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7
谢文海 刘有于
以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景区)龙尾巴农村村民为研究对象,对龙尾巴村村民养老模式的选择意愿进行分析,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指标体系并确定各影响因素及指标的权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村民养老模式选择的意向,探究景区农村村民对三种养老模式的需求位序,作为景区型农村,家庭养老仍是龙尾巴村村民养老的首选,个人养老超过社会养老成为该村村民养老模式的第二选择。
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58亿人,占总人口11.4%,我国老龄化速度快、规模大,同时还伴随着“少子”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家庭结构小型化和家庭保障功能快速弱化等特点。農村养老服务则起步晚、基础差、投入欠账多,发展严重滞后。在农村家庭规模缩小、空巢家庭比例上升、劳动力老化等因素影响下,未来很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农村养老服务将面临着比城镇更大的压力,农民养老问题将成为新的社会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农村养老服务问题,尽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这个短板,不仅关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成败,而且关系农村改革发展稳定。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问题方面的学术研究逐渐增多,经过长达30多年的探索,学者们对我国目前养老对象是指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养老的主要内容是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及精神慰藉;主要的养老模式有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个人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等,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是两种最基本的养老形式,家庭养老也在逐步向社会养老转变;农村养老问题是中国养老事业的关键问题等方面已达成共识。当前关于农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较多,在研究中影响因素考虑较全面,基本都有考虑个人、家庭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研究需要加入了经济,健康、认知、环境、社会支持、社区特征、村庄结构等因素。在研究方法上基本上都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来进行研究,主要数理统计方法有 逻辑斯蒂(Logistic) 模型、Order Probit模型、解释性结构模型(ISM)-层次分析法(AHP)、结 构 方 程 (SEM)模 型、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等。在研究对象上,对老年人群体进行了细分,如高龄老年人、失能老人、空巢老年人、失地农民、中青年农民、独生子女家庭、藏族农牧民家庭等等。
鉴于不同地区农民的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存在较大差异,笔者将以武陵源风景区龙尾巴村作为研究区域,对景区这类特殊地域的农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进行分析。龙尾巴村,位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核心位置,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有效地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景区农村养老日渐呈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村家庭结构小型化,农村劳动力快速转变的三个方面问题,使得景区农村居民面临着新的养老困难。因此,研究景区农村村民的养老模式选择意愿显得十分重要。另外由于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个人养老在农村地区具有普遍性,且比较有群众基础;社区养老虽然为部分老人所接受,但农村社区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真正普遍实施还有待时日;机构养老则在大多数农村老人中认同度不高,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个人养老这三种养老模式进行调查。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武陵源风景名胜区龙尾巴村村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进行分析评价,探究景区农村村民对三种养老模式的需求位序。
(一)区位条件
龙尾巴村位于武陵源区协合乡的北端,南邻张清公路,东与十里画廊接壤,西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毗邻,北与天子山交界,龙尾巴村的水绕四门是景区核心景点之一。由张家界市经S306省道27公里可到达,距离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张家界火车站均约30公里,约30分钟车程(如图1)。
(二)经济概况
龙尾巴村当地村民(包括老人)多数从事旅游活动,通过服务游客,不仅可以获取收入,而且获得自身价值的肯定,有利于身心健康;2012年该村依托景区的优势区位,成立了两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了520亩土地,发展了320亩的丹桂园基地,60亩的南方红豆杉,套种了80亩的中药材,60亩的樟树基地,2013年该村被省林业厅列为濒危植物繁殖基地。每年年底全村人享受合作社的分红,另外,景区每年有一定的特殊津贴惠及当地老人。
(三)现状人口
龙尾巴村行政区域范围总面积860公顷,辖5个村民大组,共有138户,总人口568人。其中男性占53%,女性占47%。男女比例相对平衡。其中18岁到60岁占53%,0-18岁占13%,60岁以上占34%。从现状可以看出龙尾巴村老年系数颇高,人口老龄化严重。另外,低生育率造成少儿系数偏低,将进一步加快人口老龄化的速度。
通过查阅文献并咨询专家,构建了村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要素层和子指标层的权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龙尾巴村村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第一手数据,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三种养老模式选择意愿进行评价,最终得出评价结果。
(一)构建指标及确定权重
根据科学性、动态性、可操作性的原则,通过查阅文献并咨询专家,在此基础上进行龙尾巴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总结出影响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四大影响因素,即个人因素、经济因素、家庭因素、认知因素(见表1)。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影响因素的权重值,邀请10位相关专家对各指标进行打分,对已构建的3个层次所组成结构模型,通过“要素层—子指标层”以及“目标层—要素层”两级判断矩阵构造、矩阵标准化处理、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根求解、一致性偏离度检验等步骤,计算出各个指标的绝对权重和相对权重(见表1)。
由表1可以得出要素层指标权重按照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经济因素,认知因素,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经济因素的权重系数超过了0.5,对于农村养老来说经济因素是核心要素。子指标层中各子指标相对于各要素层的权重系数可以得出,收入水平C22,经济困难认知C41,健康程度C16,子女个数C31在各要素层中所占的权重最高。
(二)问卷调查
在问卷调查方面,首先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身体状况、婚姻状况、经济来源、月收入等,其次对影响村民养老模式选择的因素进行调查,包括子女个数、家庭居住人数(家庭人口数量)、养老认知(经济困难认知、生活照料认知以及精神慰藉认知)。
此次调查对象为龙尾巴村村民,共发放了125份问卷,回收问卷100份,回收率为80%。调查对象中女性40人,占总数的40%,男性60人,占60%;最小年龄为20周岁,最大年龄为92周岁,其中60岁以下22人,占22%,60-69岁年龄段人数为65人,占65%,70岁以上人数为13人,占13%;文化程度多为小学和初中,有95人,占95%,其他占5%;健康状况为自评健康状况,基本没有大病,仅有一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总体健康状况良好。婚姻状况85人已婚,占85%,10人未婚,占10%,2人离异,占2%,3人丧偶,占3%;从月均收入来看(包括退休金、低保金、政府救济金、自身收入、子女供养用等),200元以下的40人,占40%,200—499元的25人,占 25% ,500—799元的10人,占10% ,800—1099元的15人,占15% ,1100元以上的10人,占10%;调查对象总体收入较低,500 元以下者占到65%。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个人因素对养老模式存在一定的影响:文化程度越低者越倾向于接受形式相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务农与非务农的职业也在选择养老模式方面存在差异,务农者倾向于接受家庭养老模式;收入来源不同的农村居民在养老模式的选择上差异基本不大。但是收入水平越低的农村居民越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模式,收入水平越高的农村居民越倾向于选择个人养老或社会养老。子女个数的多少对农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有很大影响,家庭共同居住成员越少就越倾向于选择个人养老和社会养老模式,家庭共同居住成员越多越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模式。经济困难、生活上缺乏照料、精神缺乏慰藉的调查对象更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模式。
(三)养老模式选择意愿评价
根据层次分析法所确定的要素层指标权重和子指标层的相对权重,建立指标的评价权重集;然后确定三大养老模式选择评价等级标准集,用V={V1,V2,…,Vn}表示,其中Vn代表单项评价结果,V代表总体评价结果。评价结果分为5个等级,0-20分表示“评价非常低”,21-40分表示“评价较低”,41-60分表示“评价一般”,61-80分表示“評价较高”,81-100分表示“评价非常高”。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构建三大养老模式选择意愿评价指标的隶属度矩阵,通过多因素模糊综合评判,得出各要素层单项评价结果分值,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出总体评价结果分值,由此可分别得出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个人养老选择意愿的评价结果(见表2、3、4)。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可知龙尾巴村村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综合评判排序为家庭养老、个人养老、社会养老。因此,最适合龙尾巴村的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同时个人养老与社会养老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一结果是符合武陵源景区龙尾巴村的实际情况的。
1.家庭养老模式依旧为该村最主要的养老模式。虽然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国农村的社会观念以及家庭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但通过龙尾巴村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的老年人依旧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青睐有加,对他们而言,家庭养老的重心已经由满足生活方面的需求转变为生活与精神相结合的层面,“共享天伦” 成为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的重要原因。
2.个人养老模式逐步成为该村养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比龙尾巴村三大养老模式的综合优选度可以看出,家庭养老模式的优选度最高,个人养老的综合评判水平高于社会养老。近年来,景区的特殊津贴,加上村合作社的分红,使得龙尾巴村老年人自身拥有的积蓄增加,养老能力增强,不少老人在自身健康条件良好的情况下选择个人养老的模式。
3.农村社会养老模式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在农村社会养老模式发展不充分,社会养老服务资源严重缺乏,社会养老服务整体上还处于初始探索阶段,尚不能满足村民养老的需求,这些影响了龙尾巴村村民对社会养老的选择意愿。
本文采用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龙尾巴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龙尾巴村养老模式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经济因素>养老困难认知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同时,对于龙尾巴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位序为家庭养老>个人养老>社会养老;家庭养老模式依旧是主要的养老模式,但是在景区经济的拉动下,村民有更多的经济来源与收入,个人养老模式成为村民养老模式的第二选择,这应该是景区型农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一个典型特点。
在新时代农村养老向复合型、多元化方向发展,继续发挥传统养老资源的作用,巩固以亲子关系反馈为主的家庭养老模式的主导地位;重视个人养老在农村养老中的辅助作用,鼓励农民转变观念,形成规避养老风险;积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增强对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全面优化社会养老模式;建立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推进医养结合,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加快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
(作者单位:1.吉首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2.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