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迄今最清晰银河系形成演化图绘成

时间:2024-05-17

2022年3月24日,《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布了一项银河系研究的重要进展。基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郭守敬望远镜和欧洲航天局盖亚太空望远镜的巡天观测数据,研究人员获取了迄今最为精确的大样本恒星年龄信息,并按照时间顺序,绘制了银河系幼年和青少年时期的形成与演化图像,刷新了人们对银河系早期形成历史的认知。

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个距离地球130亿光年的红色尘埃物体,它诞生于宇宙大爆炸7.5亿年后的“宇宙黎明”时期,可能是超大质量黑洞已知最早的祖先,为理解早期宇宙中超大质量黑洞如何快速增长提供了新途径。这颗古老的天体“一半是星系,一半是类星体”,拥有介于尘土飞扬的恒星形成星系和明亮发光的黑洞(类星体)之间的特征,被称为过渡红色类星体。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身体状态良好。此次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圆满完成,中国空间站即将进入建造阶段。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于2021年10月16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行乘组在轨驻留半年,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

2022年4月7日7时4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遥三十八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三号03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将与在轨运行的高分三号01星、高分三号02星组网运行,三星携手在太空中织就一张“天眼网”,实现1米分辨率、1天重访,从而大大提升我国雷达卫星海陆观测能力。

2022年3月25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第二台机组——中核集团福清核电6号机组正式具备商运条件,至此,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这标志着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有力支撑了我国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跨越。华龙一号带动上下游产业链5 300多家企业,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转型升级机遇。

我国科学家设计出一种相位量子态与时间戳量子态混合编码的量子直接通信新系统,成功实现100千米的量子直接通信。这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量子直接通信距离。量子直接通信以量子态作为载体来编码和传输信息,改变了传统保密通信的双信道结构,将噪声信道下的可靠通信发展为噪声和窃听信道下的可靠和安全通信,不仅可以感知窃听,而且能够阻止窃听。

多潜能干细胞在细胞治疗、药物筛选和疾病模型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价值,是再生医学领域最为关键的“种子细胞”。北京大学邓宏魁团队经多年努力,成功开发出化学小分子诱导技术,使人成体细胞逆转为多潜能干细胞。这一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多潜能干细胞(人CiPS细胞)制备技术,为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的发展解决了底层技术上的瓶颈问题。

寒武纪大爆发的相关问题一直是古生物学界研究的核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赵方臣、博士研究生孙智新等在《国家科学评论》上报道了来自华北地区的一处距今约5.04亿年的寒武纪特异埋藏化石库,并将其命名为“临沂动物群”。临沂动物群为深入了解寒武纪大爆发之后动物早期辐射分异、迁徙扩散、群落结构和生物古地理提供了新的窗口。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