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镌刻在戈壁大漠的荣耀

时间:2024-05-17

文|梁栋方

精心设计擘画独具特色的文化之路

中国铁建承担铁路全线设计、铺轨架梁施工以及近五分之二的线下施工任务,是和若铁路修建的绝对主力。

和若铁路从规划到建成共历时12年之久,其中,勘察设计历时8年多。2011年,铁一院启动和若铁路方案研究,兼顾路网衔接、沿线经济发展和对沿线环境的影响等因素,确立了“地质选线、环保选线和工程选线”三大原则。为绕避严重风沙危害和生态脆弱敏感地带,他们先后研究了几十条不同走向的设计方案,累计研究长度达上万千米,最终确定了目前的线路方案。

铁一院和若铁路总设计师杨宝荣介绍,在瓦石峡河岸两侧选择桥位时,为了绕避一棵树龄较大的胡杨,他们先后在瓦石峡河上、中、下游研究了3个跨河方案,再三思量后采用了延长铁路桥的方案。“虽然增加了投资,但是为了保住胡杨,一切都值得。”杨宝荣说。

和若铁路穿越的不仅是茫茫沙漠,更是璀璨的文明。在和若铁路9座车站的设计过程中,铁一院通过实地走访、专家访谈、查阅典籍等方式,了解沿线各地人文历史,将“丝绸之路”沿线悠久的文化与风俗完美融入站房设计方案之中,赋予其独一无二的文化传承与生命力。历经7轮近百个方案的设计调整,如今,独具特色的车站已成为美不胜收的新地标,形成具有南疆特色的“一站一景”。

迎风战沙打造穿越戈壁的光荣之路

塔克拉玛干沙漠春季几乎每天都有沙尘暴,“一天二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是严酷环境的真实写照。

中铁十四局负责和若铁路PJS2标段2312片T梁预制、架设和535千米铺轨等任务。

为不影响工期,项目经理张刚让设备进场与临建施工同步进行。建设者仅用45天就完成了若羌梁场标准化验收并生产出第一片梁。且末梁场是全线唯一的沙漠梁场,在沙漠上建梁场,好比在面粉上盖房子,业内鲜有涉及。项目部采用开挖灌水压实后换填戈壁料的方法,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

铁路建设对物料需求量极大。为尽早找到优质料源,项目部物资部长黄华哲和同事们进入河流密集区的取料点取样,时值汛期,雨后山上汇聚下来的洪水淹没了来时的路,幸亏司机经验丰富,他们才得以脱险。两个月的时间,方圆300千米,他们历经千难万险,最终确定了3个料源点,解决了地材供应难题。

在施工现场,人们即使戴着口罩、护目镜,也挡不住沙尘往耳朵里、鼻子里和嘴里灌。然而,恶劣的环境阻挡不了铁路建设者们的步伐。中国铁建各参建单位通过科技创新攻克了沙漠施工的多项难题。中铁十一局使用国内最先进的CPG500型铺轨机组,实现了500米长钢轨铺设和轨枕布设同步进行。中铁二十一局引入智能化路基填筑技术,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中铁二十四局是全线第一家开始风沙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的单位,为风沙路基高标准施工提供了样板,筑起了防风固沙的屏障。

不负韶华共享通向未来的幸福之路

和若铁路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33万平方千米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之上,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而这颗明珠的缔造者中包含数千名中国铁建员工。他们舍弃繁华都市,选择了戈壁荒漠,用执着和无悔守护着初心,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作为为数不多的女职工,“铁三代”冯熙淼当初主动请缨到和若项目时,曾遭到家人的反对。她的坚持和成长让母亲慢慢放下心来,“好好工作”“一起加油”成了她们交流中最常见的字眼。

铁路建设的3年时光里,张刚与家人相聚的次数屈指可数。2020年5月女儿出生,张刚只在家待了两天就回了工地。为了纪念自己在南疆的岁月,张刚给女儿取名叫“若可”,寓意和若铁路一定可以。

吐尔孙·麦麦提敏是中国铁建就地招聘的员工,以前卖红枣是他全家唯一的经济来源。来到工地后,他有了稳定收入,家庭条件得到改善,他憧憬着且末红枣通过火车销往全国各地,自己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