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议如何提高畜牧业单位员工的科学素质

时间:2024-05-17

王 勇

(大同市种猪场,山西 大同 037000)

提及国有畜牧业单位员工的教育培训,不少人便会自然而然甚至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集到怎样引进“外来”人才,或把畜牧业单位职工培养成具有什么学历的高端人才上。

诚然,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国有畜牧业单位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引进和新工艺的广泛推广,畜牧业单位通过招录,从大中院校引进更多高学历、高素质人才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两眼向内,通过不同方式对现有职工进行不间断的再教育、再复训,提高单位在岗职工的技术理论素质,培养和储备一大批具有相应专业理论的“本土”人才,也不失为解决人才短缺,确保科学技术在畜牧业单位得以顺利推广应用,促进畜牧业单位发展的重要途径。

从近些年一些国有畜牧业单位教育培训工作开展的情况和实际效果看,虽然不同单位都在大张旗鼓,采取多种形式从满足各自单位生产经营管理需要着眼,以提高职工自身素质和单位整体素质为目标,大力开展着教育培训活动。在此,笔者就如何提高畜牧业单位员工的科学素质浅谈几点看法。

1 国有畜牧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现状

从目前国有畜牧业单位的招录及用人机制的现状看,职工教育培训至少还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或不足有待改进:

1.1 职工教育培训的超前性不够强

主要表现在单位将职工招录回来后,一般情况下只是通过短期的岗前应知应会、安全常识培训,即根据需要分配到一线岗位工作。而对带有储备性质和中长期规划的超前型培训普遍缺乏。就国有畜牧业单位现行的人才选拔模式而言,单位管理岗位的人员大多数是从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或生产骨干中选拔产生,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一般管理人员,经过系统管理专业知识培训的为数甚少。因此,即使原来在岗位上表现得非常突出,各方面都出类拔萃的人一旦被调整到管理岗位,也会感到力不从心。

1.2 教育培训考核机制不够健全

虽然不少国有畜牧业单位在不间断地开展着职工教育培训,但由于有效的考核机制尚不健全,还客观存在着对参加教育培训者考核不严格的问题。有的甚至把教育培训当作一项临时工作任务进行敷衍。由于缺乏严格的考核、考评、复审、跟踪管理制度,加之后期管理跟进不力等缺陷,致使培训质量大打折扣。

1.3 教育培训的专业性、广泛性不强

毋庸置疑,在一些畜牧业单位里,少数人因一年可以参加和接受多次不同畜牧专业的教育培训而成为“培训专业户”,多数人则几年甚至根本没有机会参加到相关教育培训成为“望培兴叹”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教育培训讲究综合性、系统性本无可厚非,但注重单位职工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专业性以及培训对象的众多性广泛性,是值得引起重视的。因为教育培训只有在具有专业性,接受培训者所从事的工作又属于该培训专业范畴的情况下,教育培训的效果才能得到真正体现;接受教育培训的人越多,培训的专业和参与面越广泛,职工整体素质的提升才会越快,越有成效。

2 国有畜牧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改进重点

国有畜牧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要细分层次,使教育培训更具专业性。

2.1 对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专业知识培训,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对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主要以管理理论为主。通过培训使管理人员熟悉现代管理理论、方法、手段和上级政策、法规;掌握正确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为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有效进行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分析、预测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

2.2 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知识继续教育,使之更好的掌握和运用新的先进技术

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要以新的畜牧业应用技术为主。使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得到不断更新、思路得到进一步拓宽,提高对新技术、新工艺的适应能力,丰富和提高畜牧业专业技术水平。而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又要根据不同层次,合理规划。一是初级专业技术人员,主要以学习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为主,提高独立解决畜牧业业务技术问题的能力。二是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主要是补充和更新畜牧业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了解和掌握畜牧业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提高理论研究水平和全面处理业务技术问题的能力。三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主要是针对科学技术最新的发展趋势和前沿理论,进行理论知识更新和丰富畜牧业专业理论知识,使之掌握更为广博、更为深奥的学术理论和畜牧业专业知识,提高创造发明和较高层次的科学理论水平。

2.3 对操作人员的岗位操作技能培训,使其作业更加标准化、规范化

对一般操作人员的教育培训要以岗位操作技能培训为主,重视畜牧业专业基础知识的普及轮训。一般操作人员因其岗位业务有着相对的固定性,因此,教育培训的重点应放在使其不断提高实际业务操作技能,使用操作技巧、基本原理以及各自岗位的工艺流程,常见问题处理解决的方法等方面。

3 国有畜牧业单位要健全培训机制,使教育卓有成效

3.1 根据畜牧业单位职工素质情况,制订和完善了职工培训制度和培训安排,提出了培训目标

为实现提高员工素质的目标,首先要教育职工更新培训观念,提高员工对培训的认识,在职工中注入先进的培训理念,让职工认识到参加培训是《劳动合同法》赋于的权利,是职工的最大福利。让职工认识到本世纪是一个以学习为中心的时代,不加强学习就要落伍,甚至被时代淘汰,因此,学习是这个时代对我们每个人的要求,任何人都有一个知识不断充实和更新的任务,都有一个不断掌握新领域、新事物、新情况、新知识的任务。特别对于老职工,要使他们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构建终生学习体系,最大限度的开发人的潜能,使畜牧业单位人力资源增值。因而需要把职工素质纳入单位的发展规划,逐步转变职工对终身学习的认识,培养职工学习的兴趣。让职工认识到单位的兴衰与职工休戚相关,若没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单位就不能科学发展。

3.2 加强畜牧业单位岗位职工培训教育

职工要从单位的需要出发,立足岗位成才,做好爱岗、达标、争优、成才等环节工作,使自己成为本岗位的能手。职工素质教育包括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但以后者为主,因为尽管一些职工取得了成人自考文凭,但要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还必须通过非学历性质的岗位培训,通过干什么学什么,提高岗位技能,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为此,要改变重学历教育、轻岗位培训的教育方法,切实抓好职工的岗位技能培训教育,尤其是对青工要特别强调抓好基本功训练,对已掌握基本技能的职工抓提高性训练。通过学习培训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更多的技术能手、操作能手、工作能手,为单位的改革发展不断做出新贡献。

3.3 完善考核奖惩制度

严格的考核、严明的奖惩是加强职工素质建设的重要保证,如果只是提出要求,没有严格的考核,好坏不分,素质建设只会流于形式;有了考核,而奖惩不分,与物质利益相脱离,素质建设就会失去内在动力,职工就不会自觉地去提高自身的素质。严格考核以职工自身的业务技术素质、执行规章制度、完成岗位承包任务为主要依据,进行严格考核,然后赏罚严明。赏不是简单的发奖金,要与实绩相结合,同留岗工作、提资、晋级、赋予更多的权限、委以重任相结合,罚要不讲情面,有根有据,对素质差的职工实行下岗分流。在单位内部保持适当的待岗人员比例,有利于单位在岗人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提高职工素质的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手段。

为提高职工素质,单位应进一步完善培训体系,健全培训制度,逐步建立起规范、科学的培训业务流程。对为提高职工素质,单位应进一步完善培训体系,健全培训制度,逐步建立起规范、科学的培训业务流程。对那些被动参加学习培训的职工可采取灌输手段,在灌输过程中结合思想教育及奖惩机制,逐步使这些职工形成主动自觉学习的习惯。同时,可根据职工的不同特点、不同类型、不同工种岗位、不同文化程度等分类,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为实施职工培训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使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等进一步优化。

总之,畜牧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只有根据单位特点,找准单位教育培训的重点,建立与单位相适应的教育培训管理机制,形成与单位相适应的职工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完善地、与单位相适应的教育培训、考核、任用和育人、用人激励机制,并通过实施落实,才能打造出一支适应性强,具有较强政策水平和较高管理能力的干部队伍,才能逐渐培养出一支吃苦耐劳、守纪律、熟知生产流程、熟悉操作技能,执行力强、效率高,完成任务好的员工队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