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漳台人“大吉”亲缘(二)

时间:2024-05-17

林长华

吉祥瑞果入民俗

在漳台民间,人们崇柑爱桔表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操办喜事时处处可见桔影、可闻桔香。《台湾风物志》中也有记述:“花轿到男家,要待新郎之弟端一盆桔子出来迎接,新娘才能出轿门,取‘吉迎之义”。喜庆宴席摆的冷盘习惯选用柑桔,有的别出心裁在上面盖上一张醒目的红纸,开席时揭开,取其“见红大吉”好意头。传统婚礼中,柑桔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传统婚礼中有一道隆重的拜茶礼仪,不容忽略。新婚翌日上午,新郎新娘要捧着放有金桔(亦称“金枣”)的闽南工夫茶,连同吉语恭献长辈们,谓之“拜茶”,这是传统婚俗不可忽视的大礼。记得1979年我结婚时,新加坡的亲人未能出席婚礼,我便仿效乡人传统做法,买了一包糖制金桔,连同一盒漳州茶厂出品的“铁观音”,通过邮政局寄给定居异国的长辈,尽管邮资比金桔和茶叶高出许多,但是遥寄“桔茶”表达的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深挚亲情。

说婚喜,不能不提漳州人的洞房大桔。操办婚事时,人们购买最多的也是柑桔,一笼箩又一笼箩,搬进洞房里。人们喜欢在洞房里摆饰红灯笼似的柑桔,或果实累枝的柑桔盆景,烘托婚喜气氛。洞房花烛夜,乡人亲友接踵而来“看新娘”,习惯用方言“说四句”。“四句”就是带有诙谐色彩的“好话句”,有自编的也有传统的,“说四句”中屡会提及柑桔,如:“眠床四脚在,蚊帐八字开。新娘生水(美)人人知,红柑大吉送些来。”。新娘听罢,就得笑吟吟,双手捧着若干个“大吉”(红柑)回谢“说四句”的宾客。

有条件搬住新居的房主也喜欢买来几盆四季桔,既美化厅堂庭院,又隐喻大吉大利。每年春节前夕,是漳州“四季桔”旺销的季令,四季桔简直不逊西方国家圣诞节热销的圣诞树。据载,早在宋代,凡事爱讲究好彩头的漳台人有将柏树枝叶插在柑橘上,以示“百事大吉”。有一幅传统吉祥年画《年年大吉》,画面是硕大的柑桔和两条鲶鱼,取“桔”与“吉”,“鲶”与“年”同音,寓意年年都是吉利充盈。

柑,漳台方言是“慷慨”之意。正是有这层独特的色彩,人们在民俗活动中,往往离不得柑桔这一重要民俗“道具”。漳台人家一年之中要举行几次拜天公(玉皇大帝)民俗,虽然规模不能与古今北京天坛的祭天仪式典礼相提并论,但是从次数来说,漳台民间的“祭天仪式”的频率却很高,如:辞旧迎新(除夕)、正月初九、正月十五、迎娶媳妇、入住新居、还愿答谢和“家安节”(农历十月和十一月间的民俗大节)等等,拜天公除了供桌上必不可少要有柑桔,还要在宰杀的猪羊嘴里塞个大桔,寓意“要(咬)大吉”。类此有情趣、有蕴意的风俗在漳台民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

正月“大吉”不可无

每年正月里上门作客的亲友甚多,几乎家家户户都少不了要备办“大吉”(柑桔)迎客访友、拜年送礼。柑桔就是最传统、最热门的节令嘉果。

正月里走亲访友,拜年的礼品讲究四式,也就是四样,其中必不可少的一式就是柑桔。上门做客,不带礼物也可以,但起码得带若干个“大吉”。主人收下客人送的“大吉”,有的也会拿出自备的“大吉”回赠来客,表示互尽好意,各得其祥。新春佳节,家里来客,主人要请尝两个金桔蜜饯(俗称金枣),寓意“好事成双”,连同“吃金枣,年年好”的吉语呈上。清代同治年间,台湾有一首《竹枝词》描绘正月赠送柑桔节俗:“元旦春为一岁魁,大家拜贺礼相陪。儿童也解称恭喜,赚得红柑满袖来。”《漳州史志》中载:“正月初一,小辈向长辈拜年,长辈随即赐以红包和红柑。”“亲友上门拜年时,红柑用以敬客。”。快过年时,我在漳台文具店购买红包袋时,触目可见一些红包袋图案就是柑桔唱主角,印制精美的红包袋烫着“大吉大利”金字,肯定会有不少藏友收藏它一辈子。

晚清东山岛著名文人马兆麟(1837~1918)写过一首亦谜亦诗的《大桔》至今脍炙人口:“陆郎怀袖物,闽南产最宜。用代多仪享,宜偶不宜奇。”诗的首句借用“怀橘陆郎”这个历史典故。汉朝末年,6岁的陆绩到九江去拜见袁术。袁術拿出许多橘子给陆绩吃,陆绩舍不得吃完,深藏3个于怀中。临行告辞、躬身施礼时橘子落地,袁术笑问:“你藏了主人橘子,不怕被当成偷橘么?”。陆绩跪答:“我母亲喜欢吃橘,要带给她尝。”袁术听罢,对陆绩懂孝悌甚为赞誉。从此,陆绩怀橘传为佳话。橘,东山岛人也称“大桔”,取其大吉好口彩。此诗第三、四句还提示,“大桔”常用于民俗礼仪,数量只能用双数,也就是铜山人常说的“好事成双”。

漳台民间正月里的禁忌不少,尤忌小孩打骂人,但难免有些淘气的顽童违禁。倘若发生不愉快的事,家长往往会带上一两对“大吉”登门致歉赔礼,对方收下大吉,大都会宽恕不懂事的孩子。人们俗信,赔礼以吉祥献给被伤害的人家,可使他们本年不再发生不吉之事。柑桔调停衅事的效果竟比赔钱要好,真令人赞叹不已!

正月里,许多寺庙熙熙攘攘,人们带着某种愿望来到寺庙祈柑。“祈柑”节俗也称“祈大吉”,看你用寺庙的多少个“大吉”祈愿都可以,有主持人登记数量,抄写于红纸公布上墙。祈柑的人将“大吉”带回家,翌年正月加倍奉还,例如用这个寺庙8个“大吉”祈愿,翌年正月就应买16个给寺庙,以示答谢和还愿。

闲暇喜欢品读古诗词,我赏读到清代吴曼云写的《咏吉利》:“闽荔干红橙桔黄,深宵酒醒试偷尝。听郎枕畔朦胧语,新岁还君大吉祥”。这首诗生动有趣地描绘了一对漳州新婚夫妇尝“大吉”,希冀新年大吉大利的美好愿望。台胞有一大部分是古代漳州移民的后裔,除夕之夜,他们遵崇祖家的年俗,把柑桔、荔枝干置于枕畔,谓之压岁吉祥果,春节晨起食吉利,这说明俗相同、语相通的漳台同胞自古就有对新春大吉大利的共同期盼。

漳台同胞年年互送“大吉”,岁岁不忘“大吉”。元宵节有送灯、添丁之俗,生男孩人家要到宗祠挂盏灯。生女孩的,娘家人要送灯(丁)。最有特色的莫过于大柑制作的桔灯,人们就地取材制作桔灯,寓意吉利、高升之意。桔灯的制法大致如此:在大桔近蒂处平切,取出瓣肉留下桔壳,用红丝线穿过桔皮提挂,再用小铜丝扎成烛托放入灯中,插上小蜡烛,点燃后就是一盏新颖别致、小巧玲珑的桔灯,犹如福建籍著名散文家冰心笔下的那盏乡土情味浓郁的小桔灯。漳台民间有不少咏桔灯的诗,记得有一首写道:“阿侬巧制赤球轻,到眼圆光分外明。记得看灯时节近,红丝高揭照人行”。桔灯与“吉丁”谐音,吉丁,人口平安也,这是多么善良朴实的妙喻和舒心顺耳的吉句!(全文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