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高职院校后勤现代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4-05-17

孙美娇 潘成 申斌

摘要:作为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后勤管理是保证高职院校教学工作顺利进行与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保证。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提高,不断加强提高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促进后勤管理现代化水平是推进高等院校后勤管理发展进步的重中之重。故此,在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中,必须不断的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进行后勤管理理念的升级以及后勤管理模式的革新。通过这些手段来进行后勤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为高职院校的日常正常运行注入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现代化

1. 引言

高职院校作为发挥社会主义教育职能的主战场,高职院校在教育下一代成长的进程中同样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而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为院校的教育教学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生活方面的保障。就目前的发展情况而言,逐步实现高职院校后勤管理院校的现代化发展,是所有高职院校所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伴随着高职院校逐步扩大招生规模,招生人数与教育质量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而为了从各个方面保障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必须不断推进后勤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为此,本文对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现代化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现代化的策略。[1]

2.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现代化所面临的问题

2.1 后勤管理体制问题

就目前来看,学校后勤仍然无法摆脱其行政化模式。而探索深层次的原因,根据高职院校的发展道路来看,这些都是源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后勤管理模式。通过多年来,校企分离政策的不断推进,很大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已经脱离了学校的行政体系而成为独立运营的企业。

2.2 后勤管理效率问题

为了适应高职院校不断改善的教学环境与教育理念,后勤管理工作必须实现现代化进程跨越式发展,后勤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可以明显提高学校在社会及学生当中的影响力,提升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与管理层次,为此,后勤管理部门必须着力构建一支专业知识雄厚、层次觉悟较高的后勤管理团队。作为学校的辅助部门,学校后勤管理部门的效率的高低会对整个管理的现代化进程造成极大的影响,同时会对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造成极大的影响。在此问题上,可以直接反映出后勤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尤其是后勤管理团队专业知识缺乏的集中体现。从目前的高职院校后勤从业人员的构成来看,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选材用人标准以及相应的业务考核体系,因此无法对后勤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和评价,同时各个岗位对于专业化人才极其缺乏。由于后勤部门并未设立相应岗位专业化的选拔标准,因此很多后勤工作人员的职责划分并不清晰,导致部分岗位出现责任重叠的问题。[2]

2.3 后勤工作人员的思想问题

后勤工作人员并没建立起相应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一部分后勤人员都为接受过专业方面系统的培训以及相应职业素养的培养,很多人都缺乏主动服务及相应的责任意识。后勤管理工作的各项内容单一且琐碎,日常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同时院校日常管理中缺乏对其应有的重视与关注,因此后勤管理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难以被调动起来。同时学校很少为后勤管理工作提供一些资金与政策支持,因此后勤服务管理的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都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同时也没有相应的员工福利,更不存在不同形式的学习与培训的机会,因此后勤管理部门的从业者容易出现消极怠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现象极为明显,且在日常工作中缺乏相应的服务知识和责任意识,这就决定了他们很难担当起后勤管理现代化的重任。

3.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现代化的策略

经历了多年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是为了能够更好的突破发展中所遇到的瓶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改革发展战略与政策,坚定不移的向现代化道路迈进。[3]

3.1 明确高职院校与后勤实体的产权关系

在高职院校后勤现代化管理的推行过程中,一直都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体制问题。只有从根本上明确高职院校与后勤之间的产权关系,才能从根本上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将校企分离的政策贯彻到底,逐步将后勤部门从学校行政体系中分离出来,成立独立的运营实体,同时要将学校对于后勤部门的管理权力解除,使得后勤管理实体走向针对市场的社会化运营。而在后勤实体成立伊始,学校应该聘请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对整个进程进行监督与评估。

3.2 营造富有现代化特点的后勤服务理念

高职院校的后勤现代化在需要现代化工作模式与经营方式的同时,还要在后勤实体的运营当中营造充满现代化的后勤服务理念。当后勤服务的理念逐步为人们所认同时,才能提高后勤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加速后勤服务的现代化进程,为在校师生提供优质高效的保障服务。而且只有后勤实体不断加快现代化脚步,才能有实力面向市场当中广泛地社会化竞争。在改革初期,大多数的后勤实体会更看重经营的回报率,有时甚至为了追求高额的回报与收益而将服务的满意程度忽视。但是随着竞争的不断激烈以及发展的不断升级,后勤实体在经营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是各項服务工作的质量与满意程度,只有在服务工作中不断完善自身,收获更多师生的口碑,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现代化仍然一件任重而道远的改革工程,需要随着发展不断进行深化。整个的后勤管理现代化过程是一个长远而伟大的目标,只要很好的实现了这一目标,才能保证我国高职院校的日常生活,同时为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跨越式发展提供物质保障,不断促进高职院校实现又快又好的长期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庆.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析 [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 5: 28-30.

[2]胡俊生. 去行政化:回归大学之道的体制保障 [J]. 延安大学学报, 2010, 6: 2-4.

[3]杜红霞. 浅析高校后勤社会化面临的困难与出路 [J]; 长沙大学学报, 2007, 4: 76-77.

[4]肖广宏. 浅谈高效后勤管理社会化变革 [J]. 商业经济, 2009, 13: 45-48.

作者简介:孙美娇(1984.7-),女,山东菏泽人,硕士在读,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工作单位:南昌职业学院经管系教师。

潘成(1982.7-),男,安徽亳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单位:南昌职业学院实训基地教师。

申斌(1985.12-),男,山西晋城人,出生,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单位:南昌职业学院经管系教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