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7
黄江勇
“孢孜”也稱“包孜”“包扎”“波杂”,是柯尔克孜人用塔尔米(糜子)、麦子或玉米发酵制成的一种名牙尔玛的饮料;其味醇厚、甘美、清香,甜中略带点酸,既有醪糟的长处,也有啤酒的优点;“孢孜”酒精度可达到3~12度,不仅是上好的饮料,而且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以祛寒、生津、开胃助消化。
“柯尔克孜”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多种解释:“山里放牧人”或“草原人”等。多数居住在新疆南部,史书记载,古柯尔克孜族人“四季出行,惟逐水草,所食惟肉酪”。为了抵御高山冬天的严寒、夏天的酷热,酿制了“孢孜”。麻赫穆德·喀什噶里所著的《突厥语大辞典》中记载:“波杂是通过玉米酿造而成的饮料”。俄罗斯史学家、汉学家尼基塔·雅科夫列维奇·比丘林在《古代中亚各民族历史资料集》中详细记载了柯尔克孜人种植糜子、小麦、大麦等农作物并用其制作各种饮料、食品和波杂……
生活在特克斯县阔克铁热克乡牧业村的柯尔克孜族牧民别克苏里坦·吾山一家人,就掌握这种传统的手工制作“孢孜”的技艺,酿造“孢孜”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近日,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里,经“访汇聚”驻村干部巴合别尔根·克孜尔汗的推荐,伊犁州特克斯县文物局的艾山吐尔·阿不都西库尔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孢孜”的制作过程进行了发掘和整理。
在牧民别克苏里坦·吾山家里,他的老婆革命古丽·波力斯拜已将酿造“孢孜”的原料、器具一一摆放整齐,别克苏里坦·吾山对“孢孜”制作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制作“孢孜”的主要原料是糜子,也可以用玉米、青稞、小麦等农作物酿制,“孢孜”的形状为糊状液体,一般为灰绿色、咖啡色和米黄色,颜色随使用的原料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原料的不同也会导致“孢孜”的味道和劲度。
“孢孜”的制作大致分为五个工序:首先是把带皮的糜子或玉米磨成粉末状,加入温水搅拌均匀,辅以加入少许的青稞或小麦的面粉,原料越杂,质量越好。第二道工序是将烧热的铁锅内加水放入发酵菌种或酵母,倒入搅拌过的糜子粉翻炒加热;第三道工序是炒熟后的糜子粉倒入盆内晾放降温,适当降温后放入大木桶内加温水搅拌均匀;第四道工序是加入少量的面粉或麦芽粉搅拌发酵;第五道工序是发酵完毕后加入适量温开水稀释,过滤后便形成糊状“孢孜”和滤渣;(滤渣可作发酵菌种)糊状液体便是可以直接饮用的美味“孢孜”;冬天热喝,夏天凉喝。
近年来,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与城市化、工业化一同兴盛的各类饮品也风靡草原,使古老的具有民族风味的“孢孜”受到了强烈冲击,特别是柯尔克孜族年轻一代价值取向的转变,学习传统技艺的热情正在逐步减退。同时,随着老年人逐年减少,这种古老技艺面临逐渐消失和被遗忘的境况。早年,阔克铁热克乡家家户户酿制“孢孜”,随着老人的相继去世,“孢孜”酿制技艺的传承状况面临青黄不接的濒危境地,急需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抢救和传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