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7
摘要:在历史动荡变迁之中,民族也随之在特定的三维一体时空内产生了交融、发展,然而民族图腾无为不是历史变迁中举足轻重不变的向心共同体。电影《赛德克巴莱》叙述了台湾高山地区原著居民与日本外来入侵的对抗,实际上亦是民族信仰图腾之继往传承。展现出了原著居民最原始的民族情感,以及最牢固的民族凝聚力。表达了高山原著居民为了民族尊严、民族图腾的信仰坚持不懈奋力抵抗的精神。本文力求探寻民族图腾在《赛德克巴莱》中隐含的深刻意义,引发在历史变迁不稳定的格局中民族图腾情结对团结凝聚民族发展的思考。
关键词:历史变迁;民族图腾;信仰;凝聚力
人们不能自由超越他们所处的特定社会关系和社会存在,他们总受制于历史形成的特定的社会生活,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也是别无选择的。在如此社会存在之中,民族群体始终伴随着人们所独有的意志和信念。2011年9月,《赛德克·巴莱》在全台湾上映,掀起了一股原住民图腾信仰凝聚力的风潮。
一、历史背景概述
1895年,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懦弱无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割让日本。同年8月日本海军军令部部长时任日本第一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发表关于“欲拓殖台湾,必先驯服生番。”的谈话。在文明与原始野蛮文化的交融,征服掠夺之中与雾社地区原著居民产生冲突,文化信仰的异同使得雾社地区相继发生了“深崛大尉事件”“人止关事件”“姊妹原事件”。也因此造成当地原著雾社群不同程度的伤亡。1910年,日本方面开始实施“五年理番计划”。与此同时,策划了第一次、第二次雾社方面讨伐行动,直至全面控制雾社地区原著居民。1913年9月,南投厅全面禁止刺青;次年实施“断发”禁止“凿齿”;此后,亦有反抗事件发生但短时间内皆被平息。1925年,原著居民通过台中师范考试成为雾社地区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高学历居民,并更名为花岗一郎与川野花子成婚。1930年,花岗一郎转任警察所执勤,在花岗一郎协助下,由赛德克族马赫坡头目莫那·鲁道率领各部落因不满日本当局长期以来苛虐暴政而联合起事,于雾社公学校运动会上袭杀日本人。爆发了著名的族群联合反抗运动即“雾社事件”。事件最终导致马赫坡头目莫那·鲁道自杀,参与行动各部族几遭灭族,数百原住民于高压情势下集体自缢。
二、图腾与赛德克巴莱
(一)图腾概述
图腾,是记载神的灵魂载体。是古代原始部落迷信某种自然或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等,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象征。图腾源于北美印第安语,意为“亲属关系”,特指“一个氏族的标志或图徽”。始于原始居民心理潜移默化的认同中,族群的起源皆与自然中某类物种密切联系,于是自先祖尹始便心存崇拜信仰。图腾是原始社会体制的普遍存在,是原始族群的精神向往,亦是面对大自然种种未知危机之下的精神寄托,维系着类聚物种的共同体。图腾在原始聚居生活中占据着最高的地位,在区分群体、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获得、保护,直至发展成为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二)赛德克巴莱的图腾
赛德克巴莱民族世居台湾高山丛林之中,分布于高山沿溪左右的丘陵腹地或是沿山棱两旁的缓坡之地,以此为轴散步多个部落,部落往往以所处驻地区域为名。部落由年长尊者推荐部落领导人,加之祭司、巫师形成部落领导集团,区域集体意识演变成强烈的部落意识。赛德克巴莱民族以狩猎为生,狩猎更是为了与汉人交换物质维系部落生活最基本的生理生存所需。山林狩猎猎场便成为赛德克巴莱人至死捍卫的尊严,自此形成明确的领地主权意识。
万物有灵的图腾。赛德克巴莱民族坚信万物有灵,相信各种神灵可以影响和控制物质世界和人的今生来世,同时神灵和人是相通的。相传其祖先便是生长在高山岩石之中的一棵树,名曰:“波索康夫尼”,一半是树一半是石诞生下了一男一女。树象征着永恒、永久、永生,树养育了世世代代赛德克巴莱人。也就是为什么赛德克巴莱人热爱这片猎场,不忍心砍伐一树一木。女人们集体将生命终结于树;莫那·鲁道最后走向深林;这一切源于树而归于树。树自始至终便成为赛德克巴莱民族的图腾信仰的一部分。
回归祖灵的信仰。莫那·鲁道的执着抗争之中,彩虹桥信仰不为是赛德克巴莱人的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动力。人如果相信往生信念的憧憬有时便无所畏惧,相信所肉体的死亡灵魂能够继续存在,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赛德克巴莱人一直相信祖灵之家的存在,坚信先祖之灵不朽,向往彩虹桥彼岸肥美的猎场。
纹面的至高荣耀。赛德克巴莱人崇尚英雄主义,纹面是成为英雄的至高荣耀。赛德克巴莱秉承祖训:“真正的男人,死在战场上,走向祖灵之家。真正的男人才能守护肥美猎场”“真正的女人,善于编织红衣战袍”;“唯有真正男人与女人才能最终回归祖灵之家”。然而真正男人与女人的鉴定则是必须通过“彩虹桥”的守桥祖灵辨别是否有纹面。此外,男看手上血痕,女看手上老茧。由此可知赛德克巴莱民族中男以杀敌无数为荣,女以编织劳务为耀。男人在成人礼节之前必须血祭先祖草取敌人首级方可成为真正的男人,获得纹面的权利。
“彩虹桥”成为了贯通赛德克巴莱民族之间美轮美奂的图腾,是通往祖灵之家彼岸坚定的憧憬。在彩虹桥的图腾信仰背后延伸出来诸如:彩虹纹面、生命之树、凿齿的赛德克标志以及最为重要的赛德克巴莱英雄精神。
三、文化相对视域下的民族图腾
(一)民族图腾文化的割裂
在日据时期实施“理番政策”,对雾社地区教育模式、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进行整改,名义上进行文明普及,实际却是赤裸裸的文化灭族入侵和典型的强迫同化。文化教育模式下本土语言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从意识层面上对赛德克巴莱图腾信仰文化进行淡化。日本统治者使用各种方式强迫赛德克巴莱后代学习日语,原著居民日常生活中也必須运用日语交流。南投厅全面禁止刺青、“断发”、禁止“凿齿”,违之处以极刑,因此赛德克巴莱的图腾印记在后代之中消失殆尽。随着统治者对驻地林矿资源的掠夺,赛德克巴莱人被迫砍伐自古以来信奉的树之灵,以换取不被灭族的生存。自是连主权猎场的尊严也被剥夺全无。在种种的压迫和文化冲突之下,赛德克巴莱人一无是处,为求生活卑躬屈膝并沉浸在这苟延馋喘的日子里。民族的图腾更是近乎毁灭,随着时间的推移图腾逐渐被遗忘。
(二)民族图腾意识的觉醒
在影片中的一幕:“你死后是要进日本人的神社,还是要去祖灵的猎场”面对莫那·鲁道的训斥,花岗一郎潜入深思。这也昭示着一场文明和野蛮回归的较量,在后生看来他们的生活方式已然几乎日化,也毅然接受如此文明,但他们仍然无法融入日本社会之中。砍伐树木时雨后“彩虹”却是赛德克巴莱图腾“彩虹桥”印记的重新勾勒,后生求学的不平等待遇、劳工工薪的压榨、新婚中民俗的冲突也引发了回归先前追求祖灵生活的渴望。真正的赛德克巴莱人只有战死沙场绝不苟且偷生,毕竟这场杀戮被冠以太多的现代意义:文明的讨伐、同化的掠夺、信仰的摧残、文化的移民,这一切关乎民族的根本。于是一场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压迫中的反抗意识在酝酿待发。
(三)民族图腾凝聚力的重塑
在阶级压迫到达了极限,激发了德塞克巴莱人强烈的主权意识。被统治以来头目莫那·鲁道一直在踌躇与沉思,在祖灵之家的召唤与被这所谓的文明侵蚀之间难以抉择,在没落无助之时头目莫那·鲁道再次接受到祖灵图腾的召唤以及接下来后生们对祖灵图腾强烈彪炳。对于回归赛德克巴莱正真男人的渴望,决定用死亡来捍卫赛德克巴莱的图腾血祭祖灵。用生命去追寻那种更自由的理想境界即祖灵之家的猎场。野蛮与文明的凌驾势必会引起冲突与抗争,然而信仰的图腾往往是一切涣散族群的向心力、凝聚力。赛德克巴莱人民族危机意识的觉醒,源自于利益的一致的信念即通过“彩虹桥”回归祖灵。决定追求祖灵之家的召唤无疑是做好了选择死亡的方式!为了共同的猎场以及那三十年久违的赛德克巴莱真正的男人,赛德克巴莱民族向日据区联合发起反抗运动,爆发了著名的民族对日宣战事件即“雾社事件”。女人们也为英雄们减负集体在深林里上吊自尽回归祖灵。赛德克巴莱民族无所畏懼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凝聚力都离不开图腾信仰的坚持!
结论
无论历史如何动荡变迁、生活方式如何改变,不变的是民族图腾的传承与召唤。民族图腾的信仰加强了民族的凝聚力,给予困境中的人们以信心、勇气、庇佑。“一股绳”的强大共同体,无论多大风雨皆有所向睥睨之智。进而中华民族之图腾,亦是凝聚五十六个民族共同体的强大的精神纽带,具有穿越亘古、绵绵不绝的伟力。因此,民族图腾与团结凝聚民族发展的研究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仲富兰主编:《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礼仪·乡情·宗教》,学林出版社;2002年第2版;
[2]郭琦.永不消逝的民族-《赛德克巴莱》.文学艺术.2013年第5期总第127期;
[3]林建华.图腾情结与民族凝聚力.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七期;
[4]秦娜.从《赛德克巴莱》看文化认同对族群的影响.智富时代.2015年第一版;
[5]陈键兴.讨回历史的正义:台湾世居少数民族的苦难与反抗.两岸关系.2015年11期总第221期;
[6]《中华民族风俗词典》;
作者简介:汪德敏(1992-),男,海南。硕士研究生学历,北方民族大学,中国民族地区与民族政策发展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