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7
孙 进
(贵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85)
自人类与人类社会诞生起,人们就非常关注自身的生存、内心的情感和生存的环境,而最直接、最容易的表现方式就是语言。其中肢体语言是最能表达激动的思想感情的。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因此舞蹈是最早、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舞蹈作为最早的艺术形式,就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它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作为主要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通过形体运动,表达人的情感的一门视觉艺术(即是空间与时间紧密结合的一门动的视觉艺术。)它完全是以人为本,通过人们的运动过程结合音乐、舞台美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艺术手段来反映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舞蹈和其他姐妹艺术形式一样,都必须源于生活,源于实践,都必须尊重客观的实际生活,并经提炼加工来萃取客观的精髓。经过创作者进行艺术加工,达到完善和创新。其它包涵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必须高度的统一,形成一个整体。这即是舞蹈作品的客观规律。
在舞蹈作品的客观规律中,有一个重要的艺术特征,即舞蹈的构图。舞蹈的构图是由舞蹈运动的线和舞蹈画面所组成。前者可视为人体的外形条件、运动姿态、动作的连接和表现能力,后者可视为点、线、面的3种基本特征。编导可根据所需来安排画面。
舞蹈构图是舞蹈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主要表现手段,它对深刻表现作品的主要思想,生动塑造完美舞蹈形象,充分发挥舞蹈艺术特有的表现和舞蹈艺术效果震撼力起着重要作用,剖析成功的舞蹈作品除由于它具备主题鲜明、结构严谨、舞蹈语汇生动富有特色外,更重要的是客观存在具备了与此相应的优美、丰富,研究和探讨舞蹈构图的规律性,对舞蹈艺术的创作和实践十分重要。如:独舞,演员在舞台上的系列运动和调度,形成自如优美的曲线,给人以运动美;“线”就是舞蹈演员的群体。如:群舞,由于统一的运动和富有变化的,有规律的调度,形成有机优美的画“面”。
其实,任何一个舞蹈编导在精心编排舞蹈构图时,无论是学习和继承我国优秀民族民间舞蹈构图,借鉴和吸取国外舞蹈构图或通过对现实生活观察、概括、加工后进行新的创造,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必受到舞蹈构图的规律所制约的。舞蹈作品中人物的活动——点的运动和位置的变化——线的运动,自始自终从属于作品的思想内容,随人物的情绪发展而变化。根据特定的环境变化而发展,这些看似“随意”的直线、折线、曲线、斜线运动,以及平衡、均称、层次丰富、起伏变化、各种造型画面的重新组合,就是舞蹈构图规律。它们是从实际生活中萃取提炼,建立在对自然美、现实美、艺术美的基础认识之上。研究和探讨舞蹈构图,还是要从真实的生活中吸取,成功的作品中那些优美丰富的舞蹈构图经验和概念都是从现实的生活中总结、分析,使之系统化。为此我们为了防止单纯的运动而运动,为变化而变化的形式主义倾向,以便自觉地、灵活地掌握舞蹈构图,并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逐步达到融合贯通和运用自如,从必然到自由。这点在舞蹈创作中尤其重要。
舞蹈运动线是舞蹈根据舞蹈中任务在舞台空间的一系列位置移动、变化而形成的,它主要是利用空间面积来对舞蹈人物的行进活动、环境和地点的更选。每一种舞蹈,都各自有不同的情感倾向性,能给观众不同的视觉效果。如:
(1)平行线:一般给人以平静、自如和稳定的情绪。
(2)斜线:一般表现有力地推进,并有延续。
(3)弧线:则呈现出柔和、流畅的感觉。
(4)折线:给人以游动不稳定的活跃之感。
以上是各种运动线的基本特征,如果掌握好各种舞蹈“运动线”的基本特性,准确地利用好“运动线”的运用和变化,对舞蹈作品的描述,表达作品的思想情感起着重要作用。
舞蹈“画面”其实就是以“分散”和“集中”这两种基本状态所构成的,通过舞蹈中人物舞蹈“动”和“静”分布在舞台的各个位置上,形成多样的造型画面,烘托出舞蹈作品的意境的艺术处理的手法就是舞蹈的“画面”。舞蹈画面要做到简而不单,繁而不乱,要布局得当,层次分明,给人以精确、洁净的感觉。就看“分散”和“集中”时的转承是否恰当,舞台分布的位置是否均称,是舞蹈画面的关键,因此说“分散”和“集中”二者有机的联系可构成许多丰富的舞蹈画面,恰当处理好“分散”和“集中”将对整个舞蹈作品起着重要作用,它能更好地突出作品的层次,渲染作品的艺术效果。
舞蹈构图是以运动线和转换的画面所构成。既然是运动就离不开运动所需要的空间。舞蹈的构图全部是在一定的空间内完成——这就是舞蹈的表现空间,它同样遵循自然的法则。空间是三维的,有大、有小、有变化。而舞蹈表现空间的意义更广泛一点,它包括空间的大小、空间的布局、空间光线的变幻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场景。
通常舞蹈构图的基本规律是由舞蹈表现所决定的,舞蹈的表现空间同样可以表达舞蹈作品的主题思想,更重要的诠释由主题思想发展所存在的环境和表现的艺术效果所决定。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舞蹈构思规律,即点、线、面的运动的规律不同,就要求不同的表现空间。例如:人数较多,运动线和画面比较复杂的舞蹈构图,就需要比较大的表现空间。相反,仅仅是一个点的运动(独舞)所需要的空间就相对较小。这往往是一个舞蹈作品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一个成功舞蹈编导既要构思设计能表现主题、丰富生动、特色鲜明的舞蹈构图,又要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舞蹈表现空间——场景,二者缺一不可。但是在实践的创作中,又难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点,甚至相矛盾,使舞蹈作品很难传达出所要表达的艺术效果,这往往就是优秀舞蹈作品与一般舞蹈作品的区别。当然,这里所叙述的观点是除了舞蹈演员本身的因素。这里举个例子说明:
我国著名的民族舞蹈家杨丽萍表演的《孔雀舞》以剧院舞台为表现空间,在灯光和舞美的场景中,演员惟妙惟肖的表演,通过对自然的模仿、提炼和艺术加工,表现了人类对自然美的憧憬,对生命的热爱,其舞蹈构图相当精细,在一定的表现空间里充分的发挥,使之成为一部具有强烈震撼力的杰出精品。但是,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开幕式上,以体育场作为《孔雀舞》的表现空间,同样的舞蹈,却没有达到在剧场舞台上的艺术效果,没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个实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舞蹈构图与舞蹈表现空间的基本规律。
规律一:在设计舞蹈表现空间时除舞蹈演员本身外,舞蹈构图是起重要的决定因素的。
规律二:舞蹈表现空间对舞蹈构图有强烈的约束力。舞蹈表现空间对舞蹈构图中的“运动线”和“画面”具有约束。
规律三:舞蹈表现空间还有自身的特征,它是用观众的欣赏距离、欣赏角度、欣赏层次所决定的,在舞蹈的创作中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如何正确运用和掌握舞蹈表现空间的特点,正确处理好舞蹈表现空间和舞蹈构图的关系,对舞蹈创作者是非常重要的,除去演员本身的条件素质外,两者是舞蹈技术层面的东西,虽有一定规律,但必须从实际生活中寻觅,从优秀的舞蹈作品中吸取,从不断的艺术实践中摸索、积累、发展、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舞蹈精品,才能为观众奉献出优秀的舞蹈杰作。
以上是笔者从事多年舞蹈教学、舞蹈创作的一点积累,其仅仅代表个人的某些观点和理念,仅仅是笔者一个侧面的体会,难免有不到之处,甚至与实际相悖。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