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7
李 霞,王 岗
(1.太原大学建筑工程系,山西 太原 030009;2.山西财经大学财经金融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某钢结构厂房采用钢柱支承的双层柱面网壳结构,受场地限制该厂房平面不规则,厂房整体平面图,见图1。屋盖网壳最大跨度31.5m,厚度1.8m,失高5.8m,总高度10.5m,厂房整体侧立面图,见图2,最小跨度9.220m,总长度105m。在方案阶段,根据甲方要求厂房屋面要设计为曲面,同时考虑厂房平面不规则,最后确定采用双层正交正方交叉桁架柱面网壳,下部支承结构采用工字钢柱,厂房整体计算模型三维视图,见图3。网壳节点采用焊接球,柱与网壳连接采用刚接,柱与基础刚接。在本设计中,网壳采用钢管,截面为60×3.0~159×8.0,工字钢柱截面为H700×350×16×20,主体结构采用Q235B钢,理论用钢量为125 t,约 50 kg/m2。
图1 厂房整体平面图
图2 厂房整体侧立面图
图3 厂房整体计算模型三维视图
(1)屋面恒荷载:钢管自重,屋面板材0.5 kN/m2。
(2)屋面活荷载:0.5 kN/m2。
(3)风荷载:基本风压为0.4 kN/m2,地面粗糙类型为B类。
(4)雪荷载:0.35 kN/m2。
(5)地震作用: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 g,场地土类别Ⅲ类。
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二级,重要性系数取1.0,分项系数、组合系数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选取,参与组合的荷载:恒荷载、活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计算了7种荷载组合如下:①1.20恒荷载+1.40活荷载;②1.20恒荷载+1.40风荷载;③1.20恒荷载+1.40×0.90活荷载+1.40×0.90风荷载;④1.20恒荷载+1.40×0.50活荷载+1.30地震荷载;⑤1.35恒荷载+1.40×0.70活荷载+1.40×0.60风荷载;⑥1.35恒荷载+1.40×0.70活荷载;⑦1.35恒荷载+1.40×0.60风荷载。
表1 结构自振周期
本工程结构采用同济大学编制的3D3S软件进行设计计算,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进行校核计算。
2.3.1 结构的动力特性计算
结构前9个振型自振周期结果,见表1,部分振型图,见图4。
由振型图和结构的自振周期表可见:①两个程序计算的自振周期很接近,阵型相同只存在微小的差异;②结构的自振周期较小,表明结构的刚度较大;③前两个振型为X向水平振型和扭转振型,均为下部结构振型,这与双层网壳刚度较大,相比下部结构刚度较小相符。从第三阵型开始为Y向弯曲和与Z向弯曲的组合耦合振型,频谱较为密集,这与双层网壳的整体刚度较大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充分体现了双层网壳结构的动力特点。
图4 振型图
2.3.2 结构的静力计算
由于篇幅的限制,文章的结构静力计算只考虑1.35恒荷载+1.40×0.70活荷载一种组合的计算。结构最大位移计算结果,见表2,结构的最大内力计算结果,见表3。
由图表可见,两种程序计算结果基本接近。且由上述计算可知,在第一种荷载组合下,双层网壳上弦杆、下弦杆、腹杆均以受压杆件受力最大,其中上弦杆跨中杆件受力最大,下弦和腹杆均为支座附近杆件受力最大。
通过3D3S设计计算和有限元程序SAP2000校核结果表明:各个杆件的强度、稳定和长细比均符合规范要求,该结构稳定可靠,满足设计、施工和使用的要求。
表2 结构最大位移
表3 结构最大内力
近年来,人们对空间结构的认识在不断的深入,它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也逐渐广泛。空间结构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和潜力,这种结构在达到自身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的同时,还能给人以气势恢宏的力度和美感。现代结构的建筑化,充分体现了力与美的完美统一。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1—2001)
[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