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科学护理

时间:2024-05-17

胡海英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不明确原因的血压升高超过正常的全身性疾病,患者的血管壁长期承受较高的压力,容易引发冠心病、脑卒中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由于导致血压升高的因素较多,如情绪激动、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等,需要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因负面情绪影响血压控制效果,而且负面情绪也容易促使患者出现不良生活行为,导致血压升高,增加治疗难度。

常规护理干预虽然遵医嘱进行用药指导和血压监测,但对患者的心理关注不足,护理不够全面,效果欠佳。针对性护理干预主张以病人为中心,通过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等全面性护理,诊断和处理患者存在及潜在的健康问题,可大大提高护理效果。

护理方法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以温和的态度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通过交流的内容、患者的情绪变化、心理量表评估结果等,分析患者的心理特征和护理需求,给予患者个性化的情绪疏导,采取诱导、暗示、转移注意力等方式,促使患者排解负面情绪,并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心理调节方法,如冥想、音乐疗法、正念疗法等。鼓励患者参与集体游戏、娱乐活动,引导血压控制效果明显的病例现身说法,收集“血压”“心理”等方面的故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积极的心态。

认知护理 患者多年事已高,记忆力减退,而且可能合并其他疾病,需要服用的药物较多,因此需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对一些重点、难点内容强化认知干预,促使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病情,了解心理、饮食、运动、环境、作息等各种因素对血压的控制效果。護理人员以简单易懂的语言,配合视频、图文等多元化形式,向患者进行讲解,并定期评估患者的知识掌握程度,展开针对性教育,纠正错误认知。指导患者掌握利用闹钟、药物提示卡等正确服用药物的方法,避免出现漏服、错服的情况。

环境护理 患者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导致情绪变化和不良作息,需指导患者布置良好的居住环境,如确保温湿度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室内每日需通风30分钟,确保空气流通,而且白天应确保光线明亮柔和,避免阴暗影响心态,夜间避免光线刺激,营造良好的休息环境,保证睡眠质量。

生活护理 加强对患者的饮食管理,需限制脂肪、盐等的摄入,建议患者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而且应结合患者的血压水平、营养状况、身体质量等制定科学健康的饮食计划。对于超重患者需控制摄入热量,饮食需采取少食多餐原则,补充粗纤维、膳食纤维素、低脂奶制品等,平衡膳食。指导患者每周科学运动,保持中等或高强度有氧运动5~7次,每次持续30~60分钟,运动方式包含步行、慢跑、自行车、体操等,需注意运动监测,避免血压升高。指导患者建立规律的作息,确保每日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良好的睡眠可以减轻精神压力。

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常见慢性疾病的认知越来越强,认识到原发性高血压的常见性和危险性。受老年人口增多、社会生活压力增大、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升高,而且血压控制难度增大,继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为帮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稳定血压,需针对任何可能影响血压的因素进行预防和及时处理,因此护理工作需涉及到方方面面,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才能提高护理效果。

针对性护理干预主张对患者各种资料的全面收集,如血压水平、生活方式、心理状态、用药治疗及合并症等,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以充分满足患者个体化需求,促使患者身心状态全面改善,提高生活质量。针对性护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原发性患者护理中应全方位分析患者的健康问题,观察患者在生理、心理、精神等方面的行为反应,展开科学专业的护理服务,而且护理方式更加多元、灵活,能够促使患者的症状消退,心理状态改善,保持良好的治疗依从性,提高认知水平,增强对高血压的认知,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针对患者各方面认知不足进行弥补,如认知不足,需进行强化教育,改进认知和行为。超重肥胖需加强饮食运动指导,合理控制体重,并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通过针对性的护理,促使患者各方面的行为得以改善,提高生活质量。一般认为,保持良好的用药、饮食、运动、作息等可实现血压稳定控制,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针对上述各方面进行科学的护理,避免出现不良行为,以提高血压控制效果。护理中应依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及病情变化,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并随时补充修订,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提高护理质量。

总之,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可有效疏解负面情绪,改善心理状态和提升自我效能,提高用药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血压恢复正常,值得推广。

作者单位|甘肃省镇原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