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7
王燕春
(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在山西省新建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开展的同时,改建维修项目也越来越占到了很大的比例,尤其是近年来国债项目的增多,主要集中在二级公路、县际公路的改建项目上,像2003年的大同县际公路改建工程,而高速公路的改扩建项目也提上日程。相对于一般的经济投资项目来说,国债项目的要求要显得更加严格,各项审计验收也提高了技术要求。而相对于新建项目来说,改建维修项目的监理工作也变得更加困难。
维修工程一般目的都很明确,针对性强,故而工程量一般不是很大。
(1)投标工作不充分,主要是工程单价的不确定。单价是工程计量的一个重要依据,没有单价,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都无法正常地按照国际工程项目的条款进行计量支付。
(2)施工前的地方协调工作准备不充分,主要是交通的管制和安全问题。在改建维修项目中,有时候交通安全问题会上升为一个比工程质量更令人担心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在施工过程中,作业段除了施工车辆外,来来往往的还有地方上的客货车。从而,在时间上会影响工序的衔接,造成工程质量的隐患诱发点。
在改建维修工程中,由于工程主要集中在县乡等小地方或高速公路管理公司的某一处,所以,工程的承包商就主要落在各养护段、养护处或分公司,而建设管理单位人员也是临时从各个下属机关单位召集。这样一来,实际工程中的建设单位与承包商双方的现实位置就变得模糊化,同样给监理单位的工作开展造成相当程度上的困难。
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设计图纸与实际图纸不符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设计阶段的踏勘工作不到位。在改建维修项目中,经常会因为图纸与实际不符而被迫停工。在2003年的大同县际公路改建工程洗马庄到朔州的(K42+200~K43+200)段,原先设计图纸上该段为土方路基挖方段,实际施工工程中发现现场为石方,且实际高程要比设计高程高20m。这样一来,相应的构造物得重新设计,所有该段的工程量,就得重新计算,施工也得重新组织。工期拖延,损失就显而易见了。
国债工程往往会出现资金难到位,甚至短缺的情况,从而造成设计图纸的改变。有时候会出现不合理的设计图纸,施工工艺也相应地会有一些不符合技术要求的措施,给后期的养护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缺陷责任期的工作量自然也就要比新建工程多了很多。
在运营期间的施工过程中,往往由于结构层次及结构发生了变化而破坏原有的结构,进而打破结构层的连续性,造成纵向结构裂缝。甚至连养护期限也难以满足,结构层的承载能力还未能形成就已经受到扰动破坏。
在施工过程中,有些路段需要铣刨到底基层,当恰逢雨天而又没有及时铺筑柔性基层时,原底基层中的灰土就可能消解。像山西省太旧高速公路石太方向K387+800处就在2006年5月上面层施工完近1个月后,先是路肩开始鼓包,后来在主车道、超车道也出现了鼓包,并有大量的水泥浆涌出路面。
对于低等级路面来说,这方面的问题还不是很严重,因为在低等级路面工程中,施工标段是连续的,所以比较集中,总监办和监理中心实验室基本上和新建工程项目中一样。而对于高等级路面,特别是高速公路来说,就比较困难。由于高速公路是全封闭的,所以,我们的驻地只能选择在各个收费站附近,这样,监理作战的路线就会很长。
在建设资金的允许下,建设单位往往会选择一些新技术和新的施工工艺。而对于这些新技术、新工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往往又不高,迫于工期的压力,最终成了段段搞实验,段段实验段,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
对于改扩建项目来说,往往工期要求很紧,而现场需要改建的项目还很多,所以需要监理人员把大量的工作放在事前监理过程中。
针对以上特点,笔者认为,监理工作主要应从以下几点考虑:
进场时驻地的选择非常重要,作为项目负责人首先要对整个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工程项目的重点进行合理分析,确定驻地位置。然后,考虑选择的驻地位置环境和地方关系是否能够满足整个监理工作的办公和其他需要。
进场后,作为监理单位必须要对建设单位的管理水平、驻地监理的监管水平、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
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我们对施工现场的分析认识不够,最后导致施工后的质量缺陷。例如:在2003年殷家庄-西坊城二级公路改建工程K23+300石方路段的施工中,山体在爆破后显示该石方段并非全是石头,而是夹杂有大量的红黏土。因此,在该路段的路基整修施工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避开雨季和做好相应的排水设施。再如:在太旧高速公路大修项目中,许多桥面在铣刨后显示水泥混凝土铺装和面板已经在多年的雨水和盐分的作用下,散失了应该有的强度,所以在沥青面层施工前首先应该对水泥混凝土铺装、面板进行防水或进一步的处理,而不是匆忙的施工,避免导致这些桥面在通车后1周内出现挤浆等现象。
在旧路的维修和改建项目中必须对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和技术方案严格要求,尤其是对旧路损坏严重的路段,必须考虑到是否是基层或路基已经散失功能,其相应的合理处理方案有哪些,而不能盲目笼统地要求开工,导致发生不可收拾的难题。例如:在国道110线兴和-呼和浩特段K348+000~K349+000段,原先的旧路表面就显示该段路基存在翻浆,只靠设计中的路基换填80cm是远远不够的。但由于驻地监理已经批复施工单位开工,结果在开挖后显示路基内夹杂有大量的黑色腐质土和淤泥。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更,建设单位也无法在短期内予以批复,结果,在几场大雨后又增加了换填深度和材料。另外,对于新技术、新方案的审批也应慎重。比如在深层次的沥青混凝土面层分车道处理方案中,以往的养护工作只是分车道铣刨后处理表面的4 cm~5 cm,在涉及到对基层的处理后,进行分车道的施工往往远不如沥青混凝土的冷接缝,因为铣刨后的路槽边缘往往都是松散的,在这基础上,进行沥青混凝土施工,就算多了沥青粘条也是无济于事,最终导致了路面纵向裂缝。再经过切缝、灌缝后,路面已经很难满足要求。
首先,要有合格的原材料,没有合格的原材料绝对没有合格的工程。其次,要对施工配合比进行适当地调整。就目前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来说,往往存在稳定度高、流值高等情况,这样一来,在路面通车短期内就会出现车辙,尤其是有柔性基层的路段。严重影响了路面寿命。所以,在日常的施工控制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混合料的各项指标在设计和规范要求范围内。
计量和变更一直以来都是监理工作的重点和经常受到干扰的一个工作环节。尤其是在改建维修工程中,涉及到诸多的方案和工程量的变更,对旧路铣刨量、实际摊铺的量就成了一个控制的重点。这就要求监理人员必须切实做好现场检测的频率和方法,而不是简单的签字和抽检。比如在太旧大修项目上,通常是业主、监理、施工单位三方共检,这样一来,免去了许多人为因素。但是对铣刨和摊铺量的控制还是有些欠缺,应该规定一个始终不变的水准线,即测量时的固定不变的参照物,比如防撞护栏的上边缘线,这样一来无论是铣刨还是补沉陷的量都能比较准确地加以控制。
鉴于山西省的许多高速公路、国道以及县级公路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剧增的交通量需求,维修和改扩建工作已经迫在眉睫。然而,许多参建单位往往对这种项目的重视程度不够,进场人员素质也普遍较低,具体工作也是顾此失彼。所以,在今后的项目建设中,监理人员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切实做好监理工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