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西藏农耕文化

时间:2024-05-17

藏族的农业产生于何时呢?张亚生发表在《西藏民俗》2000年第三期上的文章对此作了研究。文章说,研究西藏农业发展史有困难也有有利条件,历史上西藏境内发生较大规模战争和民族大迁移很少,千百年来民族文化全貌基本得以延续,在文化特征上有极好的可持续性和继承性,给研究西藏农业发展提供可供佐证和推论的条件。从其古藏文资料和多数藏文史籍《五部遗教》、《智者喜宴》、《历史大全》等的记载中,可以看到,在迄今约3800-4000年之间,本教祖师辛绕时代,象雄人已经穿木做轭犁耦耕,辟草地荒滩,引水种植,农耕始兴于时了。本教对“年”崇拜是早期农耕之初,生活在高原民族先人对主管农业生产的地神的崇拜。50年代生活在门隅、路隅、察隅的巴、门巴、珞巴等民族还保留了本区域农耕阶段仍处在石器、毛器、木器、竹器等时代向铁器时代过渡的痕迹,由此得以佐证。

文章从人参果的食用进而认为,在青稞还没有栽培之前,藏民族可能首先栽培的是块根作物,块根作物是远古农耕文化的主体。至于青稞的种植则是比较晚的事了。关于青稞的来源的,藏民族有一种古老的传说,从现在仍有吃饭之前用糌粑先喂狗的习惯推测,藏族先民从早期的狩猎活动中发现和开始了青稞的栽种。青稞的栽培伴随着农耕起源而演进为今天西藏农作物种植区的主体品种,也是人们研究西藏农业发展史的主要内容。

西藏农耕是为了满足牲畜饲料而生产的,从藏文有史资料记载来看,在松赞干布之前,农业和牧业并没有明显的分工,可以想见,是西藏早期农耕产生的普遍规律,在西藏高原更新世冰期,由于高原发育大量的冰川,农耕种植业几乎不可能孕育,但是,高原上存在着狩猎采集的早期居民,当全新世来临后,随着气温的上升,高原大部分地区冰原开始退居于海拔更高的雪线附近,动物也就随之更为广泛栖息到全高原,生活在这一区域的狩猎采集者有可能开始植物的栽培。

文章说,西藏农业文明和黄河流域的农业文明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早期的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它既是农业文明原生地,又是农业文明的发展所在。从黄河流域农业发展来看,明显的事实是种植业的比重逐渐占优势。而西藏以畜牧为主,种植业为辅的产业结构中,养牛羊既可提供食物中的肉,又可提供穿着毛织物和居住的帐篷。畜牧业为主的经济类型中,家畜对土地的利用率是相当高的,牛羊不仅可以食用人工种植的饲料,农作物根茬,又可食用自然的各种植物。农牧混合性农业是西藏农业文化最显著特点,有利于农业畜牧业相互促进,牧草的栽培和牲畜粪便的施用,有利于改良土质,提高谷物产量,谷物和饲料作物的栽培,又为畜牧业提供了充足的饲料。另外,农牧结合的混合经济比较容易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农牧业可以互相调剂转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