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河南省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时间:2024-05-17

姚中华

摘要:河南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地处连通东西、贯穿南北的交通位置,在我国的旅游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将对河南省旅游资源开发条件作出评价。

关键词:河南省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旅游资源开发是指以发展旅游业为前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核心,以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为着力點,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适当的方式,把旅游资源改造成能为旅游业所利用的旅游吸引物的经济技术系统。[1]河南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地处连通东西、贯穿南北的交通位置,在我国的旅游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家旅游局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全国发展旅游的重点是“自然生态看海南,少数民族风光看云南,人文历史景观看河南”,本文将对河南省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进行评价。

一、旅游资源的价值

河南省地处黄河流域,中国的中原腹地。悠悠黄河,蕴育了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历代王朝的文化精髓凝炼、积淀下来,在河南16万7千平方公里大地上筑起一座浩瀚的历史实物博物馆;巍巍太行,绵延秀丽,婀娜多姿,多处国家级风景区令人向往。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学观赏价值

自然风景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人们到这里观光、度假、疗养,达到放松身心、享受自然的目的。河南省位于我国南北自然过渡带上,兼有暖温带和亚热带两大自然带的特色,有着豫北太行山的秋叶纷飞、银装素裹,也有豫南鸡公山的丛林茂密,四季长青;东西跨中国地势的两大阶梯,东部黄淮平原,辽阔坦荡,沃野千里,黄河远眺源远流长,天水一色;西北太行峡谷,断崖高起,群峰峥嵘,阳刚劲露;云台山奇峰秀岭,连绵不断,“以山称奇,以水叫绝,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南部鸡公山奇峰怪石,“大者嶙峋耸峙,小者造化精灵”,中岳嵩山,雄浑刚毅,人杰地灵。河南河流如网,山水楼台交相辉映的百泉湖,烟波浩渺;富有南国旖旎风光的南湾湖,吐珠喷玉;千姿百态、神奇曼妙的自然溶洞,都独具特色、美不胜收。

(二)科学研究价值

众多的自然风景区,在地理学上都有某种特殊性,是由特定的地质作用和气候条件形成的,是人们进行科学考察的理想场所。焦作云台山被誉为“北方岩溶地貌”、“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园区以单面山体构造地貌和断崖飞瀑、幽谷清泉地貌为特征,园内形成群峡间列、峰谷交错、悬崖长墙、崖台梯叠的“云台地貌”,都与这里的造山运动和流水的自然侵蚀分不开。据考察研究表明:云台山在远古时代乃是一片海洋,由于地壳隆起形成平原,在十几亿年前的造山运动时期,北部上升形成高山,南部下降形成平原。后来在喜玛拉雅造山运动影响下,又使山区激剧上升,河道下切,形成又深又陡的峡谷,地表、地下水沿裂隙对岩面进行侵蚀,加之石灰岩的岩性松软,形成的瀑布、泉和河流的钙华阶地、钙华瀑、钙华滩等,是我国北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与南方相比,我国北方水少天寒,并不利于岩溶地貌发育,所以,云台山岩溶地貌的形成,主要不是水参与的化学变化,而是以断裂、崩塌构造等物理因素为主的自然破坏,与南方高温高湿条件下的化学溶蚀是不同的。[2]鸡公山有“天然植物园和天然药草园”的美誉,和这里“一山有四季”的气候特征和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有关。可见,风景名山对研究地质地貌、气候植被自然带等,都具有很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三)历史文化价值

河南省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源地。河南的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位,地上文物居全国第二位,馆藏文物占全国的八分之一,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4处。8000年前的裴里岗文化、6000年前的阳邵文化、5000年前的龙山文化等遗址,都证明了中原地区已进入人类社会的早期文明。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到公元13世纪的金代灭亡的3500年间,先后有20多个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殷商甲骨文、商周的青铜器、春秋礼器、战国车马坑、汉代画像砖雕石刻、北魏、隋、唐石窟造像艺术等,无不展示出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河南博物院的大气磅礴、少林功夫的高深叵测、洛阳牡丹的国色天香、清明上河园的宋都风情以及蕴含于洛阳、开封、安阳三大古都深厚的历史文化淀积,无不展示出河南文化旅游资源的丰富多彩。漫漫的历史长河留下了数以百万计的文物,都是我国人民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是记录历史的书页,一个古老的风景区就承载着一部历史。

(四)革命教育价值

河南省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610多处。如郑州“二七”纪念塔、永城淮海战役陈官庄烈士陵园,记载着革命前辈为中华民族的解放抛头颅、洒鲜血的英雄事迹;林州“人工天河”红旗渠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兰考焦裕禄纪念馆展示了党的好干部“心系人民、廉洁奉公、事实求实、不怕困难”的公仆情怀,这些都成为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教育、党政干部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基地。

(五)经济价值

近几年,河南省政府对发展旅游业十分重视,已把旅游业作为全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优先发展。2015年,河南省旅游业再创佳绩,全省接待海内外游客量和旅游总收入分别达到5.1亿人次和50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5%[3]旅游业的发展又为相关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直接或间接带动了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金融、旅游纪念品等产业的发展,“旅游一动百业兴”。

二、地理位置与交通

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承接东西、贯穿南北,自古就有“十省通衢”的美称。以郑州为中心的“十”字型高速公路架构,与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四朝古都安阳、曹魏古都许昌紧密相连,郑州至以上各城市之间的行车时间大都在50~100分钟之间。以郑州、洛阳、商丘、信阳为枢纽的铁路交通网连接京广、陇海、焦柳、京九、宁西五大铁路干线,郑州火车站每天有218趟旅客列车通向全国各地。郑州、洛阳、南阳三个民航机场每周有800多个航班往返全国各主要城市,新郑机场是内陆地区的一流国际航空港,通往曼谷、洛杉矶、悉尼、巴黎等国际大城市。但另一方面,又存在过往车多,始发车少,对游客在此的滞留时间限制较大;民航的运营问题导致国外游客很少从空中走廊到河南观光旅游;还有些距城市较远的偏远景点,公路等级较低甚至没有公路,路况较差,或没有直达车,客源稀少。旅游资源的开发不能只看周边大城市的交通,更要关注资源地与周边城市间的交通状况。如林州市有安林高速相通,而洪谷山(林州西南合涧镇三池村)却没有直接通往林州的公路。

三、客源市场

再好的旅游资源,没有客源市场或客源不足,资源的开发就不会产生良好的效益。所以,客源地、客源地与旅游地的距离是评价的主要指标。河南省地处中原,具有南北长、东西宽的特点,根据客源市场随距离增加而衰减的原理,游客60%来自本省,河南省虽是人口大省,但经济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并不高,旅游消费能力不强。据调查,我们滑县教师系统中没有到外省旅游过的人接近半数,河南的景点也只是去过少数几个。周边接壤的山东、河北、湖北、陕西、山西、安徽六省,也都不是整体水平较高的经济发达区,市场比例都不超过5%,全國主要客源输出地如北京、江苏、广东、浙江、上海等省市因距离较远加起来只有10%多一点。国外客源市场也主要是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而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吸引力很小。[4]目前河南发展旅游的客源市场明显不足。但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市场潜力巨大,适合中长期开发。

四、基础设施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事业,涉及到食、宿、行、游、购、娱等许多方面,旅游地除了资源本身的价值外,还要有健全的公共基础设施(如供水、供电、交通、通讯等)和配套的服务设施(住宿、餐饮、购物、健身、文化娱乐等),这些设施决定了旅游地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也直接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目前,全省有星级酒店和旅游涉外饭店338家。其中,五星级酒店3家,四星级酒店15家,三星级酒店113家。国际国内旅行社530多家(其中国际社32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初步形成了有一定档次和规模,功能齐全、协调配套的旅游服务体系。[5]但旅游区(点)的建设及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远不能适应现代旅游发展的需求,一些热点景区的交通、餐饮、住宿还相对滞后,旅游景点购物、娱乐十分欠缺,游客“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现象比较普遍,直接影响了旅游服务质量、综合接待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和整体效益的提高。

综上所述,河南地处中国南北的中点,北通京津冀、南连珠三角、东接长三角三大经济发达区;亚欧大陆桥承东启西的关键点,是欧洲、西亚各国通往中国的陆上通道;河南拥有世界级文化遗产3处、世界地质公园4处,拥有世界遗产,就有了发展旅游的世界品牌。借助“中部崛起”战略,搭乘“一带一路”快车,重塑河南形象,提升河南品味,以“中华之源,锦绣河南”的优势,唱响中国,走向世界,有条件实现由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向文化旅游经济大省的跨越。

参考文献:

[1]陈福义、范保宁.中国旅游资源学[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314

[2]焦作网—焦作晚报,2014-7-21

[3]中国行业研究网,2016.1.19

[4][5]河南旅游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