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广播体操:看似平淡无奇,实则科学有效

时间:2024-05-17

娄玉琳

广播体操动作编排遵循身体运动逻辑

“1950年,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希望学习其体育制度,广播体操就是其中一项。当时苏联的广播体操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善,有卫生操、辅助性体操、器械体操三种,体育代表团回国后受卫生操的启发,编排了一套自己的广播体操。1951年12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播放广播体操音乐,之后中小学校每天集体做早操成为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说起广播体操的由来,国家男子手球队原代表选手、训练狮教学培训主管胡瀛介绍,目前我们中小学阶段每天坚持的课间操,是1998年教育部在大众广播体操的基础上衍生设计的,专门针对中小学生的广播体操。

然而无论是大众广播体操还是针对中小学生的課间操,动作都比较简单,节奏也相对缓慢,它能起到锻炼的功效吗?广播体操在动作编排中遵循怎样的原则?事实上,广播体操看似随意的动作背后是一套科学的身体运动逻辑。“广播体操的动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伸展运动,包括对身体的各个关节和韧带的拉伸;第二是各类跳跃运动。二者相结合,能够让身体完成激活—功能性拉伸—基础性体能训练的完整过程。”胡瀛说,尽管运动强度不高,但通过广播体操的练习,长期保持生产、学习姿势的工人或者学生能够促进自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肌肉力量和肢体协调性,心肺功能也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

广播体操的这一设计逻辑使得这一运动方式几乎全民适用,3~65岁的人都可以通过广播体操锻炼身体,如果身体条件允许,年龄大于70岁的老年人同样可以选择这一运动方式。“很多七八十岁的老人都在练的五禽戏,其实就与广播体操相似,只不过动作相比广播体操更加复杂,因此可以说广播体操是全年龄段适用的。”胡瀛说。

“花样课间操”不宜替代广播体操

由于动作简单易学、强度循序渐进且能够锻炼到全身,加之对运动场地、器械的要求都较低,广播体操天生带有极强的易普及性,但是这种强度的锻炼是否能够满足一个人日常的运动需要?当下,不少学生对广播体操形成了“枯燥”“呆板”的刻板印象,有的态度懒散,有的干脆逃避缺席。这些问题引人反思:广播体操能否跟随时代发展不断创新,提升自身的吸引力?

有不少学校逐渐创新形式,各地中小学不断涌现的“花样课间操”在网上走红。此前四川省凉山州某小学校长带领学生在课间操时间大跳鬼步舞的视频在网上传播,引发网友热议。有专业体育从业者指出,一些学校尝试将广播体操改为网红舞蹈或谓之“花样课间操”,这些“花样课间操”出发点是好的,但学生再喜欢,也不宜替代广播体操。

“以鬼步舞为代表的‘花样课间操的流行并不意味着广播体操的全面退场,从科学锻炼的角度来看,两种方式结合效果更好。‘花样课间操在中小学生之间的流行得益于其自身特点,它们带有更强的趣味性,其活动节奏、音乐编排、舞步设计等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且‘花样课间操比较新颖,更容易吸引青春期的小孩;在动作呈现上,广播体操以静态为主,‘花样课间操则以动态为重,更符合青少年的身体机能状态。但‘花样课间操和广播体操之间不是一个‘流水前波让后波的过程。广播体操延续至今,带有一定的标准性和适用性,同时根据时代特点,也一直在发展改进。”胡瀛说。

胡瀛表示,广播体操结合“花样课间操”在课间操中的锻炼效果会更好。“做任何需要全身协调发力的运动都需要热身,而广播体操中的拉伸动作,刚好可以用于完成一些‘花样课间操中需要用到的关节、韧带的热身,因此,在广播体操后去跳节奏比较快的‘花样课间操更好。”

不过,无论是广播体操还是“花样课间操”,仅仅依靠每天半小时左右的课间操时间都无法满足青少年的运动需要。针对青少年群体,在每天保持一小时活动的同时,每周还应该安排3~4次高强度运动,每次运动时间需要在一小时左右,运动过程中目标心率要达到每分钟180次以上,如体能训练科目、速度跑、耐力跑、机能性锻炼、竞技比赛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