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淮北煤田区域地质与成煤条件研究

时间:2024-05-17

董继春

摘要:本文考察淮北煤田一带地质与系统成煤条件,从聚煤盆地构造和层序格架内的聚煤规律出发,调查淮北区域地层、构架、煤层与煤质等地质背景,研究聚煤作用控制因素和淮北区域煤田的成煤规律,展望淮北矿区煤田地质勘探的发展,为今后煤田勘探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煤田;聚煤盆地;聚煤规律;勘探技术

引言:位于安徽省淮河平原北部的淮北煤田区域,跨越淮北、亳州、宿州三市所属七个县级,自身煤炭资源储存丰富,属于中国华北聚煤区北侧地带的石炭二叠纪煤田。随着煤炭市场的蓬勃发展,勘探技术和钻探技术颇受关注,用来探明煤田地质构造、地层、构架、煤层与煤质等,以便正确评估煤田矿床自身含有价值,设计煤矿生产线路,继而促进煤田勘探持续发展。

1.淮北煤田区域地质概述

基于地质理论基础的煤地质学,负责研究煤矿、煤层、煤盆地以及含煤岩矿物等,勘测分析煤田物质成分、性质及其分布规律。煤田地质勘测涉及学科包括有地质构造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沉积学、地球物理探矿学和石油地质学等,以地质科学为核心技术,查明待勘测煤田的地址构造、地质层次、煤质、煤层、煤田储存以及开采条件等,以便正确评估煤田矿床自身含有价值,设计煤矿生产线路,为煤矿开采决策的集成提供地质资料,进而使煤炭资源能够节制开发,促进自然煤矿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2.淮北煤田区域成煤规律

2.1聚煤盆地构造

2.1.1 基底构造。中晚奥陶世的加里东运动导致华北古板块碰撞到华南古板块,致使华北古板块不断隆升,逐渐突兀为陆地板块,一直到晚石炭世。古板块长期遭受剥蚀和夷平。基于奥陶系灰岩基底的淮北地区石炭一二叠纪含煤岩系,可以研究奥陶系时期的基底构造运动,进而查明聚煤盆地的基底构造特征。淮北地带的奥陶系体现在下统和中统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贾汪组、马家沟组,整体缺乏上层沉积。地层厚度从南部不断向北部过渡,逐渐形成“北厚南薄”的趋势,研究地层沉积厚度差异,进而查明地壳沉积幅度差异,反映在淮北一带中下奥陶统沉积时期,不难发现区内整体构造运动以东西向为主,并且沉积一带中心位置偏北,无明显迁移痕迹。说明淮北聚煤盆地构造中基底趋于平缓、稳定,地形上属于北部低南部高,过渡衔接平缓,无显著差异。

2.1.2 同沉积构造。时间推移到晚古生代,古蒙古洋和古秦岭洋的俯冲作用逐渐缓解,至此,长期遭受剥蚀和夷平的华北古板块开始松弛,不断接受地质沉积。其后经过漫长的石炭一二叠纪时期,华北古板块构造运动不断趋于稳定,形式主要体现为地壳升降运动。

2.2层序格架下聚煤规律。晚古生代,在南北方向地质应力的作用下,华北聚煤盆地的地形不断发生变化,逐渐影响到聚煤作用的发展方向,而东西方向上基本不存在地质应力,地形和聚煤作用基本不变;时间推移到石炭一二叠纪时期,淮北沉积盆地依然处在南北差异的影响下,从南部到北部地带,聚煤作用的强度不断变化,存在显著差异,而东西部差异不明显;到层序沉积期,淮北区内地形逐渐转变为南低北高,南部沿海缺口不断张开,海水至东南部和南部侵入,在区内沉积了一套陆表海障壁岛—台地复合体系含煤地层,地质岩性组合包括有下部灰岩段、中部砂泥岩段和上部灰岩段。

煤层发育环境长期在碳酸盐台地、障壁岛后和澙湖潮坪中,煤层厚度保持在0.49m至5.02m,并且以桃园和五沟地带煤层厚度最厚。煤层序包括4至8层,沉积厚度偏薄,下层煤存在断层,整体连续性差,煤层发育环境在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中,整体以高位体系域为主。海侵体系导致层序格架下煤层与灰岩交互产出,此时灰岩为煤层的直接跳板,整体煤层跃动,后期煤层薄而不稳定,说明海侵体系下抑制植物生长和聚煤作用,频繁的海侵导致聚煤难以长期发展。

3.淮北煤田地质勘探的发展方向

对于煤田地质的勘探而言,各项钻孔施工技术极其相关技术手段都是极其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对煤田地质进行了充分勘探和钻探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实践经验,针对不同的钻井底层采用合适的技术工艺手段。总之,针对淮北煤田的地质勘探情况和数据分析结果,可从井下物探技术、水平钻井技术以及信息化建设等方向重点研究。

3.1 井下物探技术。受到勘探技术水平的限制,难以查明淮北地带煤层的小型断层和小型褶曲,尤其对落差低于5m、长度低于150m的地带,勘探装备甚至无法进入井下。所以对待开采区域进行井下勘探时,需要以沿煤层钻进和矿井物探,在井下开展面勘探或者采取勘探工作,同时融合探地雷达技术,以此精确查明岩体性质和巷道裂隙带和断裂带深度的特征,准确确定勘测方向,为煤田地质勘探提供探查依据。

3.2 水平钻进技术。钻进方法包括水平钻进、随钻测斜钻进等,而淮北煤田发展是以水平钻进为核心,以随钻测斜技术为辅。水平钻进技术即为受控定向钻进,既能沿着井下煤层钻进,也能够沿着地面规格垂直、水平、圆弧轨迹的煤层钻进。

3.3 发展勘探技术手段。目前勘探技术手段依然单调,难以解决不同类型矿井,所以发展综合性勘探技术将是淮北地带煤田地质勘探发展的关键。综合勘探技术即面对待勘探矿井,能够提供准确、详细的系统构造图,保障设计、施工、开采方向准确无误,进而集成出系统施工决策。面对低山丘陵以及平原地带时,可以考虑率先进行地面物探,初步了解待勘探区域的整体构造形态,再选择科学的钻探网度进行系统布孔,在解决地质目的基础上,尽量降低系统勘探的输出成本。

3.4 推进信息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田地质勘探逐渐走向网络推进信息建设。煤田勘探融合信息高新技术,例如数据储存、多媒体、并行分布式处理、神经网络、工作站等,开展煤田地质勘探数据传输工作时,指挥端口凭借传呼机进行数据输送,根据地质勘探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把集成方案传输到施工现场,以此提高系统勘探精度。

参考文献

[1]王刚. 淮北煤田區域地质背景及其成煤条件分析[J].山西建筑,2014,26:66-68.

[2]姜涛. 淮北煤田五沟矿井构造特征及其控煤作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