的视角理直气壮地研究旅游,开我国旅游哲学研究之先河。

长期以来,我国的旅游研究注重应用研究,忽视理论研究,研究总是在经济与管理、个案与实证中转圈子,学术成果缺乏思辨力度,不够厚重,导致研究层次总是上不去。温家宝总理2007年5月14日在同济大学演讲时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温总理的见解也适用于旅游学科的研究。如果我们只关心脚下的事情,一窝蜂地关注旅游经济和旅游经营管理,同样是没有未来的。因此,旅游学科应该关注“天空”,这个“天空”就是从文化和哲学上研究旅游的本质,提升旅游研究的层次。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认为,“每门学科向下分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三个层面,向上又有各大学科部门的哲学概括。各个学科只有扎根于基础、技术和应用科学才有生命力,而生命力的长久勃发又必须依赖于学科的哲学概括。”旅游学科的研究其实可以从地理学科的发展中得到启发。钱学森先生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地理学落后,理论体系不完善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地理哲学研究,在于缺乏科学的思想方法指导。”他还反复强调“要建立和发展地理科学,就要研究地理哲学。”(钱学森等:《论地理科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我国旅游学研究中的问题比地理学更为严重,理论基础的薄弱和旅游哲学思想的缺乏已经严重制约了旅游学科和旅游业的发展。我们研究旅游学科这样一个开放的巨系统,必须用哲学思想来指导。实践证明,旅游不从哲学的视野和高度进行研究,旅游学科研究的层次就上不去。为促进我国旅游业和旅游学科的持续、健康发展,迫切需要以哲学的视野和高度进行旅游研究。旅游哲学正为旅游学科奠定了一方重要基石。《旅游哲学引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旅游哲学”这门新兴学科基本建立,这对于提升旅游研究层次和引领旅游学科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问题重要

我国旅游业虽然增长速度较快,但健康和谐发展明显不足。究其根源,我们认为与缺乏科学发展观和哲学思想的指导有关。旅游实践中的诸多问题,亟待从理论角度进行梳理和经验总结,以提升我国旅游研究的理论水平,并指导更为科学文明的国民旅游实践。要使我国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将旅游研究置于哲学的视野之中,深入探讨旅游的本质与功能,研究旅游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特别是旅游对和谐社会构建的作用等重要问题,提升旅游业发展的境界。为促进我国旅游学科的健康发展,也迫切需要以哲学的视野和高度进行研究,并建立旅游哲学这门新兴学科,以引领旅游学科的构建和健康发展。同时,哲学需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拓宽其研究领域,增强其现实价值,近年来,应用哲学、部门哲学的勃兴即是哲学学科这一发展趋向的明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指南》中有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新兴学科等选题内容。旅游在人生命中的意义,旅游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是文明社会必须关注的重大问题。从哲学高度研究旅游和休闲,是新时期哲学研究中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之一。哲学研究与旅游研究结合大有可为。

《旅游哲学引论》的作者曹诗图等学者在旅游学术研究方面登高望远,高屋建瓴地论述和回答了上述重要问题。《旅游哲学引论》从旅游理论体系的本质论、价值论、伦理论、本体论、矛盾论、认识论、方法论、旅游实践论等方面,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了旅游的概念、旅游的本质与特征、旅游的功能、旅游伦理、旅游矛盾、旅游异化、旅游真善美、旅游与人的精神世界、旅游的境界与层次、旅游与人的全面发展、旅游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科学的旅游发展观、旅游科学方法论、旅游研究实践、旅游学科体系的构建等切关宏旨的问题,并对诸多旅游现象和旅游实践问题进行了哲学透视。我们相信这些重要问题的研究,将会对我国的旅游学术研究和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可以预料,旅游哲学问题研究必然会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和兴趣,这是旅游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研究视角新锐

《旅游哲学引论》的研究视角新锐,其创新之处在于从旅游学与哲学交叉结合的层面系统而深入地研究旅游,构建一门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兴学科——旅游哲学,在学术研究上具有创新性。作者从哲学本体论、价值论等视角透视旅游的本质,探究旅游真谛,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新颖;从本体论的角度论述了旅游的真善美,即从科学的视角追问旅游之真,从伦理的视角追问旅游之善,从艺术的视角追问旅游之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旅游哲学的高度对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学科构建进行深入研究,为旅游产业和旅游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由于研究视角新锐,对许多旅游问题(如旅游泛化与异化现象、旅游统计失真、我国旅游收入与旅游产品、旅游区位严重错位等)的分析入木三分,切中要害。当前我国旅游研究存在不少问题,现状比较混乱,迫切需要旅游哲学的“法眼”辨识和进行哲学思辨。南开大学出版社将《旅游哲学引论》这本专著作为“旅游学新视野”系列学术著作在 2008年 7月率先推出,可谓慧眼独具。

四、学术观点新颖

《旅游哲学引论》作者阐发的许多观点令人耳目一新,读之令人击节。如书中从旅游的本质定义了旅游的概念,将旅游概念划分为元旅游、准旅游、泛旅游三个层次,并对旅游概念的泛化现象进行了反思和批评。书中论述了旅游的精神价值,提出旅游是追求生命自由和生命创造的最佳方式之一和向旅游本真意义回归的观点,阐述了旅游的层次(俗游、物游、知游、神游)或境界;分析了旅游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认为旅游业发展的最高境界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如此等等,书中充满许多新颖的学术观点。

总之,通过《旅游哲学引论》的阅读,读者可以深深感受到作者独到的理性视角、非凡的学术眼光、恢宏的学术气度和深邃的学术思想。

此外,《旅游哲学引论》一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较高,是目前旅游学术著作中少见的。当然,该书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是部分章节之间的学术水准有些参差不齐,有的章节的哲学味道还不够浓厚,但这不影响该书的学术价值和整体质量,不过是大醇中的小疵,不足为病。该书如果能再版,希望对此问题进行改进,使之更为完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