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探讨铜矿区地质特征及远景预测

时间:2024-05-17

邱永超 路程飞

摘要:随着矿产行业的快速发展,铜矿开采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铜矿区地质特征的分析与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并且根据当地的地质情况,对矿产开采的未来发展进行了一定的预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矿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铜矿区;地质特征;远景预测

在矿产开发过程中,矿区构造与侵入岩对矿床地质特征有着一定的影响,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明确矿区的地质条件和矿体规律,进而分析其找矿潜力,对促进矿业生产与资源勘查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矿区地质条件

(一)地层

矿区主要由早泥盆世——晚三叠世侵入岩,北部具有火山岩,南部具有一些岩群,其余是小面积第四系,主要分布在山麓和平滩之间,由冲洪积砂、风成砂、砾石、冰川组成。

(二)构造

矿区构造较为复杂,具有一些塑性流变变形及韧性剪切带构造,脆性断裂较为广泛。主断裂面呈现舒缓波状,断层向北倾斜。断层产状为倾角40-50°、倾向30-60°。从地貌方面而言,断层为对头沟、线性垭口,切割的断层崖、垭口等,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地质线性接触,导致沉积与侵入关系也各不相同。

(三)岩浆岩

铜矿区内岩浆岩活动比较频繁,经历多期发展,岩石类型也比较多,从基性到中酸性岩石,属于复式侵入岩基带。岩性组合主要包括花岗闪长岩、闪长岩、辉长岩等,岩脉比较发达。

(四)变质作用

在铜矿区中存在的变质作用主要包括接触变质与动力变质这两种作用。

二、矿区地质特征

(一)主要蚀变带特征

通过对铜矿区的分析与研究,共圈出几个含矿破碎蚀变带,其叙述如下:Ⅰ号蚀变带特征:其主要位于早泥盆世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与晚三叠世细粒长岩接触带上,其矿化带断续长大概为3.5千米,宽度不一,通常在35-80米之间,最宽的可以达到120米,走向也不规则,沿着构造两侧进行分支展开,呈现40-65°倾角,包括的岩性有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总体分布情况和矿区主断裂方向相同。Ⅱ号蚀变带特征:其主要位于断裂构造的次级构造当中,主要包括八个工程控制。此蚀变带和断裂方向相同,呈现NW-SE形态,并且沿着断裂两侧进行分布,其长度大概为750米,东侧延伸图幅,宽度在10-20米之间,形成40-70°的倾角,会受到地表侵蚀作用。

(二)主要矿体特征

通过对全矿区的普查,一共发现12条铜矿体与7条铅锌矿体,铜矿体与铅锌矿体不是共生的。铜矿体为不规则分布,呈现透镜状,逐渐向NW方向延伸,主矿体长度在4450-730米之间,其特征如下:在铜矿体中,包括三个控制工程,工程之间的距离为350米,长度大约为750米,在断层的控制下,处在断层上盘,单工程矿体厚度在1.00-11.25米之间,平均厚度为3.64米,品位在0.33-0.96%之间,平均品位为0.62%。其地表岩层呈现局部破碎,存在着一些裂隙,含有硅化、碳酸盐化、钾化等现象。在矿岩石中含有大量的暗色矿物,在深部工程中,铜品位具有提高的趋势。

(三)矿化与围岩蚀变特征

矿区中铜含量非常高,并且是单体成矿。其矿床围岩蚀变具有碳酸盐化、钾化现象,同时,伴有一定的硅化、绢英石化。碳酸盐化主要发生在二长花岗岩和闪长岩当中,矿体两侧较为强烈,由中心向两侧分散,逐渐由强到弱,呈现脉状分布;钾化主要发生在二长花岗岩和矿体接触位置,特别是铜矿点,在矿体外侧较为强烈,带有一定的绢云母蚀变;硅化发生会导致平面和矿带分布方向相同,呈现一种线状形态,主要通过被摸状展现;绢英石化主要发生在二长花岗岩当中。

三、找矿前景预测

其一,通常而言,铜矿区均处在东昆仑造山西段附近,大地构造分区处在昆北断裂、祁漫塔格缝合带之北,是青海省矿业的主要发展区域。成矿地质条件非常好,具有一定的成矿事实。

其二,矿体主要源于主、次断裂以及两侧区域,此断裂规模非常大,具有一定的延伸图幅,因为现阶段工作进度限制,在浅层地表中发现了铜、银、锌等多种常见金属,在钻孔中发现了铅矿体,一些处在裸露状态,一些处在隐伏状态,根据相关钻孔显示,深部矿体变化更大,并且存在着一些隐伏矿体。

其三,根据矿体标本磁物测定特征,如果运用1:5高精度的磁探测手段,确定存在异常,那么很可能存在着矿侵入体,根据当地的地质情况,可以为找矿提供良好的条件。

其四,在此矿区中存在着很多的中酸性侵入岩,并且具有固结程度高、基底岩系的特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地层的演变,其地质特征也在不断的变化,矿床结构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通过相关检测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着钼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可以更深入的进行探测,进而为找矿提供可靠保障。

其五,闪长岩和成矿关系非常密切,并且具有多期次特征,可以直接涉及成矿,现阶段,对具体期次还不明确,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且成为了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在找矿的时候,可以对构造重叠位置进行注意,可能会成为成矿的理想位置。

其六,尽管NW方向的主构造是控制矿区主矿体的重要因素,但是NNE次级构造和主矿带形态也有着一定的关系,并且主构造中分布着一些次级断裂,因此,在找矿的时候,一定要对次级构造进行分析与研究,明确其分布对成矿的影响,进而促进成矿的正常生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矿产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在铜矿区开发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地质条件与特征的分析与研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找矿进行远景预测,加强铜矿区的开发,促进矿产行业的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亮,周青禄,吴贵平.玛兴大湾铜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4).

[2]张爱奎,莫宣学,李云平,等.青海西部祁漫塔格成矿带找矿新进展及其意义[J].地质通报,2010(07).

[3]王喜亮,曹芳芳,张文斌,等.新疆阿尔金柳树沟铜矿区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J].矿产勘查,2012(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