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7
贾晓强+张元忠
摘要:目前在水利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中,水利工程始终发挥着水土保持的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区域水土保持工作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应用选择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以期在改善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水利事业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发展上,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关键词:区域发展;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分析
1.前言:当前随着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建设越来越重要,但是在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上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并未有一个规范、科学的标准框架体系,而且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笔者试结合多年来的实践工作经验,就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评价方法的选择应用方面,谈些粗浅的认识。
2.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分析
2.1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2.1.1效益评价指标构建的指导思想。加强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应当在指导思想上明确以下的原则:一是指标体系的建设要与水土保持专业知识相一致,并且能够准确地分析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并加以及时地应对和防治;二是可以使用数字准确地说明水土保持的各项指标,特别是治理之后产生的结果和作用;三是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数据要确保真实准确,没有重复更不缺项,需要获取的相关信息资料能够及时完整地提供;四是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上,应当充分结合评价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运用同分析评价需求相吻合的各个指标数据;五是要突破狭隘的区域保护观念,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上尽量具有共性,可以适应很多地区,只不过一些指标的数值可以因区域水土保持的具体要求存在一定的变化性。
2.1.2效益评价指标确定的主要方式。在效益评价指标的选择上,一般应当遵循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定量推理方法,主要是依据区域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结合水土保持基本知识,运用定量分析的原则,针对需要评价分析的总体要求,研究确定出符合区域水土保持需要的指标体系;二是专家评审方法,主要是成立专家委员会,结合区域水土保持的客观实际,运用专业知识确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三是资料查阅方法,主要是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利用在这些资料中涉及评价指标的利用次数,选择使用次数最多的指标构建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四是贡献分析方法,主要是依托已经确定的各项指标,选择其中对水土保持成绩超过85%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重要的指标依据,不过在拟分析研究的指标数量上一般要求比较高。
2.2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方法
对水土保持效益进行评价,主要是依托效益指标数值测算的前提下,科学地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的基本特点、主要原因,并且对水土流失法治的措施和效果情况进行评价。
2.2.1测算水土保持总体效益情况。水土流失是水土保持质量的重点内容,目前加强水土流失的防治治理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对水土保持效益情况进行测算目前应用的效果非常好,具体测算过程中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分析判断水土保持情况,也就是水保测算的方法,主要是对检验水土保持各项举措的实际效果情况,利用冲淤的影响和水土流失防治过程中侵蚀土壤增加的数量,对水土的保有数量进行测算,同时初步评价降低下游淤泥的主要情况,这种方法可以科学地分析评价水土保持举措在水土流失上的效果情况,而且能够准确地预判水和沙石变化的态势,只不过对农作物遮盖等情况在水土保持方面的作用没有考量。 目前在水土保持各种措施不断发展的客观形势下,很多专业人员往往在评价水土保持效益的时候,综合地运用这两种测算方法。
2.2.2测算水土保持的经济效益情况。综合分析评价水土保持的经济效益,是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目标。在测算经济效益方法选择的时候,通常要划分直接带来的經济效益和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而且使用数值来对投资和回报率进行表示,所以目前应用成本费用或价值分析比对的方法非常普遍。测算直接效益,一般需要考虑基础设施建设在单位面积上的费用支出情况、年均实现的产量增加值情况、资金投入回报期间情况、完全达产达效之后的几年时间每年实现的产量增加值情况。而测算间接效益,主要是析离劳动力成本以及土地使用效果中的不科学部分,综合评价水土流失防治过程中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良性影响。
2.2.3测算水土保持的其他效益情况。一方面要科学地测算评价水土保持的社会效益,看是否能在降低灾害事故的发生率以及社会整体发展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通常是通过统计分析的方式来进行,并且选择社会影响因素比较接近、水土保持效果有所差异的类似区域作为参照物,再就是在水土保持防治之前和之后两个阶段进行比较分析,科学地选择水保测算或者水文测算的方法,通过对其测算结果进行比对,评价社会效益的总体情况。
另一方面要对水土保持的环境效益情况进行测算评价,这种方法主要是检验水土保持的各项措施是否严重地影响或者破坏了生态环境,通常也是基于水土保持措施利用之前和之后两个阶段的相关信息数据加以比较分析,以此评价水土保持的生态环境效益情况。对生态环境效益进行评价,主要是采取计算分析生态环境影响数值降低多少的办法,通常比较简便,使用范围也非常广,不过也由于太简单,有一些效益评价指标一旦在空间上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则不能科学地评价出来。所以近年来通常使用地理信息技术或者卫星遥感仪器制图来增加动态跟踪时间或者空间状态下数值变化的客观情况,提高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的科学性。
结束语:近年来,随着各地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水土保持工作开展的非常不错,而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所以在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方法的选择上,目前理论研究也在逐渐增加,并且从最初的简单测算水土保持效益情况,演变成了全面地分析评价水土保持在经济、社会、生态以及人居环境等各方面的促进作用。同时,随着水土保持效益评价工作的开展,行业主管部门也在日益健全完善效益评价的各项规范标准,探索推出全新的评价技术方法,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正逐步迈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王琦、杨勤科.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0(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