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吕梁市临县村名的特征分析

时间:2024-05-17

李志国 贾文毓

摘要:本文以吕梁市临县村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法、分类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从地形、水文、建筑、意愿四个方面对该地区村名体现的自然和人文特征进行研究,从而得出地名体现的当地环境特征。

关键词:村名;反应特征;临县

1.引言

地名是人赋予它的,是一种文化现象,反应了当地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特征。从古代就有很多关于地名特征的研究,如:《尚书·禹贡》、《水经注》》、《魏书·地形志》等,均记载了大量地名,同样也涉及了对地名渊源的解释、说明。而现今也有许多关于地名学论著和论文如:贾文毓的《中国地名词源》对地名的解释;陈桥驿(2000)的中国古代的地名研究,主要是对中国古代地名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有关山西地名的学术论文:李艳萍的基于地理学视角下山西行政地名的研究,刘泽玲的临汾地名的语言与文化分析等。我国学者对于地名的研究很多,但对于县级以下地名研究较少。

本文以吕梁市临县的村名为研究对象,对地名中含有的自然与人文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地名的形成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关系,从而了解该地区的地名形成反应的当地自然和文化特征。

2.吕梁市临县概况

临县属黄士丘陵沟窒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最高点海拔1923米,最低点海拔673.6米。根据地貌形态可分为东北部土石山区,面积148.67平方公里,海拔1350-1923米之间。中部大面积黄土丘陵沟壑区,面积为1933.3平方公里,海拔1000-1300米。西部黄河沿岸丘陵基岩裸露区,面积830.37平方公里,海拔673-1100米。湫水河两岸山间河谷区,面积66.69平方公里。

临县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临县境内河流均属黄河水系。全县河流具有明显的夏雨型和山地型河流特征。清水流量小,洪水流量大,水量不稳定,变化频率高;河道较短,坡陡弯急,冲刷严重,泥沙含量高,洪水利用率很低。境内水资源主要依靠大气降水量。全县水资源总量为1.2476亿立方米∕年。

3.临县村名与自然环境特征

3.1地貌与村名

临县位于黄河中游晋西黄土高原吕梁山西侧,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海拔673-1923米之间由于地处黄土高原,有沟壑纵横的地貌特点。因此,表示地貌类型的地名有以沟、山、洼、茆、墕、坪、圪旦、坡、凹等。

吕梁市临县的地形地名最多,大约是所有村名总数的67.8%,因此得知该地区地名形成受地形影响较大。地名中以带沟、山、洼、茆、坪、岭字的类型最多,可知该地受地貌影响大,体现了山地众多和黄土高原地貌形态支离破碎,沟壑纵横的特点。

3.2水文与村名

根据临县水文类村名的统计分析中可的,临县的水文类地名较少,只有40个,占村名总数的3.3%,这说明当地水资源不多。以带泉、井字的水文地名最多,有21个。而带河、川的字的水文地名较少。这是体现了临县的河流较少,以水文命名的村落多靠近井、泉等,符合北方取水水源的特征。

4.临县村名与人文特征

4.1建筑与村名

建筑是人们社会实践的產物,是人们改造自然,为人们更好的生产、生活而建造的,同时它也反应了当地的自然和生活文化特征,它是人类文明的传承。

临县以建造命名的村落有塔、城、庙临县的建筑类地名比较少,一共有126个,占到该地区地名总数的10%,这反映了该地区的人文建筑较少。地名中以带塔、寺、庙等字的地名最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临县的建造特点,塔、庙、寺较多,当地的民俗文化。

4.2意愿与地名

意愿,通常指个人对事物所产生的看法或想法,并因此而产生的个人主观性思维。意愿类地名体现一个地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调查整理中发现临县的意愿类地名很少,有“永胜、太平、常胜、大有、万安、如意、常旺、复兴、光明、兴仁、中兴、安业、兴盛、永丰、永兴”等,共有24个,占到村名总数的1.9%左右,在这些地名中带有“常胜、万安、兴仁”的地名较多,这体现了人们向往美好的生活,安居乐业。

临县位于山西吕梁市西部,西濒黄河,与陕西佳县、吴堡相。临县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境内山峦起伏、墚峁连绵、沟壑纵横、地表支离破碎。气候方面,春季干旱多风少雨,夏季炎热雨量集中,总的来说降雨较少,且在时空分配上极不平衡,自然灾害频繁,多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当地人们取带有一定意愿的地名,这可能与当地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影响有关。

人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深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在生活的环境中人们希望克服灾害,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民也向往幸福安康、繁荣昌盛。

5.结论

临县,位于黄河中游晋西黄土高原吕梁山西侧,沟谷山地众多;当地又位于大陆性气候区,水资源不足。当地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在村落的各类命名中,地形要素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河流、大川较少,所以水文地名较少。这些都体现了自然环境对一个地区地名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临县,位于山地地区,经济不发达,自然灾害较多,所以当地多修建塔、寺、庙等建筑,在地名中有体现。这反应了人们乞求经济繁荣,幸福安康。

由此得知,村落的命名不是与当地没有联系的,而是深刻体现了当地的自然、人文特征。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董晓晓,贾文毓.浅谈地名的命名分类[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01:226.

[2]刘慧,贾文毓.广东省韶关市自然地理村名的分析[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S1:62-64.

[3]王鑫,贾文毓.广东省清远市村名与地理环境因素[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4:123-128.

[4]李雅南,贾文毓.内蒙古乡级地名的语源类型与地理环境[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S1:75-77.

作者简介:李志国(1992),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学生;

贾文毓,地理学家,诗词作家。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地理科学系主任,硕士生导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